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治通鉴之所悟(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的,但那是在战争之前和战争之后对战争的准备和评判,并不属于战争本身,是战争之外的事情,所谓“仁义之师”、“正义的战争”都是政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不直接属于战争。 战争本身就已经意味着对人道原则的践踏、对人际协同原则的撕毁,对“仁义道德”的否定,所以,无论是智斗状态的战争、还是兵斗状态的战争,从其本质特点上来讲就不再应该讲究“仁义道德”或是任何原则。 在战争状态中,任何所谓的 第 6页(共 8页) “正义”的原则都是为了取得最大的胜利而采取的无原则,任何给战争蒙上温情脉脉的面纱的人都是在进行欺骗,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采取的“原则”。 兵家智谋的平等性就在于它公开申明敌对双方认同和遵循惟一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讲任何原则;兵家智谋的道德性就在于它强调敌对双方是在绝对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公开竞争的。 因此,在兵家之争中使用“算计”,要比在政治之争、人际之争、商业之争等任何其他领域的争斗中使用“算计”要道德得多。 其二,兵家不是不讲德不讲情,而是以不情为大情,以不德为大德。 “文革”期间流行一名 话,叫做“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残忍”,就颇能说明兵家智谋的这一特点。 由于兵家之争的胜负直接与本国人民的祸福利害甚至生死存亡直接相关,就必须站在大利大害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 越是放任了自己的感情,就越是对已方的无情;越是对敌人的无情,就越是对已方有情。 老子就曾经说过“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思就是说圣人为了实现大的目标,可以不顾小民的一时利益,也就是所谓的上德不德、上仁不仁。 其三,如果说上面所说的是兵家智谋的文化特征的话,那么,兵家智谋自身总的也是最大特点就是排除一切情感因素的冷静,并在此冷静的状态下 运用一切手段来获得最大的胜利。 这个特点的首要的问题在于“兵谋内智”,就是要加强兵家自己的修养,要用自己坚强的理性去克制自己的感性,无论在怎样困难的情况下,感性都不能占上 第 7页(共 8页) 风,否则,就会失败。 《老子》一书既是受战争实践的影响而写出的一部从哲学的高度来总结战争和政治经验的经典,同时也是对以后的兵家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被称作兵家之祖。 老子就说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充分强调了兵家以理制怒的基本要求。 后来,其他众多的兵家发展并丰富了这一理论,把它上升到铁血理性的高度,并把它作为兵家必须首先具备的条件和总的原 则。 然而,人是活生生的感性动物,很难完全排除自己的理性。 于是,兵家在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修养方法,在当时看来就是要虚素静观,使自己的心灵达到这样的境界,不受任何外物的牵累。 实际上,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很不容易的,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没有欲望和顾虑。 一旦有了欲望和顾虑,就很难克制自己的情感,就不能在兵家之争中实现最佳状态。 老子在这方面也曾经说过:“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就是要求兵家有意识地把自己从那些容易引起欲望的事物上疏离开来。 其四,在总的原则下面,兵家有自己的完整的技术系统。 这与其他的学派不同, 因为其他学派有的尽管在大搞谋略,但多少有些羞羞答答,遮遮掩掩,不愿意承认自己在谋划别人,也就不敢公开发展自己的谋略技术系统。 这是由于其他各家多少有阴谋的色彩,只有兵家智谋是实实在在的阳谋。 所以,兵家的技术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仅就《孙子兵法》而言,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