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械科学研究院发展战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项目的投资主体是以国家投资为主,市场容量很大。 (四)、技术环境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技术创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术、先进的制造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海洋技术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从国际技术环境来看,技术进步仍将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处于优先发展地位,这三大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广度上将覆盖整个人类社会。 从国内技术环境看,国家确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 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以及环保技术为重点发展领域,制定了一系列 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给予扶持和保护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述技术领域将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技术发展的主流。 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 加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决策服务;集中研究开发一批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基础工作,提高可持续发展科技能力建设;加速可持续发展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 1. 以信息化 技术为重点, 改造我国传统产业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科技含量, 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是我国“十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 制造业的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CAM 发展战略 CAM 外部环境分析 15 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 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自动化水平,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 技术创新,提高我国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2.产品高技术化 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进入 21 世纪,随着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环保装备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使机械产品不断 高技术化 ,其高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 3. 经营规模化 规模化生产使得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一些大的企业和公司,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 实力的同时,纷纷收缩战线,剥离非主营业务,以精干主业,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 多样化的市场适应能力。 以规模化生产,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用户要求,先进的制造企业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信息,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及柔性化。 5.国家产业 技术 发展状况 国家产业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求如下: 1) .机械制造业 :将把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网络 制造技术、并行制造技术、模块化技术、快速资源重组技术作为主要目标予以发展和广泛应用。 重点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CAM 发展战略 CAM 外部环境分析 16 为代表的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数控加工技术与装备,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超精密加工及超高速加工技术与装备,以及关键配套基础部件;加速开发低能耗、低排放、高性能的内燃发动机。 2) .重大技术装备: 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重点技改工程为依托,重点研制: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型乙烯、大型化肥、“西气东输”工程、 600兆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抽水蓄能和高水头机组、 500 兆瓦以上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燃气轮机、 先进发电技术等成套设备。 3).汽车制造业: 发展高效发动机技术、轿车车身开发技术、汽车排放控制技术、轿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以及多轴重载汽车。 4).仪器仪表业: 发展分散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以工业计算机为基础的开发式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化网络化现场仪表、工业在线分析仪器等产品。 技术 发展情况 我院根据行业的优势和社会需求,发展制造业的 高新技术 ,寻求自己的创新和突破,加速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制造业 ,依托重点技术改造重大工程项目,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为各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 技术装备;以关键的基础机械及基础零部件、重大技术成套设备和机电一体化为重点,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研究开发机械、电力、冶金、交通等工程成套装备技术,开发和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 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产品数据管理( PDM)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计算机监测、控制技术。 创新发展新型制造,用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提高现有市场机械产品的功能层次和智能化水平,使传统的机械产品数字化,增加机械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CAM 发展战略 CAM 外部环境分析 17 目前 ,我院开发的物流与仓储自动化系统、自动分选、监测、装配生产线系统、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工业机器人自动喷涂系统等产业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占领了相应的市场。 7.我院研发技术投入急待加强 我院改制后,院所普遍以产品开发,中试为主,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以致于出现短期行为。 同时,来自国家的 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研究开发投入资金的比例 在逐年的降低 ,造成后劲不足 , 在不同程度上 制约了我院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研究开发方面 获取国家项目的难度加大 , 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成果及生产技术储备不足,重大理论建树和科学前沿的突破较少,难以驾驭 市场变化。 这些存在潜在市场的竞争前技术,研发能力下降。 主要有: 1).高参数齿轮装置的研究与开发:高参数齿轮生产方面已形成一定能力, 而我国因试验检测条件达不到要求,无法推广使用到工业现场,致使我国 50%以上的高参数齿轮特别是大功率高速齿轮依然依靠国外进口。 2).