生物制药工艺学-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内容摘要:
生物制药工艺学-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第十二章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药物 :白细胞介素、胰岛素。 天然产物 : 蛋白质 ,多肽 ,多糖。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液相色谱的发展史 1903年, 色谱法 问世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 1903年 3月 21日,大会报告“ 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 ”1906年在德国植物学杂志发表文章,首次命名上述分离后色带为色谱图,称此方法为色谱法 1931年,库恩( 分离 胡萝卜素 , 1938年,中分离出 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41年,马丁( 和辛格( 提出液液分配色谱法 , 1952年度的诺贝尔奖。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高效液相色谱仪 本仪器装置 输液系统 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 仪 组成1 输液系统(1) 高压输液泵作用: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到色谱系统。 输液泵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高压输液泵在线脱气装置(1) 高压输液泵(2)在线脱气装置作用: 脱去流动相中的溶解气体。 流动相先经过脱气装置再输送到色谱柱。 在线脱气、超声脱气、真空脱气等脱气不好时有气泡,导致流动相流速不稳定,造成基线飘移,噪音增加。 2, 3)梯度洗脱装置定组成的单一溶剂体系一定速度改变多种溶剂的配比淋洗,目的是分离多组容量因子相差较大的组分样系统六通阀3 色谱柱 -m、 1 求柱效高、柱容量大和性能稳定。 柱性能与柱结构、填料特性、填充质量和使用条件有关。 色谱柱填料1979基质: 载体或担体。 数 m数十 m,球形。 硅胶或有机高分子聚合物m 3物理吸附或化学键 合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采用高效色谱柱、高压输液设备和高灵敏度检测器 , 从而实现了高效、高速、高灵敏度和定量准确。 和经典液相相比有以下 优点 :快速、灵敏度高、分辨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等。 四、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与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区别 流速不同 检测池不同 上样量不同 色谱柱不同五、色谱的基本理论及有关参数两大理论: 塔板理论 (阐明了色谱、蒸馏和萃取之间的相似性,将色谱柱设想成由许多液液萃取单元或理论塔板组成;相似于精馏过程,色谱分离也是一个分配平衡过程 16 ( N = )2 速率理论 :研究各种动力学因素对峰展宽的影响。 H= A+分离度:在色谱过程中表示两组分相互分离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 ,分离度大于 只有峰窄而间距大的分离是令人满意的。 在色谱分析中要求:两组分的保留值差别要足够大。 两色谱峰要足够窄。 待测组分的分离度要足够大,分离过程要尽可能短 2)(211212 容量因子 :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总摩尔数与流动相中总摩尔数之比。 选择因子 :两组分容量因子的比值 容量因子、选择因子、理论塔板数对分离度的影响00 122122 )1)(1(41六、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重要参数化过程中,目标物质的上样量。 可以是体积也可以是质量。 除去蛋白酶的过程中此项非常关键。 品贵重时此项很重要。 流动相的条件 、环境会影响它。 减少步鄹和保持一种对生物样品合适的环境条件。 纯化的最后阶段 , 此项很关键 , 尤其是杂质的结构和目的物结构相似时。 七、分离机理和色谱类型分离蛋白质类物质时的分离依据 :疏水性分子大小等电点结构特异性色谱介质按分离机理分为正相色谱反相色谱 :常加入 阴离子交换色谱 ( 阳离子交换色谱 ( 磺酸基 )凝胶过滤色谱疏水色谱 :苯基 , 辛基等。 