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大田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灵芝大田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称赤芝、红芝、灵芝草,是珍贵的药用菌。 灵芝大田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具有菌棒不脱、定点出芝、定向供水、生物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等特点。 每亩地可种植 8000,经济效益可观。 一、制棒发菌 1、培养料配方:硬杂木屑 78%,麸皮(或米糠)20%,糖 1%,石膏 1%;棉籽壳(或甘藤渣)78%,麸皮 15石膏 1糖 1%,尿素 过磷酸钙 以上培养料含水量掌握在 60%, 、装袋、灭菌:塑料袋采用低压聚乙烯,规格 60 厘米×15 厘米,厚 4,每袋装干料 1 千克,装袋一定要装实。 少量栽培,可采取手工边装料边用木棒压料;大面积栽培,可用装袋机装袋。 装袋后将袋口扎紧熔封。 当天装袋,当天灭菌。 灭菌采用高温升至 100后保持10时。 3、接种、发菌:待袋温降至 30后,按无菌操作在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 接种方法:用已消毒的打孔器在袋面上打 5 个孔穴,等距离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径 米,然后用镊子夹取一小块菌种迅速接入穴内,在穴口贴 12 平方厘米的胶布。 每瓶菌种可接 80。 接种后的菌棒立即放入培养室培养(培养室先用甲醛消毒,温度控制在 22。 培养 5 天后将菌棒以“井”字形或三角形排列,每排 8,每层 3,隔 5调动 1 次。 待接种菌丝长到直径 2 厘米以上时,揭开胶布一角,以增加氧气。 每棒每次只揭 1。 培养 45,菌丝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或黄色突起的疙瘩块,表明已达到生理成熟,可下田出菇。 二、室外排场选择通风、水源充足的空地或收割后的稻田作菇场。 菇场应事先消毒灭菌、杀虫。 稻田要提前排水晒田,然后开沟作厢,厢面挖深 5米的土坑以便埋棒。 厢面搭简易棚架,棚高约 2米,棚顶及周围铺毛草、芦苇等,使之成为三分阳七分阴的菇场。 将接种口背面的塑料袋去掉 3 厘米×20 厘米,然后将菌丝排入厢面土坑内,接种口朝上,袋间相距 4米。 排袋完毕覆 2米厚沙壤土,然后用长竹片成拱形架于厢上,上盖薄膜。 三、田间管理埋袋后 3内无需振动薄膜,表土温度超过28时揭膜通风。 在 5 天后逐渐加大通风,每天掀膜 2,每次 20钟,以后逐步增加。 如果覆土发白,可结合揭膜通风进行喷水,喷水量以覆土含水量 25%为好,即土粒无白心。 小菌蕾形成后,棚架内每日可喷水 1,以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85菌盖分化后喷水应注意尽量不落到菌盖上。 子实体菌盖停止生长即达到成熟标准,采收第一批加工。 头批菇采收后,增加通风,促使菌丝恢复生长,喷重水促进菌蕾形成。 以后管理同前,全程可采收 3 批灵芝。 专利查询。灵芝大田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