高性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机械院曾开发出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纳米润化剂等一些新材料或功能材料。 由于缺乏二次经费的投入,技术不能及时制成产品, 阻碍了这些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3). 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大部分是八十年代初从德国引进的三自由 度机械手,此种机械手已很难适应锻造线高效、柔性、自动化的要求,应投入资金开发新型六自由度多关节智能化机器人,并开发新一代高精度智能化精密成形技术和设备。 4) .高性能药芯焊丝的研究与开发:国内缺乏有关的研究设备与仪器,导致药芯焊丝规模小,品种少,国际市场上无竞争力,制约了整个焊接材料的发展,由于国内没有良好的管道焊接药芯焊丝,导致西气东输管线焊CAM 发展战略 CAM 外部环境分析 18 接用药芯焊丝全部从国外进口。 焊接机械自动化总体水平低,焊材质量和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 5) .特种钢铸件研究与开发:特种钢铸件主要用于水电、核电、海洋工程和潜艇 及石化装备,应用前景广阔,急需配套的技术研究与开发。 6) .焊接机器人、焊接专机、焊接变位机的用量少。 特别是焊接机器人 85%分布在交通行业(汽车、铁路、摩托车),其他行业少。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没能形成批量生产, 90%以上的焊接机器人来自外国等等。 以上分析可看出: 国外新材料和高新技术装备的引入, 给我院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 基础技术研究投入的不足,对关键技术无法进行超前研究与开发,直接影响了我院的发展。 所以, 我院要 加大对基础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利用行业技术的优势,加快科 技创新的步伐,满足市场 对新技术、新材料的的需求。 技术研发是院(集团)的优势所在, 我院 应 加强研发体系的建设 ,建立院直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较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并以此为核心形成集团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 承担具有基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研究,以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重大装备为重点,加强系统集成,提高全院技术创新的能力。 (五)、行业发展与竞争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装备制造业在推动整个社会技术 进步和产业升级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今天 中国的制造 业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 1/3,占整个工业生产的 4/5,为国家财政提供 1/3 以上的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同期 GDP 和工业总产值 3~8 个百分CAM 发展战略 CAM 外部环境分析 19 点;机械电子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外资或合资类电子制造业在境内大量开户设厂,带动大批民营和国有机电制造企业快速成长。 机电产品出口已占全国出口额的 1/4~1/3,市场旺盛。 1.国外行业发展状况 从国际市场看,与经济信息化、网络化等发展 相关的机械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将会加快 ,成套设备、船舶、智能化仪器仪表、汽车及其零部件、数控机床、高档绿色家电等产品的需求将 有较快增长。 作为机械工业大国,我国一些有比较优势的机械产品还有很大的出口潜力,如 30 万千瓦及以下火力发电成套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市场前景较好;中等功率工程机械、中档科学测试仪器、光学仪器、轴承、精铸件、精冲件等产品在一些欧美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市场;此外一些特定产品,如摩托车、输变电设备、农业机械、电度表等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可开展技术出口。 2.国内行业发展状况 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机械装备制造主要包括:精密成型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三轴以上联动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 及交流伺服装置、直线电机制造、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试验、检测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关键零部件: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高速主轴、刀库、动力卡盘)制造、新型传感器制造、精密轴承、高速轴承制造; 重大技术装备分散型控制系统开发、在线自动测试技术及系统开发、大型精密仪器制造、新型液压、密封、气动元器件制造、智能式低压电器制造、高强度异型紧固件制造、 20 吨 /时及以上树脂砂铸造设备制造、先进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大型真空电子束焊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可控气氛及真空热 处理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真空精炼与铸造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新型仪表元器件及材料制造、大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制CAM 发展战略 CAM 外部环境分析 20 造、先进内燃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工业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开发制造; 转轮直径 米及以上混流、轴流式水电设备及其关键配套辅机制造、大型贯流及抽水蓄能水电机组及其关键配套辅机制造、超临界火电机组制造、 60 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机组制造、 10 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 万千瓦及以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设备制造、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核电机组及关键配套辅机制造、 500 千伏及以上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制造 、大电流断流容量试验及变压器突发短路试验设备制造;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与再生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城市供水、污水处理仪器仪表及集中控制设备制造、城市园林绿化型草皮工业化生产技术及设备制造、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理技术和设备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 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汽车重要部件的精密锻压、黑色铸造、有色铸造毛坯制造、汽车模具开发及制造、汽车轻型化新材料制造、零部件研制系统开发、发动机管理系统、国家级检测中心用于汽车、摩托车型式认证检测系统开发、电动汽车、燃料 电池汽车整车及关键部件开发及制造等等。 以上国家产业和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将给我院的共性研究的领域和发展提出了方向,也给我院的机电一体化装备、水电机组用的材料和部件、精密检测及分选设备、工业机器人、环保装备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科技的振兴依靠创新。 我们应密切关注国家的相关支持政策,解决我们产业化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也应围绕国家支持重点的转移,调整我们应用基础的策略,将装备制造业的应用研究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体系中。 从我院的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科研项目计划管理,筹 建研发基金等方面入手,成立院技术发展中心和相应的运营机制,加速我院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C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