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的生长条件及无公害棚栽技术内容摘要:
灵芝的生长条件及无公害棚栽技术 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之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 当前,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进行大量人工栽培再非难事。 芝属木腐菌,人工栽培中利用阔叶树枝丫材、木屑、棉子皮、玉米心等为主料,再添加麦麸、玉米粉、米糠等辅料。 它属中高温型、恒温出菇真菌,菌丝在 438内生长,最适 2428;子实体在 2030范围内均能分化。 培养基含水量以 60%65%为宜;子实体生长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 灵芝菌丝体喜弱酸环境,宜,但生产中,配料中加入 1%2%的石膏粉或石灰粉,调高培养基 至 89,灭菌后会自然降至7 左右。 灵芝为好氧性真菌,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较强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对菌盖发育有极大影响。 光线是其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因素,能诱导子实体的形成;菌柄和菌盖的生长有明显的趋光性,子实体幼嫩时,向光性尤其敏感。 从优质安全的角度考虑,栽培时应选用天然有机质作原料,栽培场地要远离污染源,如是马路两侧,至少间隔 50 米建棚;切勿添加化肥及各类杀虫(菌)剂、农药等。 1)木屑 75%,麸皮 20%,黄豆粉 2%,磷肥 1%,蔗糖1%,石膏粉 1%。 (2)棉子壳 42%,木屑 42%,麸皮 15%,石膏 1%。 (3)棉子壳 77%,麦麸 10%,玉米粉 10%,糖、磷肥和石膏各 1%。 (4)玉米心(粉碎成黄豆大小)50%,木屑 35%,麦麸 15%。 控制培养基含水量 55%60%,好的培养料堆闷 12 小时后,及时装袋常规灭菌、冷却、接种、进入发菌管理。 在适宜条件下,2530 天,菌丝便可满袋。 1)堆积两头出芝模式:芝棚要通风透光,清洁卫生,地面上每隔 70 厘米作两袋宽的畦,菌袋两头朝外,在砖块上面堆放 57 层。 当芝袋两头表面转色,见有白色突起芝蕾时,剪开两头塑料口(2 厘米左右),促进芝蕾生长,切勿把袋口全部撑开,以免造成芝袋失水。 (2)覆土出芝模式:畦床挖土深 2530 厘米,将芝袋全部或部分脱去塑料薄膜,竖立排放在畦床内,袋间距 35 厘米,中间填满富含腐殖质的菜园土,顶部撒 2 厘米厚的土,再撒1 层大粒沙子或小石子。 覆土后,随即喷水。 当芝袋料面有多个芝蕾出现时,用消毒剪刀剪去一些,每袋保留 23 个芝蕾,使养分集中,长出盖大朵厚的子实体。 在出芝的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适当低一些(2526),质地紧密,芝盖发育良好,色泽光亮,盖厚,质量好。 出芝期间,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 棚内要有足够的散射光,且光线均匀,光照增强,芝盖形成快,芝柄短,芝盖细胞壁沉积的色素增多,芝盖色泽深而有光泽。 出芝期间应适时对芝棚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防止畸形芝发生。 代料栽培,一般可采23 潮。 从菌蕾形成到采收约 2530 天,如管理得当,1 千克干料可产干芝100120 克。 专利查询。灵芝的生长条件及无公害棚栽技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