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工艺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原料、辅料、中间 检查表法,评分 确定危险因素 和最终产品、工厂 法,概率评价法 和风险类型 评价 系统 综合评价法 类比法 定性 加权法 已识别的危险因 确定最大可信 素和风险类型 事故及其概率 指数法 定量 概率法 事故树法 最大可信事故 大气扩散计算 确定危害程度 水体扩散计算 危害范围 综合损害计算 最大可信事故风险 外推法 确定风险值和 风险评价标准体系 等级评价法 可接受水平 可接受风险水平 代价利益分析 确定减少风险 不可接受风险水平 措施 事故现场 类比法 事故损失 周围影响区 模拟 减至最少 图 1 环境风险评价流程框图 风险识别 源项分析 风险管理 应急措施 风险评价 后果计算 风险 可接受水平 否 是 评价的基本内容 (1) 风险识别 (2) 源项分析 (3) 后果计算 (4) 风险计算和评价 (5) 风险管理 二级评价可选择风险识别、最大可信事故及源项、风险管理及减缓风险措施等项,进行评价。 评价范围 对危险化学品按其伤害阈和 GBZ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敏感区位置,确定影响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 5 公里;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 3公里范围。 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 5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风险识别内容 资料收集和准备 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物质危险性识别 按附录 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 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 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6 源项分析 分析内容 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类比法,加权法和因素图分析法(参见附录 B)。 定量分析法:概率法和指数法(参见附录 B)。 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方法 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法或类比法(参见附录 B)。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确定泄漏时间,估算泄漏速率。 泄漏量计算包括液体泄漏速率、气体泄漏速率、两相流泄漏、泄漏液体 蒸发量计算,计算方法见附录。 7 后果计算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采用多烟团模式或分段烟羽模式、重气体扩散模式等计算。 按一年气象资料逐时滑移或按天气取样规范取样,计算各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