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容摘要:
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第九章 肠杆菌科 ( 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杆菌 属于肠杆菌科 ,至少有 30个菌属, 120个以上的菌种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少数为致病菌,是人类肠传染病的最重要病原菌乳糖发酵试验共同特性1、相似的形态染色 中等大小, G 杆菌,无芽胞,多数有动力2、简单的培养条件3、活泼的生化反应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肠道致病菌肠道非致病菌不发酵 乳糖发酵 乳糖4、抗原构造复杂 鞭毛抗原( H)菌体抗原( O)抗力 不强6、易变异溶源性转换生化反应性变异通过引起耐药性变异毒力性变异转导接合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以大肠埃希氏菌( 最为重要 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生物学性状 革兰阴性杆菌,有周身鞭毛。 发酵多种糖类,多数能 发酵乳糖 ,产酸产气 + - - 大肠杆菌血清型以 O: K: 般不致病1、 条件致病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两大原因可以致病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2、致病菌株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 作用 部位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E T E C 小肠 旅行者腹泻 ,婴幼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腹痛,低热 (或) 毒素,大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 E I E C 大肠 水样便,少量血便 ,腹痛,发热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E P E C 小肠 婴儿腹泻 ,水样便,恶心,呕吐,发热 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上皮细胞 E H E C 大肠 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S L T - I 或 S L T - 中断蛋白质合成 E A 小肠 婴儿 持续性 腹泻 ,呕吐,脱水,低热 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液体吸收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致病物质 肠毒素 T) T) 定植因子 (菌毛)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似菌痢样,有脓血便,有里急后重 致病机理 侵袭结肠粘膜上皮并繁殖 细菌死亡后释放内毒素,引起炎症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婴幼儿腹泻 致病机理 粘附和破坏肠粘膜微绒毛 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导致腹泻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亦称为 血清型为 7 临床表现 轻重不一 10%小于十岁患儿,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 致病因子 菌毛 毒素 内毒素与溶血素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婴儿持续性腹泻 致病因子 肠集聚耐热毒素( 菌毛 溶血素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3 个大肠菌群 /1100 个 细菌总数 /1 1000菌总数 每 1 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 ,除 宋内志贺菌第二节 志贺菌属 称痢疾杆菌 有菌毛生化反应低于其他肠道杆菌,对酸敏感形态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抗原与分类根据 型 亚型痢疾志贺菌 A 110福氏志贺菌 B 16, X, 115宋内志贺菌 D 1致病性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粪 口传播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病后免疫期短,也不巩固致病物质1、侵袭力: 菌毛 有利于菌粘附至肠粘膜2、毒 素 :内毒素肠粘膜通透性升高 毒素吸收 发热、神志障碍、休克破坏肠粘膜 炎症、溃疡、脓血粘液便肠壁植物神经 肠蠕动失调、痉挛 腹痛、里急后重内毒素血症外毒素( 、 型) 志贺毒素 T)有 3种毒性,与内毒素协同作用,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肠壁)全身所致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典型:发热、腹痛、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急性非典型:易误诊,导致带菌和慢性中毒性痢疾:小儿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带菌者微生物学检查及时送检 /暂用 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色透明小菌落)血清学反应(玻片凝集)最后诊断分离培养新鲜脓血便 /肛拭双糖培养基(生化反应)快速诊断荧光菌球试验协同凝集试验预防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链霉素依赖株活疫苗( 疗 : 易引起耐药性,联合用药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第 三 节 沙门菌属( 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生物学性状 生化反应:不发酵乳糖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伤寒沙门菌 外)沙门菌属细菌的抗原 菌体抗原 O:由数个成分组成 伤寒沙门菌和副甲、肖氏沙门菌有交叉的抗原成分。 如 12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 鞭毛抗原 H:分第 1相和第 2相 第 1相特异性高 刺激机体产生 氏沙门菌的表面抗原与毒力有关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伴随活菌一起存在测定 致病物质 :致病性与免疫性侵袭力 :侵袭素、 : 内毒素外毒素 伤寒沙门菌)2、所致疾病:伤寒副伤寒 血症胃肠炎(食物中毒)(无症状带菌者)胆囊 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小肠上部粘膜肠系膜淋巴结固有层淋巴结进入血液 再次进入血液第一次菌血症 第二次菌血症3、免疫性 细胞免疫 免疫力牢固微生物学检查 查病原标本伤寒和付伤寒 食物中毒 败血症第 1周取静脉血 可疑食物 血第 1吐物第 2周起取粪、尿 粪玻片凝集试验肠道杆菌生化反应乳糖 葡萄糖 动力 硫化氢 尿素酶大肠杆菌 + - + - - + + +/- + + + + +微生物学检查血清学诊断1、 肥达试验原理 :用 已知 伤寒沙门菌 O、 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 诊断菌液 与受检血清作 定量凝集试验 ,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用途: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肥达试验的结果判断 考虑正常人群抗体水平 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增加 4倍 O 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差H 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强 高 肠热症可能性大 低 排除 低 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 高 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 其他防治原则口服减毒活疫苗( 、带菌者检查分离病原菌查。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