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病毒-医学微生物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容摘要:
出血热病毒-医学微生物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第 31章 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及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的病原 由 鼠类 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生物学性状 有包膜,包膜上有刺突 单负链 分为 L、 M、 毒型别据基因序列和抗原性可分为 14个型别我国流行的是 汉坦病毒和汉城病毒3 抵抗力对酸( 和丙酮、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56 60 30分钟可灭活病毒传播途径 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是我国各疫区 可能的途径有 3类 5种动物源性传播(呼吸道、消化道 、 伤口)虫媒传播 ( 厉螨)流行特点 疫源地遍及世界五大洲 我国是 本世纪 30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发现此病 80年代中期以来,年发病人数超过 10万,病死率为 3 5%,有的地区高达 10% 分地区性和季节性肾综合征出血热( 潜伏期一般为两周左右,起病急,发展快 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免疫性 2糖蛋白刺激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 ( 起主要作用) 细胞免疫也有重要作用 免疫力牢固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汉坦病毒属的辛诺柏病毒为病原 常引起双侧肺弥散性浸润、间质水肿 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微生物学检查1 病毒分离2 检测特异性 体3 检测特异性 4 检测血凝抑制抗体预防与治疗 灭鼠、防鼠 注意个人防护新疆出血热病毒 属布尼亚病毒科 病毒结构、培养特性、抵抗力与汉坦病毒相似 抗原性、致病性及传播方式与汉坦病毒不同新疆出血热 自然疫源疾病,主要分布于有 硬蜱 活动的荒漠和牧场 野生啮齿动物(牛、羊、马、骆驼等)是储存宿主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 4 5月为流行高峰 潜伏期 7天左右,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疼痛、 出血及中毒症状 病后免疫力牢固。出血热病毒-医学微生物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