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培训教材-沟通技巧(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你读过公司的内部杂志或简讯吗。 答:没有。 探查事实 提问的目的是获取关于某一特定主题的信息。 问:交回“员工意见调查表”的员工比率是多少。 答:发出 20xx 份问卷,收到 1400 份答复,即回复率是 70%。 追踪问询 旨在获取更多信息或引出新观点。 问:同上一次相比,这次调查的结果怎么样。 答:三分之二处于平均水平,这表明员工士气尚可。 反馈 这类提问旨在获取 某种类型的信息。 问:你认为公司内的沟通状况是否有所改进。 答:我认为有所改进。 在最近两周一次的会议上,通过同我的经理交谈,我受益非浅。 小提示 20: 尽量使语气自然,以创造热情的氛围。 控制语气 你的语气本身就是沟通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说话粗声大气可以表示愤怒,轻声细语可以表示同情。 语气不当可能会起反作用。 因此,你应努力控制自己的语气。 用录音机放出自己的声音,听一听你的声音中有无意中流露出的嘲讽吗。 你的声音听起来是不是太低声下气。 多多练习,直到你对自己的声音满意为止。 你往往可以通过乐观自 信的语气使大家达成一致意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0 页 共 39 页 高效率阅读 阅读和理解的内容越多,你了解的情况就越多。 几个简易技巧的运用可以使你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在所有提高阅读速度和加深理解的方法中,集中注意力是关键。 小提示 21: 利用联想 —— 尤其是奇特的联想,帮你加深记忆。 小提示 22: 确保阅读条件,如光线,令你满意。 高效率阅读 阅读并充分理解一段话时,最常用的方法有两个:慢读和重复阅读。 这两种方法都没有效率。 慢读无助于理解;第二种方法(常被称为“回读法”)则使阅读速度减半,而理解程度只能增加 3%~7%。 不回读, 阅读速度会从平均每分钟 250~300 个字提高到每分钟 450~500 个字,却并不影响理解程度。 学会略读 略读能帮你驾驭时间并减少用于阅读的时间。 正常阅读时,眼睛在词的组合间小幅度快速移动(被称为跳跃式阅读),视线暂时地集中在每一组词上。 读得更快时,组的范围增大,从一组到另一组的移动速度加快。 在读一本书或一个提议前,如果有目录、引言、结论、索引,先浏览这些内容,然后决定什么必须读,什么不需读。 提高速度 练习过程中,以 20 分钟为一个时段。 阅读时,排除分心因素,并使自己处于舒适的状态。 身 体坐直,光线适中,把书摊平。 舒适的坐姿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增强记忆力 一般说来,读一本一般厚度的书( 10 万字左右)大约要用 7 个小时左右。 如果略读,可以省去一半时间。 学习快速阅读的目标是在理解程度不降低的前提下,阅读速度提高 80%。 但如果读后旋即忘了所读的内容,阅读和理解速度的提高根本无济于事。 因此你可能需要改善记忆技巧。 阅读刚结束的几分钟是记忆力最佳的时候。 24 小时后,遗忘率为 80%。 从书本上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学习 1 个小时,用学习时间的十分之一( 6 分钟)休息,然后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再过学习时间 的 10 倍(此例中是 10 个小时)后,重新复习。 要点:  理解力常被高估。  看一眼插图或其他视象材料,你可获得许多信息。  可以通过课程或书籍学习快速阅读。  从上到下扫视一页书的中间部位或沿对角线扫视全页,以求迅速理解文章大意。  读一本书的目录、引言、结论或索引以确定该书的可读性,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 改变学习方法并定期复习,有助于增强记忆力。 测评你的理解力 在“高效率阅读”、“学会略读”和“增强记忆力”三个标题下大约有 300 个字。 为了检查你的理解程度,重读这部分内容(大约用 1 分钟时间),然后回答下列 问题: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1 页 共 39 页 问题: 何谓“回读法”。 用回读法阅读对理解有何帮助。 阅读的平均速度是什么。 快速阅读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快速阅读的速度是多少。 重读所有内容的主要结果是什么。 在 24 小时内,遗忘率是多少。 一本一般厚度的书大约有多少字。 阅读一本一般厚度的书大约要多久。 什么时候记忆力最佳。 答案: 重读材料。 大约 3%~7%。 每分钟 250~300 个字。 在理解程度不降低的前提下,阅读速度提高 80%。 每分钟 450~500 个字。 把所有内容读两遍只会使阅读速度减半。 80%。 大约 10 万字。 大约 7 个小时。 阅读结束后几分钟。 作好记录 如果你已掌握了记录发言或浓缩书面材料的有效方法,就不必再依赖于记忆力。 作书面记录有几种不同方法,试一试,选取一种最适合你的方法。 小提示 23: 趁记忆犹新时重读笔记。 小提示 24: 在书上标明段落,过后再做笔记。 重点记录 当你边听边作记录时,不要试图按普通写法一字不漏地进行,不时则你会跟不上。 倾听对方讲话,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要点。 试着为每个要点都写一句简要说明,运用标题和数字组织记录。 采用速记 速记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也可自学,其结果会使记录速 度加快一倍。 一般情况下,可以省略除作首字母用的所有元音,用阿拉伯数字代替数字书写,并使用标准缩写,如用 amp。 代表“和”。 还可以用特殊缩写形式代表一般词或词素,例如用 tt(that), th(the),t(to 和 it), r(are), s( is), v( very), f( of), g( ing), d( ed)。 