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修剪技术内容摘要:
金银花修剪技术 银花的修剪好坏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不同品种和花龄其修剪方法不尽相同,如果修剪得好,能提高产量 30%40%。 但目前大部分种植户对金银花修剪技术不太了解,尤其是新栽培户更不知怎样剪、何时剪,造成了开花少、开花不集中、产量低等情况。 药材研究所总结近几年对金银花修剪的实践经验,此处谈一下在修剪方面的几点建议,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根据品种而修剪目前人工栽培的金银花品种主要有大毛花和鸡爪花两个品种。 大毛花俗称毛花,墩形矮大松散,花枝项端不生花蕾,花蕾肥大,枝条较长,宜缠绕,开花较晚,根系发达,抗旱耐瘠薄土壤,适于山岭田间地头栽培。 鸡爪花花蕾生于顶端,集中丛生,状如鸡爪,枝条粗短直立,墩型紧凑,开花期早于大毛花,但花较小,适于平原密植。 (1)大毛花修剪:大毛花为葡萄形生长,冠幅 1 米以上,枝条长的老花墩要重剪、截长枝、疏短枝、截疏结合;生长健壮的花墩以截为主,促进分枝,加速扩大墩冠。 此品种宜按生长地的条件修剪成自然形或其它形状,重剪徒长枝和过密枝,使之分布均匀合理。 (2)鸡爪花修剪:鸡爪花以立体生长为主,主干明显,枝多不着地,冠幅 80右。 剪枝要做到去顶、清脚丛、打内膛、修剪过长枝、病弱枝、枯枝、向下延伸枝,使枝条成丛直立、主干粗壮、分枝均匀。 一般此品种宜剪成伞形,其通风透光好,新枝多,花蕾多。 二、根据花龄修剪(1)幼龄期:一般金银花从种到第四年为幼龄期,这个时期可重剪修整,使之定型。 具体方法是在金银花枝高 50 厘米处剪去上部,促进侧芽迅速萌动生长,以每年都把向下长的枝条剪掉,并将徒长枝按品种不同而修剪成合理的株形。 (2)盛花期:金银花盛花期为 420 年。 这个时期宜对弱枝、密枝重剪,二年枝、强壮枝轻剪。 同时实行四留和四剪,四留为壮芽、饱满芽、上枝芽、向上枝,四剪为剪向下枝、下芽、弱枝瘦小芽,并将基部萌发的芽抹掉,以减少养分的消耗。 (3)衰老期:金银花衰老的特征是:叶稀、色淡、多老枯枝、瘦花、枝冠瘦小萎缩。 此时要枯枝全剪、病枝重剪、弱枝轻剪、壮枝不剪。 三、修剪时间一般每年修剪 4 次,即:(1)春剪,头茬花采收后于 6 月上旬进行,以主干 40厘米去顶为主。 (2)夏剪,于 7 月下旬二茬花采收后进行,以剪掉分生营养侧枝的梢尖部,以轻剪为主。 (3)秋剪,于 8 月上旬三茬花采收后进行剪秋稍,以轻剪为主。 (4)冬剪,采收最后一茬花,待枝藤的养分回到主枝和根系后,于 12月至翌年 2 月均可进行修剪专利查询。金银花修剪技术
相关推荐
金银花新品种栽培技术的要点 地与整地。 金翠蕾、银翠蕾和白云喜阳不耐荫蔽,应选择向阳、土层较为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坡度在 15°以下的沙质壤土栽植。 3 个新品种生长势旺盛,树冠紧凑,易形成花芽,具有当年新生枝条能发育成花枝的特性,当年定植即能开花,丰产性状好,适合密植栽培,株行距以 2 米×2 米或 2 米×为宜。 整地时可采取挖穴方式,规格为 70 厘米×70 厘米×70厘米。
档 对于文件中给出了模版 /表格的文档,若顾客无特殊要求,编写人员原则上应按模版 /表格及时进行编写。 文档的填写应清晰、简明、完整 、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说明:模板内容使用时可以在 QA 指导下进行剪裁,表格内容不允许剪裁。 代码 代码的编制应该符合相应的编程规范,可通过编码时的代码走查和抽查来检查;代码的正确性可通过测试检验。 数据 项目组还应保留测试等过程中用到的数据。
公室,如果你到得比较早,如 11:30,许多餐厅都会允许你提前坐在里面或干点什么工作。 你是不是不愿意自己争取高效时段呢。 许多人的确是即使没有什么妨碍或困难也不愿意这样做,有些人甚至对我说,他们为着那一时段客户和同事找不到自己而自感歉疚。 如果你也存在这样 的顾虑,可以用下面的两个问题来确认一下你的真实处境: 如果你是你自己的同事或客户,你会去占据你自己的全部注意吗。
时间压力 一、 导言 二、 压力产生的原因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个观念叫主观看法( perception)先来看这张图片:假如左面是一个黑人,右面是一个白人。 这个黑人有学识,为人处事都很好,但因那个白人对黑人有种族歧视,所以无论那黑人如何 出色,白人总是觉得瞧那黑人不顺眼,因此黑人不能控制白人对他的看法。 ”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 1) 这个白人是用主观的看法来对待黑人。
Does this pl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and ? p np Pa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6
制开发区域和二类限制开发区域。 一类限制开发区域:指农业用地,包括基本农田、经济林地、养殖水域、其他农用地。 这类区域要根据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突出优势和特色,集中发展商品粮、油料、蔬菜、果品、水产和畜牧等基地,形成高效特色创汇型农业集聚区;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规模,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 二类限制开发区域:指自然功能不宜改变、资源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差、生态状况相对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