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500~4000 吨/日,二期设计使用年限 年 2 杭州锦江绿色能源有限 公司 杭州市 800 吨 /日 正常运行 日处理 800 吨垃圾,包括余杭一部分,下沙、江干一部分 3 余杭锦江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余杭区 150 吨 /日 正常运行 处理余杭镇及附近乡镇垃圾,约 100 吨 /日 4 滨江垃圾焚烧厂 滨江区 450 吨 /日 正常运行 垃圾处理量 450 吨 /日 5 萧山垃圾焚烧厂 萧山区 800 吨 /日 在建 6 富阳垃圾填埋场 富阳市 250 吨 /日 正常运行 垃圾处理量 250 吨 /日 7 富春江环保热电工程 富阳市 800 吨 /日 总装机 万 kw,目前运行 2台机组 万 kw 日处理垃 圾 250 吨,造纸污泥 550 吨 8 临安垃圾填埋场 临安市 250 吨 /日 正常运行 垃圾处理量 250 吨 /日 9 建德垃圾填埋场 建德市 200 吨 /日 正常运行 垃圾处理量 150 吨 /日 10 建德垃圾制砖工程 建德市 700 吨 /日 20xx 年动工 11 桐庐垃圾填埋场 桐庐县 150 吨 /日 正常运行 垃圾处理量 150 吨 /日 12 桐庐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 桐庐县 一期 150 吨 /日 二期 150 吨 /日 在建 13 淳安垃圾填埋场 淳安县 150 吨 /日 正常运行 垃圾处理量 100 吨 /日 强化环境管 理和环境执法 以环保自身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增强环保部门管理能力和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 20xx 年以来,完成了市及县(市、区)环保机构改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9 革和内设机构调整,城区环保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和市级环境监察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单设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核定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处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 至此,从区、县到市各级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编制到位、资金保障的环保机构和环保队伍。 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设立市长热线、局长热线、有奖举报热线,发挥公众参与监督作用,强化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五年来 接受环境 投诉 约 20xx0 件 , 反馈率 100%,办结率 100%,满意率 95%以上。 大力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圆满完成国家环保总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试点工作”。 五年来合计审批新项目 220xx 多个, 否决或建议作重新选址、调整方案 2400 多项,控制了一批污染严重或与区域环境发展不相协调的建设项目。 立案查处违法企业 6000 多 件,罚款 5800 多万元。 建立健全环境法规和地方环保政策,颁布实施了《杭州市机动车辆排气污染物管理条例》、《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 条例》 、《杭州市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等 ,修订了 《杭州市苕溪水域水污染防治管理条例》、《杭州市机动车辆排气污染物管理条例》。 制定下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杭州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杭州市区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我市城市建设扬尘污染控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杭州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0 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杭州市餐厨 垃圾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依靠环境科技、环境监测和环境宣传教育的“三轮驱动”提高环保工作质量,扩展环保工作领域和影响面。 特别是地方科研院所萎缩的大背景下,杭州逆水而进,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经费投入,完成 60多项环保科研课题和 30多项调研课题,基本做到环境问题“看得清、道得明”,为“创模”、“生态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 同时加大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投入,“十五”以来建成 8 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 , 6 个 水质自动站 和 79 家 重点污染 源 在线 监测 系统,充分依靠县(市)环境监测力量,发挥监测队伍“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为环境管理提供“快、准、全”的环境监测数据 470多万个。 紧紧围绕“创模”、生态市建设和环保科普宣传等中心工作,策划实施声势浩大、富有新意的环保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形成了各部门共同参与环保宣传的良好局面。 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在巩固深化“创模”工作和建设“生态市”的作用,强化了环境宣传。 在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开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专栏或专版,围绕水环境整治、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生态建设 、非典期间医疗固废处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等环保中心工作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新闻宣传报道。 开展“环保生态纪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1 宣传报道。 设立环保公益广告牌,建设杭州市本级及各地生态网站。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法》、《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在杭州电视台、杭州网通等宣传环保知识、政策法规。 先后组织各阶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知识培训近 150 场;社会各界举办环保辉煌三十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大型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50余场次。 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和定向视察, 12345 市长专线和 12369 环保投诉热线,群众来信来访,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电视电台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公示公告,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医院、绿色工地、环保家庭,生态村镇、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市建设,“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咨询,环保宣传长廊,环保知识培训班等载体,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污染物排放现状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 1)工业污染物排放年际变化趋势 根据环境统计, 20xx~20xx 年 工业废水排放量 分别为 亿吨 、7 亿吨 、 亿吨 、 亿吨 和 亿吨。 工业废水 化学需氧量 排放量 分别为 万 吨 、 万 吨 、 万吨、 万吨 和 万吨。 工业废水 氨氮 排放量 分别为 万吨 、 万 吨 、 万吨、 万吨 和 万吨。 ( 2)生活污染物排放现状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2 根据统计年鉴资料, 20xx 年 ~20xx 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2056 2459 2512 36189 和 37636 万吨, 市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为 %、 %、 %、 %和 %。 ( 3)农业面源污染物排 放情况 222182 20xx 年全市耕地面积 220638 公顷,各类农业化肥用量从 20xx年的 579134 吨增加到 20xx 年的 620710 吨(折标量),说明单位面积的耕地化肥使用强度还在增大,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水平下,化肥流失量逐年增加。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20xx 年 ~20xx 年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分别为 万吨 、 万吨 、 万吨、 万吨 和 万吨,呈逐年上升趋势; 烟尘排放总量 分别为 万吨 、 万吨 、 万吨、 万吨 和 万吨 ,总体呈下降趋势; 工业粉尘排放量 分 别 为 万吨 、 万吨 、 万吨、 万吨 和 万吨。 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20xx 年 ~20xx 年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分别 为 %、%、 %、 %和 %,历年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分别为 万吨 、 万吨 、 万吨、 万吨 和 万吨 ,呈下降趋势。 20xx 年市区生活垃圾通过 卫生 填埋、焚烧 的实际处理量为 万吨 ,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率 100%。 三、环境质量现状 地表水环境质量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3 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按照国家 城考 27 项指标评价, 全市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明显偏低。 20xx 年杭州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出现 超标的污染指标主要有石油类、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溶解氧、氟化物、锰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20xx 年钱塘江流域水质大多超过规定的功能区划类别,按断面水质计算(不考虑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 II类 %, III 类 %,IV 类 %, V 类 %,劣 V 类 %,达到目标水质的断面比例为%。 20xx 年运河杭州段水质全部超过规定的功能区划类别,按断面水质计算,运河杭州段 IV类 %, V 类为 0,劣 V 类 %,达到目标水质的断面比例为 0。 苕溪流域在不考虑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两项指标情况下基本上达到了规定的功能区划类别,按断面水质计算(不考虑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 20xx 年 II 类水质占 %, III 类水质占 %。 20xx 年城市内河除化仙桥断面外,其它断面水质都超过规定的功能区划类别,部分水域劣于 V 类水平,主要指示指标为溶解氧、氨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个别也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氟化物等项目定类。 20xx 年西湖湖区属轻度富营养水平,水质为劣 V 类,仍超 过规定的功能区划类别。 千岛湖湖区总体为贫营养水平,上游街口污染略重,湖区水质超过规定的功能区划类别,街口达到了Ⅳ类,其它测点均为 III 类,主要指示指标为总氮。 若不考虑总氮指标,千岛湖总体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4 保持 II类或优于 II类水质。 青山水库库区水质为Ⅳ类,超过规定的功能区划 III 类要求,总体为轻度富营养水平,主要指示指标为总磷和石油类。 环境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一般,其中市区空气污染较重、其余地区空气质量良好。 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呈现煤烟与汽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的特征。 全市大部分 地区 处在重酸雨区,酸雨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20xx 年杭州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 一 级(优)、 二 级(良)的天数为合计为 301 天。 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仍然为可吸入颗粒物。 其余各县环境空气均能达到二级标准,酸雨污染较为严重,大部分地区处在重酸雨区,其中临安市 pH 均值 最低, 酸雨频率最 高。 城市声环境质量 20xx 年市区声环境质量总体 尚可 ,区域环境和道路交通噪声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杭州市区一类标准适用区昼间噪声略超标,各标准适用区夜间噪声均超标,其中四类标准适用区夜间噪声超标 ;各市(县)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 20xx 年杭州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 等效声级为 分贝,其中生活噪声是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杭州市区、桐庐县、临安市、淳安县、建德市、富阳市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 、 、 、 、 ,按照《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技术规定》中的质量等级划分,均处于好和较好水平。 辐射环境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5 据调查,我市涉源单位 196 家,共有放射源 871枚,其中在用源746枚,备用闲置源 90枚,废源 35 枚。 放射性同位素种类以铯 137,镅 241,钴 60 居多,涉及塑料、造纸、水泥、金属加工、医用装置及示 踪诊疗和木材加工、探测仪器应用等各个领域。 经调查 ,目前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桐庐神仙洞、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管厂、杭州油毡厂等多处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埋存点存有安全隐患问题。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水 环境污染严重 当 前 杭州 环境 形势严峻,环境 容量极为有限,污染 物排放 总量已超过 环境承载能力。 近几年 来, 钱塘江流域和苕溪流域饮用水源水质均呈 下降 趋势 ,市区部分河道水质劣于 Ⅴ 类。 近年来, 主要流域水质逐年 下降 , 特别是钱塘江流域污染 加剧 ,呈恶化趋势 ,对饮用水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直接威胁。 杭州市区大气污染突出 20xx年 环境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01天,占统计天数的 %,可吸入颗粒物 为首要污染物, 年均浓度已超过二级标准,形势不容乐观。 从全市的降水 pH值的变化来看,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降水pH值都在 ,酸雨频率高于 80%。 建设工地的建筑扬尘、工业企业的废气、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气污染较突出,大气气溶胶污染、光化学污染也有表现,市区大气能见度差。 工业结构性污染依然严重 从全市情况看,当前一批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在全市工业中仍占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6 较大比重,如萧山区的印染和染化企业、富阳市的造纸企业、建德市的化工企业和桐庐县的电 镀企业、石材加工企业等已是导致区域和流域污染的主要因素。 工业布局也不尽合理,主城区“北工南市”的总体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老厂新居”的矛盾日益突出,钱塘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化工、造纸企业和流域内的河道采砂、黄沙码头、船舶运输等污染时刻威胁着我市人民的饮用水源安全。 城乡面源 污染日益突出 不少城镇尤其是大部分农村缺少 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分散收集系统和规范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