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培训内容摘要:

急救知识培训 急救知识培训青海五彩碱业有限公司安全环境管理处前 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突发事件以及疾病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伤员能在事发现场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其死亡率和残疾率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因此,普及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环境管理处一、急救现场处理概念 急救现场处理,也叫现场抢救或入院前急救。 它是指一些意外伤害、急重病人在未至达医院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目的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和痛苦,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 安全环境管理处第一部分 急救主意事项二、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 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 、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 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安全环境管理处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 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 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 、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 安全环境管理处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 有舌后坠者,应将舌头拉出或用别针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 、迅速而正确地转运: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转运。 运送途中随时注意伤病员病情变化总之,就地抢救就是保证维持伤病员生命的前提下,应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有条不紊的进行,切忌忙乱,以免延误功丧失有利时机。 安全环境管理处三、怎样正确地判断伤势轻重观察意识是否清楚。 脉搏、心跳如何。 有否大出血。 观察受伤部位、脸部、手脚是否灵活。 等等。 无论哪一部位,发现危险征象,马上叫救护车。 同时在应急过程中注意避免二次伤害。 安全环境管理处四、生命体征的观察法 生命体征即:意识、呼吸、脉搏。 一旦遇到重症病人,首先应作检查。 急救处置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病情的变化,所以必须冷静、沉着、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 可以用大声呼喊病人,敲打病人脸颊或拧病人手脚等来检查。 当病人失去意识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畅通,谨防窒息。 安全环境管理处五、怎样检查病人有否呼吸 怎样正确地检查病有有否呼吸。 首先可以观察胸壁有否上下起伏活动,也可将手掌心或耳朵贴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体察有否气流进出,或者用一张餐巾纸放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看看餐巾纸有否晃动。 以上方法检查,如无迹象的话,可以初步判定呼吸已经停止,必须马上做人工呼吸抢救。 安全环境管理处检 查 脉 搏 只要将手指按在表浅动脉上方的皮肤上就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也可以将耳贴在心脏部位直接听心音。 正常脉搏 1分钟 60 80次。 发现意识消失、心跳停止时,要立即施行心脏挤压。 其方法是:取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术者用右手 (善使左手也可用左手 )手掌压在该手手背上,保持肘臂垂直向脊柱方向进行挤压。 用力不宜过大,以每次挤压使胸骨下陷 3 5厘米为度。 压后应立即放松。 如此反复进行。 频率为 70次 /分左右。 注意手掌始终不要脱离。 安全环境管理处六、急救处理注意事项 一旦伤者病情危急需要送急救站或医院,施行急救处理。 给医院或急救站打电话时应镇静说话,要主次分明。 转运中,应有医务人员陪送,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做各种急救处理。 牢记急救员的任务:挽回生命:将病人置于正确体位,以维持气道畅通;病人如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复苏,直至医疗救援到来。 止血。 防止病情恶性化:敷裹创口;固定大创口和骨折;根据治疗需要,将病人置于最舒适的体位。 促进恢复:解除病人疑虑树立信心;解除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操作动作要轻柔;保暖防止潮湿。 安全环境管理处急救处理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转送路途较远的病人,还要寻找合适的交通工具,如轻便、震动小的卧车、轮船等。 (2)转运中,应有医务人员陪送,在路途上严密观察病情,在必要时作急救处理。 (3)病人至医院后,陪送人员应向该院医务人员交待病情,介绍急救处理经过,以供参考。 安全环境管理处七、急救方法 1、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最后使病人恢复呼吸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 人工呼吸不仅在麻醉时使用,对溺水、电击、中毒、工矿事故、地震、航海意外和战地急救等往往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安全环境管理处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不需任何器械,操作时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清除口鼻内异物痰液,取出假牙,拉出舌头,保持呼吸道畅通。 操作者一手托起下颌,另一手捏紧鼻孔,先深吸一口气,再对病人口部用力吹入,如此反复施行。 如病人胸壁能随每次吹气而举起,吹气停止后于病人口部能感到气流呼出时,即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人工呼吸每分钟进行 16次。 如病人牙关紧闭,不能口对口呼吸则可进行口对鼻呼吸。 如果同时有心跳停止,则可人工呼吸同时作胸外心脏按摩。 一般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摩比率为 1:4,即作一次人工呼吸,需作 4次胸外心脏按摩。 安全环境管理处2、 胸外心脏按摩 胸外心脏按摩是借压迫胸壁使心脏受挤压而排血的方法。 