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谱-组织学与胚胎学-张军明制作内容摘要:

电子图谱-组织学与胚胎学-张军明制作 第一章 上皮组织图 1层扁平上皮系膜铺片 镀银染色 10×10) 细胞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核为浅色的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 图 1层扁平上皮- 间皮的表面观(肠系膜铺片 镀银染色 10×20)图 1层扁平上皮(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的切面 色 10×20) 血管内表面内呈一条红色细线,内皮细胞界限不清,核为扁椭圆形突向管腔。 图 1层立方上皮(甲状腺 色 10×20) 甲状腺滤泡腔内为红色胶质,滤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核为圆形,大小比较一致,排列整齐。 图 1层柱状上皮(胆囊 色 10×20) 胆囊皱襞的粘膜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为椭圆形,靠近细胞的基底部,上皮的基底部可见染成红色细线状的基膜。 图 1层柱状上皮(小肠 色 10×40) 上皮内的柱状细胞界限清楚,形态为高柱状,游离面可见纹状缘,上皮内可见轮廓清楚的呈高脚酒杯状的杯状细胞,顶端胞质染色浅为空泡状,基底部较细,可见较小的扁椭圆形细胞核。 图 1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 色 10×20)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高矮不等的纤毛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形细胞组成,从切面上看细胞核排列为 34 层,好似复层上皮,实际上每细胞的基底部都长在基膜()上,上皮的游离面可见明显的纤毛()和空泡状的杯状细胞()。 图 1层扁平上皮(食管 色 10×10) 图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细胞为小的立方或矮柱状细胞,具有增生分裂能力,细胞核为圆形、排列密集、染色深、体积小,中间部分的细胞为较大的多边形,细胞轮廓较清楚,细胞核为较大的圆形,胞质染色较浅,表面的数层细胞为扁平形,细胞核为梭形,体积最小。 上皮的基底部与深部的结缔组织的连接处呈凹凸不平状。 图 1移上皮(膀胱 色 10×40) 又称移行上皮,上皮的细胞形态和排列层数随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发生变化。 从切面上看,细胞排列为多层,细胞核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最表层的细胞形态为大立方形,胞质染色深,可见双核,可覆盖下面 23 细胞,称为盖细胞,中间层细胞为多边形或梨形,基底层为矮柱状或立方形。 第二章 结缔组织图 2松结缔组织铺片(兔肠系膜铺片 台盼蓝活体注射+ 醛复红+偶氮洋红染色 10×10) 图中染成粉红色较粗的索条状结构为胶原纤维() ,染成紫蓝色较细的似头发丝状的叫弹性纤维() ,单个或成群分布,细胞核为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大量蓝色颗粒分布的是巨噬细胞() ,只见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核,胞质染色浅,细胞轮廓不清的是成纤维细胞()。 图 2松结缔组织铺片(兔肠系膜铺片 台盼蓝活体注射+ 醛复红+偶氮洋红染色 10×40) 图示染成粉红色较粗的是胶原纤维、染成紫蓝色较细的是弹性纤维,细胞核为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大量蓝色颗粒分布的是巨噬细胞。 图 2松结缔组织铺片(兔肠系膜铺片 台盼蓝活体注射+醛复红+ 偶氮洋红+甲笨胺蓝染色 10×40) 图示肥大细胞()。 图 2松结缔组织切片(食道 色 10×40) 图示染红色索状的胶原纤维,排列疏,纤维之间可见蓝色梭形的纤维细胞核,基质染色浅。 