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新品种栽培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金银花新品种栽培技术要点 地与整地。 金翠蕾、银翠蕾和白云喜阳不耐荫蔽,应选择向阳、土层较为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坡度在 15°以下的砂质壤土栽植。 3 个新品种生长势旺盛,树冠紧凑,易形成花芽,具有当年新生枝条能发育成花枝的特性,当年定植即能开花,丰产性状好,适合密植栽培,株行距以 2 米×2 米或 2 米×为宜。 整地时可采取挖穴方式,规格为 70 厘米×70 厘米×70厘米。 要下足基肥,每亩施堆肥、秸秆或青杂草 40005000 公斤,钙镁磷肥150300 公斤,或者每穴施菜枯饼 斤、复合肥 斤,或农家肥 15 公斤。 繁殖。 可以采用分株、压条繁殖,但费工费时,繁殖系数低,还可能影响母株的生长和产量。 也可采用灰毡毛忍冬、忍冬、红腺忍冬做砧木进行嫁接,但成活率较低,约 30%50%,且育苗周期较长。 利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在全光照间歇喷雾下扦插,成活率 20%40%。 目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已研究出组培快繁技术,并利用“以苗繁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繁殖系数,降低了组培的生产成本。 经专家现场验收与查定,金银花新品种组培苗增殖率达 生根率98%,移栽成活率 肥水管理。 金翠蕾、银翠蕾和白云适应性广,耐旱,耐瘠薄,但栽培时仍要加大肥水供给,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和绿肥,结合喷药,叶面喷施氮磷钾速效肥和硼、钙、铁、锌等微肥。 每年追肥 2 次,施基肥 1 次。 早春芽萌动时追施一定量的肥料,每穴施复合肥 斤。 采花前增施磷肥可显著促进生长和提高花的产量,每穴施复合肥 斤。 晚秋或金银花进入休眠期,每穴施枯饼肥 斤或腐熟农家肥 5 公斤。 整形修剪。 金银花新品种适宜培养成圆头状株型或伞型灌木状。 因其生长势较旺,生长季节要及时打顶摘梢,控制金银花徒长,以免形成细弱的钩状枝。 休眠季节还应剪除枯老枝、病虫枝、细弱枝、交叉扰乱树形的长枝等,使养分集中于抽生新枝,形成花蕾。 每年夏季,采摘花后进行多次摘梢,摘去已开花梢,促使形成新的花梢,并剪去靠近根部发出的萌芽条,以及徒长枝条,减少养分消耗。 土壤管理。 金银花栽植成活后,要及时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在栽植后的前 3 年必须每年进行 34 次,发出新叶进行第一次,78 月进行第 2 次,最后 1 次在秋末冬初霜冻前进行,并结合中耕培土,以免根露出地面。 3 年以后可视植株的生长情况和杂草的孳生情况适当减少除草次数,每年春季 23 月和秋后入冬前要进行培土。 为防止土壤板结,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对金银花园地要每 4年深翻一次,深度 4050 厘米。 方法是:距主干 2030 厘米先出沟,依次外延,将表土和基肥混合翻人地下,整平地面。 对于瘠薄的山地,若有土源,可压土加厚土层,为金银花根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病虫害防治。 主要的病虫害为白粉病、叶斑病和蚜虫、金银花叶蜂。 白粉病可于发病初期喷洒 50%胶体硫 100 克兑水 20 公斤或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现蕾前期可喷洒 75%的瑞毒霉或百菌清 8001000 倍,或者 25%粉锈宁 1000 倍液。 夏秋季发生的叶斑病,发病时叶面呈现小黄点,逐步发展成褐色小圆斑,最后病部干枯穿孔。 出现病害要及时清除病叶,防止扩散,并用 11200 的波尔多液或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连续喷 23 次。 在叶背面;立夏前后阴雾天,危害更严重,能使叶片和花蕾卷缩,生长停止,造成严重减产。 一般于清明和谷雨时各喷 1次 40%乐果乳剂 8001500 倍液或 80%敌敌畏乳油 2000 倍液,可较好地防治蚜虫。 金银花叶蜂 49 月咬食叶片,用 95%的晶体敌百虫 1000 倍液喷杀,但产花期忌用。 采收。 金银花摘花最佳时间是花蕾上部膨大略带乳白色,下部青绿,含苞待放时,过早、过迟采收都不适宜,会影响花的药材品质。 采下的花蕾尽量减少翻动和挤压,并及时送晒或人烘房。 采收时不能带入枝秆、叶片及其他杂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