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内容摘要: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病理科:李剑敏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常见表现 血管内循环血量的异常 过多 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过少 血管内容物及血液性状 血栓形成的异常 栓塞梗死 血管壁完整性与通透性 出血 :破裂性出血的变化 漏出性出血第一节 充血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动脉性充血 (动性充血充血静脉性充血 (被动性充血淤血 (常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 定义: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过多而发生的充血。 分类:可分为生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后充血三种。 病理变化:器官或组织内细动脉扩张,器官或体积略增大、色鲜红、温度升高,多对机体有利。 静脉性充血 定义: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 原因:局部性 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全身性 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 病理变化:大体 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紫红色,温度下降,切面湿润多血。 镜下 器官内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 静脉性充血后果: 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或坏死 淤血性硬化,间质细胞增生静脉性充血重要器官的淤血 原因 多为左心衰竭 病变 早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水肿液,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 晚期肺泡腔内可见出血,并有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在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即 心衰细胞(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肝淤血 原因 右心衰竭 病理变化 大体 可见肝脏体积增大,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条纹,形似槟榔。 (槟榔肝 镜下 肝小叶中央区 (中央静脉及其四 周肝窦)淤血,肝细胞萎缩消失或坏死,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 结果:长期慢性肝淤血可导致淤血性肝硬化。 第二节 出血 定义血液由心血管内逸出 ,称为出血 ( 类型破裂性出血 器官完整性破坏出血漏出性出血 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损伤 血小板减少 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出血的病理变化和结果 内出血:体腔积血、血肿 外出血:鼻衄、咯血、呕血、血便、尿血、淤点、淤斑、紫癜、 结果:吸收、机化、纤维包裹形成。 出血性休克、心包内积血、脑出血 栓形成 定义 活体心血管腔内 ,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叫血栓形成 (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流缓慢 ,停滞 轴流增宽血小板进入边流 易与内皮黏附 局部被激活的凝血因子难于被稀释 局部凝血因子浓度上升 血液凝固 血栓形成 血流不畅涡流形成 冲击管壁使内皮受损 内皮下胶原暴露 涡流的离心力使血小板靠边和聚集 易于形成血栓血液凝固性增加 遗传性高凝状态 获得性高凝状态 创伤、磷脂抗体综合症 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类型 白色血栓 红色血栓 混合血栓 透明血栓白色血栓 在血流较快的情况下形成,多见于心瓣膜 主要由血小板组成 肉眼观呈灰白色,与心血管壁紧连 镜下主要由珊瑚状的血小板梁构成,血小板梁表面附着一些中性粒细胞,小梁间形成少量纤维蛋白网,网眼中含有一些红细胞 构成血栓的头部血小板形成血小板粘集堆 ,构成血栓头部形成血小板梁 ,表面附着有白细胞血小板梁间血液凝固静脉血栓形成过程红色血栓 多见于静脉 肉眼观呈红色,易脱落 主要由纤维素和红细胞构成 构成静脉血栓的尾部混合血栓 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部位,如静脉 肉眼观为粗糙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相连,可见红白相间的条纹。 镜下可见它由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相间排列而成。 