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实习报告和对过去三年的部分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来帮助、提携我的前辈。 方军是《经济观察报》商业评论版的编辑,按照公司治理的结构,应该算作我所在部门的主管。 现在问起,他已经记不得是怎么找到我的 blog 了。 翻箱倒柜,发现他的首次留言是跟在一篇纸媒评论的后面。 那是 12 月 13 日 ,寒假将至,我正想着能否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短期实习。 当然,也没忘记给《经济观察报》人力资源部去过两封 Email。 后来才知道,各个公司的 HR 信箱其实根本都无人过问,无果而终也是理所当然。 泥牛入海自然心有不甘,就又按照方军留下的地址发了封邮件。 翌日得到回复: “如果明年暑假想来实习,非常欢迎。 ” 寒假是媒体淡季,对《经济观察报》的一切美好想象,也就只能按下不表。 平心静气地写着 blog,开始在文字里加入一些自认有趣的桥段和自认深刻的思考。 即便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媒体朋友开始通过 blog 与我联系,但写作终究只是在 为自己进行,而不是做出急功近利的表态,去奉迎来来往往的访客 ——对我而言,真正的快乐,是在一段时间以后,看着日志里的自己,确实在不断地进步。 转眼到了今年初夏,我和平客共同制作的 “反波 ”开始被大众关注。 “反波 ”是一个 podcast,简单地说,就是带声音的 blog,我们借此评论媒体,反过来再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 平客曾经是天津市的电台主持,也是通过 blog 认识,目前任《时代人物周报》文化版编辑。 那天和平客坐在喜来登饭店的大堂,摆在面前的除了可口的咖啡和面包,还有我前途的四种可能性。 一、去某唱片公司 做个企宣。 这是一个在外人听起来相当光鲜的职业,甚至还能和一些明星共事,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实际上,在声色犬马的名利场,得到的只能是同化和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