图 2则的致密结缔组织切片(肌腱 色 10×10) 图示胶原纤维索染成红色,纤维索之间可见蓝色梭形的腱细胞排列成行。 图 2肪组织切片(皮下组织 色 10×20)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组成,脂肪细胞为圆形或多边形,细胞内有一大的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溶解故呈空泡状,细胞核为扁椭圆形或梭形被脂滴挤到边缘,一般不易切到故不易见到。 图 2状纤维(淋巴结 镀银染色 10×10) 图示网状纤维被染成黑色细丝状,相互连接为网状,纤维之间的大量黑色小点为淋巴细胞。 第三章 软骨与骨图 3明软骨(气管 色 10×10) 透明软骨的周围是软骨膜() ,为致密结缔组织;软骨组织由大量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近软骨膜的软骨细胞较小而幼稚,近中间部的软骨细胞渐趋成熟而体积增大,并以同源细胞群的形式存在为主,软骨基质嗜碱性,染成紫蓝色,颜色由周边向中间逐渐加深。 图 3明软骨(气管 色 10×20) 图示软骨陷窝() 、软骨囊()和皱缩的软骨细胞()。 图 3性软骨(耳廓 弹性纤维染色 10×10) 图示弹性软骨的软骨膜、软骨细胞及弹性纤维,可见软骨陷窝周围的许多弹性纤维分布。 图 3磨片(长骨 硫堇0×10) 图示长骨密质骨的环行骨板(A) 、大小不同的骨单位(B ) 、间骨板(D)及中央管(C)等结构。 图 3磨片(长骨 硫堇0×20) 图示骨单位的中央管() 、同心圆排列的骨板() 、骨陷窝()及大量细丝状的骨小管,骨单位最外周的还可见粘合线()。 图 3骨内骨发生(婴儿指骨的纵切 色 10×4) 图示从左向右的四个箭头所指区域为婴儿指骨的软骨内骨发生的四个成骨活动区域,依次为软骨细胞静止区、软骨细胞增生区、软骨基质钙化区及成骨区。 图 3骨内骨发生(婴儿指骨的纵切 色 10×10) 图示软骨细胞静止区(1)内的软骨细胞体积小、散在分布,软骨细胞增生区(2)内的细胞体积增大,通过分裂形成的同源细胞群纵向排列形成许多软骨细胞柱。 图 3骨内骨发生(婴儿指骨的纵切 色 10×20) 图示软骨基质钙化区内的软骨细胞肥大,呈空泡状() ,核固缩及退化死亡的软骨细胞留下的大陷窝,成骨区()内为初级骨髓腔,内有血细胞。 图 3骨内骨发生(婴儿指骨的纵切 色 10×20)图示的成骨区内可见原始骨小梁() ,其表面可见梭形的成骨细胞()附着,此种细胞能分泌形成类骨质,并使钙盐沉积在其周围而形成骨质,自身被包埋成为骨细胞;小梁之间为大小不等的骨髓腔() ,内有血细胞,小梁表面有时可见破骨细胞() ,该细胞胞质嗜酸性,有多个细胞核,具有分泌酶来破坏和溶解骨质,从而进行骨的改建的功能。 第四章 血 液图 4细胞(人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40) 图示大量红细胞() ,无细胞核且中央染色浅;中性粒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细胞核嗜碱性呈分叶状。 图 4细胞(人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40) 图示蓝色圆形细胞为小淋巴细胞() ,体积比中性粒细胞()小而与红细胞相当,细胞质很少,细胞核呈圆形;还可见体积非常小的血小板()。 图 4细胞(人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40) 图示大淋巴细胞() ,大小与中性粒细胞相当,可见明显的细胞质,细胞核为圆形;还可见散在分布的血小板()。 图 4细胞(人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40) 图示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大小与中性粒细胞()相当,该细胞一般不易见到。 图 4细胞(人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100) 图示为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单核细胞() ,细胞核为马蹄形,也可为粗大的“S ”形、肾形或不规则形;中性粒细胞( )核较小,分叶。 