构成血栓的体部透明血栓 发生于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 只在镜下可见 主要由纤维素构成 多见于 软化,溶解和吸收 纤溶酶系 中性粒细胞溶蛋白酶 机化 再通( 钙化 静脉石血栓对机体的影响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止血 阻塞血管 梗 脱落形成栓塞 死 心瓣膜变形 纤维化瘢痕收缩 出血 塞 定义: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的现象叫栓塞 (阻塞血管的物质叫栓子 ( 栓子的运行途径: 一般与血流的方向一致左心和体循环动脉内的栓子 体循环器官动脉分支右心和体循环静脉内的栓子 肺循环动脉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栓子 肝门静脉分支房室间隔缺损 交叉性拴塞较大静脉栓子向小静脉运行 逆行性栓塞栓塞栓塞的种类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血栓栓塞 肺动脉栓塞肺动脉小分支栓塞 无明显后果肺出血性梗死下肢深静脉栓塞 肺动脉大分支栓塞 呼吸、循环衰竭腘 v、股 v、髂 亡(猝死)致死原因血栓刺激动脉内膜引起神经反射血栓释出心衰竭死亡 体循环动脉栓塞左心瓣膜赘生物 肾、脾、脑、下肢左心房栓塞 肠系膜等处动脉栓塞心肌梗死附壁血栓 上肢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栓塞 肝脏(双重血供)梗死少见梗死 气体栓塞 空气栓塞 (气栓塞:减压病( 五节 梗死定义: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器官或组织的循环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称为缺血( 死的病因 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动脉痉挛 血管受压闭塞动脉:心、脑、肾、脾、下肢动脉静脉:肠系膜静脉主干血栓、气体、羊水、脂肪栓塞等冠脉静脉 动脉梗死的形成条件 供血血管的类型 血流阻断发生的速度 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 血的含氧量双重血供:肺、肝、前臂终末动脉血供或吻合支少:肾脾、心、脑有效侧枝循环能否及时建立心脑敏感,骨骼肌、纤维组织耐受贫血、心衰、休克梗死的类型 梗死灶的部位和形状决定于受阻动脉的供血形状和范围,梗死灶的颜色决定于含血量的多少,梗死灶的质地决定于坏死的类型。 根据梗死灶含血量的多少,将梗死分为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血性梗死 多见于组织致密且侧支血管少的器官,如心,肾,脾,脑。 梗死灶呈灰白色(又称白色梗死),形状与该器官动脉血管分布的形状相一致。 心 地图状 肾 楔形 脑 不规则形 镜下可呈凝固性坏死的表现,如心,肾,脾;亦可呈液化性坏死的表现,如脑。 出血性梗死 多见于肺,肠、等器官。 梗死灶含血量多呈暗红色。 发生条件:组织疏松双重血液供应或有丰富血管吻合支先存在高度淤血动脉阻塞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 被肉芽组织机化 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梗死的器官和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心 心功 、猝死 脑 功能障碍、猝死肾 腰痛、血尿 肺 胸痛、咯血肠 腹痛、便血 四肢等 坏疽病例讨论 病史摘要 患者,男, 27岁,因车祸 3小时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呈休克状,双下肢严重挫伤,左小腿皮肤、肌肉撕裂出血。 股骨下段骨折。 经输液、输血、止血并手术治疗后情况稳定。 入院 24小时后清醒。 住院第 6天自述胸部疼痛,咯血痰,观察一天后胸痛自然减退,但时感胸闷。 住院第 15天,用力大便后忽感剧烈胸痛、气紧,随即发绀,脉搏快弱,面色苍白,经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1左右肺动脉内有灰褐灰色长形固体团块物阻塞,表面干燥可见灰白色条纹。 2右髂静脉呈索状,切开见有暗红色团块状物,中有灰白色条纹,质松脆,局部与血管壁粘连,其远段为均匀暗红色。 镜下见固体团块物由粉红色及红色两种成分构成,前者呈分支小梁状。 3左腘静脉亦呈条索状,切开静脉见腔内容物与髂静脉内容物相似,但部分呈灰白色,与静脉壁紧密粘连。 4双肺边缘可见多数小楔形暗红实变区,其边缘部呈淡红及灰白色。 镜下见暗红实变区仅见肺泡结构轮廓,细胞核消失,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或淡红染小泡(红细胞轮廓),淡红色区为新生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中有较多白细胞,灰白色区为胶原纤维。 讨论 1请给上述病变作出病理诊断,及诊断依据。 2患者死亡原因及机制。 3肺内病变形成过程及机制。 4本例的基本病变是什么。 其形成因素有哪些。 其作用机制为何。 病理解剖诊断一、病理解剖诊断1右髂静脉,右腘静脉混合血栓形成2左、右肺动脉血栓栓塞3双肺多数出血性梗死伴机化 二、死亡原因。 死亡原因:左右肺动脉血栓栓塞。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