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本科医学免疫学大纲2(2013修订)内容摘要:
临床本科医学免疫学大纲2(2013修订) 温 州 医 科 大 学教 学 大 纲(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眼视光、口腔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等五年制本科专业)温州医科大学教务处二 0 一三年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01110101 课程总学时 45(理论总学时 33/实践总学时 12) 周学时(理论 4践 3学时) 学分 必修 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眼视光、口腔、麻醉学、法医学、预防医学等本科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 学 内 容 与 学 时 安 排 表章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一、二 免疫学概论、免疫器官和组织 2 2三 抗原 4 2 2四 抗体 5 3 2五 补体系统 2 2六 细胞因子 2 2七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 1八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 2九 2 2十 2十一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2 2十二 3十三 2十四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4 2 2十五 免疫耐受 1 1十六 免疫调节 自学十七 超敏反应 4 4十八 自身免疫病 自学十九 免疫缺陷病 自学二十 肿瘤免疫 自学二十一 移植免疫 自学二十二 免疫学检测技术 二十三 免疫学防治 5 33 12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医学免疫学主要阐述抗原性异物的性状、机体免疫应答的机理等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在一定的条件下,导致的免疫性疾病等临床免疫学知识, 是医学工作者必修的基础课程。 学习本课程目的在于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系统地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系统如何对抗原进行识别和应答;准确掌握病理性免疫应答(如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病例,以及免疫学的应用;教学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方法,辅之以启发性提问等方式。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医学免疫学属于基础医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医学工作者必修的基础课程,为学习临床各学科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抗原的性状及分类、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机理、免疫病理的发生机制、免疫学的应用等。 为更好地学习医学免疫学课程,要求的先修课程包括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学科。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 书名 医学免疫学主编 曹雪涛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地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 19号出版年份、版次 2013 年 3月 第 6版参考书目: 、 医学免疫学 龚非力主编 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出版(供研究生使用)2、 医学免疫学 陈慰峰主编 第 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3、 医学免疫学 孙汶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4、 1版,人卫出版社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如下:总成绩=理论考核成绩×80%+平时成绩×10%+实验考核成绩×5%+实验报告成绩×5%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包括免疫沉淀反应、凝集反应、免疫标记技术、吞噬实验等实验。 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二章 免疫学概论、免疫器官和组织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掌握免疫器官与组织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二)熟悉免疫器官与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熟悉免疫应答的类型、特点。 (三)了解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应用、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介绍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一般介绍免疫应答类型及作用特点。 (三)一般介绍免疫学的发展史、发展趋势。 (四)一般介绍免疫器官与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五)一般介绍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 抗原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两种特性(免疫原性与抗原性) ;掌握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表位的概念和类型、共同表位和交叉反应) ;掌握 特点、异嗜性抗原的概念。 (二)熟悉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熟悉抗原的种类;熟悉超抗原和佐剂的概念、丝裂原的种类;(三)了解超抗原的作用机制和种类,了解佐剂的种类、作用机制。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抗原的概念、特性(免疫原性与抗原性、半抗原)。 (二)重点介绍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三)重点介绍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宿主方面的因素、免疫方法的影响) ;(四)重点介绍抗原的种类。 (五)一般介绍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佐剂、丝裂原)。 第四章 抗体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水解片段;掌握 二)熟悉五类抗体的重要特性与功能;熟悉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 (三)了解抗体的多样性与免疫原性,抗体的人工制备。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二)重点介绍抗体的结构(基本结构、辅助成分、水解片段)。 (三)一般介绍抗体的多样性与免疫原性。 (四)重点介绍抗体的的功能。 (五)重点介绍五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六)一般介绍人工制备的抗体。 第五章 补体系统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重要的理化性质;掌握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二)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及合成;熟悉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的过程:经典途径、径、旁路途径;(三)了解补体系统的调节,了解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补体系统的概念。 (二)一般介绍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及合成。 (三)重点介绍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经典途径、径、旁路途径。 (四)一般介绍补体活化的调控。 (五)重点介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意义。 (六)一般介绍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第五章 细胞因子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性;掌握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二)熟悉细胞因子的分类。 (三)了解细胞因子受体,了解细胞因子与临床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共同特性。 (二)重点介绍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 (三)一般介绍细胞因子受体。 (四)一般介绍细胞因子与临床。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附分子的概念。 (二)熟悉黏附分子的功能。 (三)了解黏附分子的种类,了解 、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白细胞分化抗原、附分子的概念。 (二)重点介绍黏附分子的功能。 (三)一般介绍黏附分子的种类。 (四)一般介绍 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 概念;掌握经典的 、类分子的编码基因;掌握、类分子的特点(结构、分布、功能等)。 (二)熟悉 传特点);熟悉 三)了解 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经典的 典的 、类基因; 、类分子)。 (二)一般介绍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三)重点介绍 四)一般介绍 生物学功能, 临床医学。 第九章 B 淋巴细胞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 原受体复合物、共受体、协同刺激分子如,掌握 二)熟悉 悉 三)了解 解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 二)重点介绍 三)一般介绍 四)重点介绍 十章 T 淋巴细胞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 握 合物,共受体 同刺激分子 )。 (二)熟悉 始 T/效应 T/记忆T、T/T、T、r) ;熟悉 功能。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 二)重点介绍 (三)重点介绍 细胞功能。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 (二)熟悉各类 悉 、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 类,重点介绍树突状细胞。 (二)重点介绍 三)一般介绍 类抗原的 十二章 T 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掌握 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涉及的分子,效应 二)了解 基因的表达,了解记忆性 、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效应。 (二)一般介绍 基因的表达;一般介绍记忆性 十三章 B 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需要的信号) ,掌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二)了解 解 、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 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T、B 细胞相互作用。 (二)一般介绍活化过程中的信号转导,一般介绍 三)一般介绍 四)重点介绍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效应分子) ;掌握单核二)熟悉单核悉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三)了解 解 胞、T 细胞、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重点介绍单核二)一般介绍其它固有免疫细胞、固有体液免疫分子。 (三)一般介绍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四)重点介绍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特点。 (二)熟悉后天接触抗原导致免疫耐受的因素,熟悉免疫耐受的机制。 (三)了解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一)重。临床本科医学免疫学大纲2(2013修订)
相关推荐
不同的,但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这就意味着,每一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不仅取决于他自己利用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状况,而且还取决于同一部门的所有商品生产者利用 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状况。 可见,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各个商品生产者,通过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把他们的劳动差别平均化,而同其他商品生产者发生了一定的经济关系。 其次
2. 若提高集电区的杂质浓度,即降低集电区的电阻率,不但集电结的击穿电压指标受限制,而同时使得随后的历次补偿扩散的浓度关系随之攀升。 这种攀升将受到各种化学元素在某特定温度和特定固体中的最大溶解度(称之为固体溶解度)的限制: 已知:硼元素 11801200 度在硅中的固体溶解度为 5E20。 磷元素 11801200 度在硅中的固体溶解度为 1E21。 综上所述:科学家开创出一种被称
液体的表面现象-医用物理学 § 7体的表面现象医学物理学(第七版)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7体的表面现象一、液体的表面张力及表面能液体表面像张紧的弹性膜一样,具有 收缩的趋势。 ( 1)毛笔尖入水散开,出水毛聚合;( 2)蚊子能够站在水面上;( 3)钢针能够放在水面上;( 4)荷花上的水珠呈球形;( 5)肥皂膜的收缩 种存在于液体表面上的张力称为表面张力。 说明:力的作用是均匀分布的
劳动 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货币 货币制度 纸币本位制 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 信用 证券 第 三章 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重点: 本章从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入手,介绍市场的形成过程以及资源配置的不同手段,市场体系的基本牲和各类市场的运行特点,重点分析了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及其功能。 第一节 供求与市场 要点与难点: 一
【解析】这里的 e through 相当于 perate,穿透。 e across“偶遇”; e to“来到”; e from“来自”。 本句意为:各类来自外部空间的宇宙射线穿透大气层„„,故选e through。 8.【答案】 B 【解析】 Valid 有效的; various 各种各样的; proper 合适的。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 enormous表示“大量的”意思。 9.【答案】 A
offered be offered Cloze Test 3 1.【答案】 A 【解析】 just在此为副词,意为“刚刚”,做状语。 此句意为“一个事件刚刚发生,街上就有报纸报道详情了。 说明报纸对新闻的反应之快。 2.【答案 】 A 【解析】 to give 和 giving 都合乎语法,但 giving 强调的是正在发生的动作,而此处重点表达的是“反应快”,不是正在做什么。 3.【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