图 4细胞(人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100) 图示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内含有大量嗜酸颗粒且分布均匀,故细胞呈鲜红色。 第五章 肌肉组织图 5骼肌纵切(色 10×10) 骨骼肌细胞为长圆柱状,一个细胞上可见多个小的蓝色梭形细胞核,位于细胞的肌膜内侧,细胞呈现明显的横纹结构。 图 5骼肌横切(色 10×10) 图示几个肌束的横断面,肌束之间有明显的间隔且有少量结缔组织,每一个肌束内有多个骨骼肌细胞,形态为圆形或多边形,每个肌细胞周边可见数个蓝色细胞核。 图 5骼肌纵切(色 10×40) 一个骨骼肌细胞上可见多个小的蓝色梭形细胞核() ,细胞呈现明显的横纹结构。 图 5骼肌横切(色 10×40) 骨骼肌细胞横切面的形态为近似圆形或多边形() ,每个肌细胞周边可见 25 个蓝色细胞核( )。 图 5骼肌纵切(苏木素染色 10×40) 图示非常清晰地显示横纹结构,有明显的明带与暗带。 图 5肌纵切(色 10×40) 心肌细胞呈短柱状,可有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连接处的结构叫闰盘() ,为染色较深的横行粗线,一个细胞一般有一圆形或椭圆形核() ,但横纹结构不如骨骼肌明显。 图 5肌横切(色 10×40) 心肌细胞的横切面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有些可切到细胞核,形态为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 图 5滑肌纵切(十二指肠 色 10×10) 平滑肌细胞为长梭形,排列紧密,细胞核为长椭圆形或长杆状,位于细胞的中央。 图 5滑肌纵切(十二指肠 色 10×40) 高倍镜下示平滑肌细胞为长梭形,细胞中央有一长杆状细胞核。 图 5滑肌横切(十二指肠 色 10×40) 图示平滑肌细胞的横切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大部分没有切到细胞核,少数可切到,细胞中央可见一个圆形的细胞核。 第六章 神经组织图 6髓(脊髓横切 色 10×4) 图示脊髓横切面的形态,中央呈蝴蝶形的为灰质,为粉红色,其中间的白色小孔是中央管,周围部分是白质,染成较浅的蓝色。 图 6髓的灰质(脊髓横切 色 10×10) 图示脊髓灰质内有较多的神经细胞,大小不等、染色较深、形态各异。 图 6髓灰质内的神经细胞(脊髓横切 色 10×40)图示三个形态不同的神经元,胞体中间有一染色较浅的圆形细胞核,核仁()色深、清晰;也可见一个神经细胞的两个较明显的树突()。 图 6髓灰质内的神经细胞(脊髓横切 色 10×40)图示两个神经元,一个神经细胞()胞质内可见染色较深的嗜碱性颗粒即为尼氏体() ,另一个神经元()的尼氏体较少,胞体染色较浅。 图 6经细胞(脊髓横切 浸银法 10×40) 图示多极神经元的突起,神经元胞体及突起内的神经原纤维。 图 6髓神经纤维纵切(坐骨神经纵切 色 10×40) 图示有髓神经纤维的神经纤维节或叫郎飞氏节() ,是两个节间体的交界处,呈小写的“x”形,神经纤维的中间有一条染色较深的轴索() ,其两侧为染色浅呈空泡状的髓鞘()。 图 6髓神经纤维横切(坐骨神经横切 色 10×20) 图示有髓神经纤维横切面的形态为圆形,中央染色深呈点状的为轴索,周围染色浅的为髓鞘,其外侧染色较深的是神经膜。 图 6神经节内的神经细胞(脊神经节 色 10×40) 脊神经节内主要由假单极的感觉神经元构成,大小不等,细胞核特征明显() ,可分为亮神经元()和暗神经元() ,胞体周围有一层卫星细胞()包裹,是一种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 图 6感神经节内的神经细胞(交感神经节 色 10×40) 神经节内主要由多极运动神经元()构成,大小不等,散在分布,胞体周围有一层卫星细胞()包裹。 图 6脑皮质(小脑皮质切片 色 10×40) 图示小脑皮质的分子层( ) 、蒲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 ,三层分界清楚,蒲肯野细胞是小脑皮质的唯一传出神经元,另两层细胞是中间神经元。 图 6觉小体(手掌皮 色 10×40) 图示手掌皮的表皮( A) 、真皮乳头(B )及其内的毛细血管() ,乳头内有触觉小体() ,呈卵圆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