用速记法作记录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39 页 把记录分隔成小段。 记完后,快速浏览所记内容,检查你是否看得懂自己的记录。 In th sm wy tht spdwrtg incrs th spd at whch y wrt nts wth a pn or pncl, y gtly incrs th spd at whth y mk nts usg a wrd prcssr or typwrtr, if tht s hw y prfr t wrk.. Whn y spdwrt, th shp f th wrds s unffctd by th dltd vwls, amp。 y hv an entrly smpl amp。 prctcl systm. Y my fnd tht evn whn y r sklld at spdwrtg, t s snsbl t spll unusual or dffclt wrds in fll. Als, f yr spdwrttn wrd cld b mstkn for 1 or 2 othr wrds,thn t s a gd pln t wrt th wrd in fll. 由于上下文的关系,此词的意义显而易见,这里的“ nts”代表“ notes(记录)”而非“ nuts(坚果)” 像“ at”这样简单的词可全部写出 wrds 省去元音字母的单词仍是容易辨认的 unusual 难以缩减或可能造成解读困难的词全部拼出。 使用心智图 心智图是由托尼布赞设计的一种视觉记录方式。 制作心智图时,先写下一个关键词或短语,也可在纸的中央画一幅图像,这就是心智图的主题。 作记录时,从这个中心出发,画出“枝杈”,每一枝杈又有分枝(一个想法导向另一个想法),不同的枝杈可以彼此相连。 运用色彩和图形 标明要点可使心智图更易于记忆。 小提示 25: 运用色彩与图解把心智图做成艺术品。 绘制心智图 把主题置于纸张中心。 当产生想法时,把词写在“枝杈”或向外辐射的线条上;改变字体大小,并运用色彩和图形(因二者均有助于记忆);用箭头连接相关想法。 小提示 26: 用荧光笔标识要点。 第 2 章 交流信息 面对面的谈话、电话或书面沟通,可用于从唇枪舌剑的争论到完美无憾的协议等各个方面。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实现你的目标。 进行接触 会见时,无人能保证必然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而良好的开端 却总是可能的。 你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他人的反应,因而要用热情友好的话语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点  开头的问候语要尽量热情。  所有出席会议的人应从一开始就被引见。  即使大家意见分歧,会议仍应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 旅行过程中,如存在行为和文化差异(例如是否有握手的习惯),对方的习惯总应受到尊重。 小提示 27: 问候或告别时要起身,坐着不动是没有礼貌的。 问候他人 众所周知,问候语应依据彼此间的关系而定。 如果你们关系平等,不妨直呼其名,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39 页 并用“早上好”,“你好”或“见到你很高兴”之类的非正式问候语。 见到陌生人时,问候语兼作自我介绍,首先你应自报姓名(“我是玛丽布莱克”),一句礼貌的问候语紧跟其后(“很高兴见到您”),这显示出友好的意向。 即使心存敌意,礼貌的开端总是明智的。 运用身体接触 问候熟人时,可以握手也可以不握,虽然在正式场合倾向于握手。 遇到陌生人,多数情况下要主动和对方握手,握手时要有力,否则会给人以软弱无力之感。 留意影响两性之间问候方式的文化习惯,例如,在某种文化传统中,男女身体接触被认为不当。 同时,还应注意姿势:迎接客人时要起立、站直。 文化差异 西班牙、法国、意 大利和拉丁美洲的男性同事问候时会相互拥抱;而日本人则离开一段距离互相鞠躬,只有熟识些时才握手;日本人和中国人在相互介绍时常交换名片。 结束会议 当协议达成或会议圆满结束时,要用身体语言来强调成功。 如果你是主人,记住要感谢他方所作的贡献,送他们到大楼出口处而不是只送到会议室门口。 你们可能会握手告别,这次握手可能比见面时更为热情和持久。 换言之,像对待自家的客人那样对待他们。 出席会议的客人亦应如此,如果他们在你处,他们的行为应有礼貌。 如果会议开得并不顺利,你仍应大方有礼,但也不必对不成功这一事实遮遮掩 掩。 热情道别 道别时要起身 面对对方,保持目光接触 双手道别比单手相握更显热情 传递信息 主管人员为亲自发送和接收信息而花去大量时间,这方面的沟通往往最重要也最令人满意。 要想使信息内容清晰,沟通不断取得进展,诚恳的态度和及时的反馈都是关键。 小提示 28: 做出肯定反馈时要陈述赞扬的理由。 小提示 29: 让员工了解你为传递信息所作的种种努力。 寻找信息 在任何机构中,员工获取信息的需要与经理用恰当方式提供信息的能力,都是决定性要素。 工作稳定性、工作条件、奖励、工作场所和福利等 因素很重要。 如有任何变化会影响到这些方面,你应尽快尽可能直接与员工沟通。 小提示 30:当你对是否传递某条信息感到犹豫不决时,姑且试之。 寻求理解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39 页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极易被误解。 这可能是因为你并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或者尽管说话目的明确,你的语言表达却模糊不清;或者你的身体语言与口头语言有细微差别。 造成误解的另一原因可能是:与你沟通的人在听你说话前就认定你会说什么,而不再听你讲话,对你实际上说些什么他也置之不理。 避免误解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向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