金属螯合色谱 :镍 、 铜等亲合色谱第二节 分离方案的设计 is of of is it be in to of to be be be of 、分离方法之间的组合四步纯化法: 色谱之间的 组合方案 离条件的优化合适的溶剂强度 :容量因子 k足够的 柱效 N:良好的 分离选择性 :当 柱过载 时:1 N和 k都随样品负荷的增加而迅速地减小2 流速对于塔板数 过增加柱长来有效地提高柱效,不宜通过降低柱压(或流速)来达此目的制备分离的 两种途径 :第一种,基本上同于分析型,进样量 不过载 ,利用大内径的柱,通过调整分离方程中的有关参数来达到分离的最佳化。 在该法中往往利用小颗粒的填料(约 10 m) 来制取少量价值高而难分离的物质。 第二种,使用大粒度填料( 50 m) 的大内径柱,在 过载 情况下制备相对大量的纯物质。 当 值相当大时(例如 提高洗脱液的流速并不至于严重降低分离度,从而大大缩短分离时间。 三、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待分离成分呈单一主峰 不易分开的两组分 目的组分含量少 待分离成分呈单一主峰 不易分开的两组分 目的组分含量少第三节 实验条件的选择 色谱柱的选择与填装 柱填料 流动相选择 检测器的选择 仪器设备一 、 柱的选择和装填柱: 不锈钢柱 : 200 生物适应性差 玻璃柱: 10 15聚合物柱:装填: 当粒度小于 20m, 用较大的匀浆罐湿法填装。 粒度大于 30用轻敲柱外壁的干填法二、柱填料 硅胶: 葡聚糖和琼脂糖: 高分子聚合物: 颗粒大小 在 很小 的分离制备中,要求较高的 用小粒度的填装柱。 当 很大 时,用大颗粒填装柱,对过载进样是有好处。 三、洗脱剂 可 利用相同填料的分析柱 ,选择最适合于分离目的和要求的流动相的组成(如溶剂的配比,离子强度, 将其直接或略加修改后用于制备分离 一般 不采用梯度洗脱 选择合适的溶剂 溶解样品 采用色谱纯的试剂四、仪器设备 对泵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不高 ( 00mL/ 对检测器的高灵敏要求不高 流路系统 尽可能用 惰性聚合材料 柱外效应 试验结果 影响较小第四节 操作变量的确定一 、 样品的进样量 宜注射 低浓度大体积 的样品 , 不宜注射高浓度小体积的样品。 样品进样的体积与柱的内径 、 柱长 、 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类型 、 样品的溶解性以及分离目的有关。 柱内径, 难的分离( 易的分离( 2 5 258 10 50 100 50025 100 500 1000 5000二、制备产率 ·产率随分离度的提高而增加。 ·不过载的柱子 , k值较小时 , 产率较高。 ·用全孔填料时产率高于用薄壳型的。 ·对于 值小的分离 , 宜利用小粒度 ( 5 10 m) 填料的柱子;在 较大时 , 使用较大颗粒 、 大内径的柱 , 将获得较高的产率 , 且价格便宜。 ·柱的样品容量和产率随柱横截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产率随柱长、流动相的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三、回收率计算和纯度鉴定 除去组分中的溶剂:热的氮气流吹 , 真空旋转蒸发 , 冷冻干燥。 纯度: 回收率:重量 , 活性。 蛇毒中溶栓组分的分离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 肽的分离 蛋白质的分离 多糖的分离 核酸的分离肽的分离:常用方法为反相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肽的保留时间可用氨基酸的保留常数之和预测。 反相色谱分为:缓冲液反相色谱,离子对反相色谱。 肽的检测: 230荧光检测。 蛋白质的分离1 填料 : 孔径 300 5002 流动相( 1) 极性降低 , 与反相键合相的作用强。 对大多蛋白质而言 , 使用 ( 2) 离子强度和离子对试剂增加离子强度增加了蛋白质与键合相的疏水作用,较高的离子强度( 使蛋白质有较好的分辨率和回收率。 缓冲液中的盐还能通过形成离子对改变蛋白质分子表面极性。 反离子是疏水的(如三氟乙酸根、七氟丁酸根),复合离子对保留时间增长。 如果反离子是亲水的(如磷酸根、甲酸根),则复合离子对保留时间减少。 ( 3)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的选择是改变蛋白质保留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较常用的有乙腈和丙醇。 使用复合溶剂(如异丙醇 腈 降低有机溶剂总浓度并改善分辨率及回收率。 ( 4) 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高分子量 、 疏水性较强的蛋白质的拖尾 ,使分离得以改善。 ( 5) 温度 为了防止蛋白质的不可逆变性和失活,分离一般在室温或低温下进行。 三 、 多糖的分离分离 :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检测 :常用示差折射仪 ( 差折射检测器通过连续监测参比池和测量池中溶液的折射率之差来测定溶质浓度。 由。生物制药工艺学-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