如果人体出现意外伤害和疾病,如触电、溺水、外伤、出血、过敏反应、心脏病等,心脏停止跳动,各器官就会缺血坏死。 大脑缺血超过 6可发生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死亡。 此时一旦发现病人昏迷、苍白、无脉跳及心跳,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安全环境管理处胸外心脏按摩 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时病人应仰卧,背部最好垫以硬板,操作者位于一侧,双臂伸直,两手掌放平重叠,用手掌跟部(并借用自身重量)按压病人胸正中下部,成人每次按压宜使胸壁下降 3能排血。 按压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 一般成人按压频率 60次 /分为宜。 人工胸外心脏按摩常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 人工胸外心脏按摩的有效指标是:能在颈部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部位摸到脉搏;听诊血压在 60毫米汞柱以上;紫绀减轻;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出现自主呼吸。 第 二 部 分各 类 伤 害 急 救 常 识一、电击伤急救1、电击伤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损伤。 通常是由于不慎触电或雷电造成的。 一般电压为 24伏的电流比较安全。 2、电击伤后严重者可出现强烈的肌肉痉孪、呼吸和心跳停止、迅速死亡。 常伴有脑外伤、腹部外伤、骨折。 轻症病人仅觉头晕、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冷汗、震颤,心电图可见有心肌受损表现。 电击局部可出现点状或大片状严重烧伤,受损肌体可出现暂时瘫痪,极少数人可出现精神障碍、失明、耳聋。 高压电击伤及雷电击伤,其后果严重,常可迅速死亡。 安全环境管理处3、发生低压电击伤后必须首先切断电源,关闭开关或用绝缘物体挑开电线、电器,或用带木柄(干燥)斧头砍断电线,千万不可用手拉伤者。 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继以气管插管,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心跳停止者,立即在心前区叩击数下,如无心跳,则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有条件者可考虑开胸直接挤压心脏;病人复苏后尚须进行综合治疗。 4、对于高压触电事故。 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抢救者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 注意抛掷金属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 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他人。 高压触电注意事项。 救护者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或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必须使用绝缘工具;最好使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要避免事故扩大,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问题,以利于抢救 伤急救 人体皮肤受到物体机械磨擦而发生的表皮破损称擦伤,伤后真皮并未受损。 伤处可有出血,擦痕,液体渗出及表皮脱落,属开放性伤口。 轻微的擦伤,如伤区清洁,只需涂用红药水或紫药水,几天后即可愈合。 较深的,污染严重的擦伤,则需用凉开水、肥皂水或千分之一新洁尔灭药水清洁伤口 ,再涂以红药水、紫药水或抗生素软膏,然后包扎,几天后即可愈合。 必须注意较深的,污染严重的伤口须在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脸面部的擦伤要注意防止感染,处理及时,以免遗有疤痕组织。 安全环境管理处三、扭伤急救 因关节活动过度,超过正常范围,使周围的筋膜、肌肉、肌腱等受强力牵拉,发生损伤或撕裂,称扭伤(俗称扭筋)。 扭伤常发生在剧烈运动,行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穿高跟鞋,下楼梯等情况下。 常见的扭伤为足踝部及腰部。 伤后出现关节肿胀、剧痛、活动受限、关节皮下淤血,腰部扭伤不能扭转及侧弯,足踝扭伤则不能行走。 扭伤应休息、制动、抬高患肢、包扎、敷消肿药、贴伤湿膏。 早期扭伤宜冷水毛巾外敷,不宜热敷及推拿按摩。 扭伤后期则须行功能锻炼、针刺、治疗、热敷,配以舒筋活血药物治疗。 关节扭伤宜固定于功能位置,必要时加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并应早期锻炼。 腰肌扭伤后则应睡平板床,使腰肌及韧带放松、休息,配以推拿、按摩等治疗。 安全环境管理处四、烧伤急救 因热力(气体、火焰、沸液)、电击、化学物质及放射线等所引起的皮肤损伤称烧伤。 烧伤的严重程度与烧伤面积大小及深度有密切联系。 烧伤深度可分三级: 度烧伤最轻,仅是表皮的烧伤,伤后皮肤红肿、灼痛,愈后无痕迹及色素沉着; 度烧伤较重,伤及皮表和真皮,伤后皮肤出现水泡、红肿,创面有渗液、剧痛,愈后可短期遗有色素沉着或有疤痕形成; 安全环境管理处 度烧伤最重,伤及皮肤全层、皮下脂肪、肌肉及骨骼,受伤处皮肤呈焦碳,坏死,因神经烫坏无痛感,后期须行植皮才能愈合,伤后呈疤痕修复。 度烧伤超过 5或重度烧伤病人可能出现休克、肾功能障碍及伤口发炎情况,必须去医院诊治。 安全环境管理处 烧伤发生后应立即除去火源,脱去着火的衣物、被毯等;用干净凉水冲洗受伤部位或冷水浸泡,可减轻污染及疼痛;如有出血、窒息应迅速抢救;受伤部位可用干净毛巾、衣被包扎;疼痛剧烈可止痛,大量饮含盐凉开水;对 5以上的 度烧伤或创面污染严重者,则须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对于轻度烧伤,经上述处理后,可局部涂用清凉油、烧伤油(动、植物油制剂),可促进愈合,一般不用包扎, 3 5日后即可愈合。 烧伤急救措施:安全环境管理处 对 度烧伤必须清洁创面,消毒周围皮肤,小水泡可不刺破,涂上烧伤油即可,大水泡经消毒后可用无菌针穿刺抽吸,后再涂用烧伤油或用烫伤膏包扎,再换药。 一般 2 3天即可愈合。 度烧伤则须送医院治疗,尤其头、面、手、足、会阴部及有呼吸道、消化道合并烧伤者,更须急送医院治疗,以免发生休克、感染、肾衰等症状。 安全环境管理处五、出血急救和止血 人体在外伤后可出现伤口出血。 出血分三种:(1)动脉出血,速度快,呈喷射状、搏动性,色鲜红,大动脉出血可迅速休克、死亡;(2)静脉出血,出血速度慢,色暗红,持续流出;(3)毛细血管出血,伤后其伤口血呈水珠状渗出,色鲜红,常能自行凝固。 体表的出血称外出血,体内组织器官破裂出血称内出血。 正常人体有约 4000 5000毫升血液,如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 20,即可休克,超过 25 30即可死亡。 外出血一般可明确诊断。 内出血则比较困难。 一般失血病人可有休克、面色苍白、冷汗、心慌、头晕、心率快、血压下降。 安全环境管理处(一)常用止血方法:1、伤口加压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出血量不太大的一般伤口,通过对伤口的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