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xx年民政工作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办公用房面积达标,达标率上升至 80%;共有社区服务中心 102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 个、社区文化室 1464 个、社区康复站 108 个、社区服务站 950个,初步形成了设施完备、项目齐全、管理规范、运行有序、队伍日益壮大的社区服务网络。 自 20xx 年我市成立广州市义务工作者联合 会后,10 个区、县级市先后登记成立了义工协会, 111 条街道成立了义工协会联络处, 1038 个社区成立了义工工作站。 据统计,年末全市注册义工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6 页 共 12 页 青年志愿者已达 62 万人(注册义工 33 万多人、青年志愿者 28 万多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 8%。 与市人事局联合下发了《广州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暂行规定》,建立了社工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正式启动。 5 月,下发了《广州市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在原东山区全区和其他区 16 条街道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6 月,召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总 结推广了原东山区的经验。 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确定原东山区为全国、全省社区服务工作示范单位。 目前,试点区、街共组织服务队伍 22 支,服务人数 82 人, 405 名老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 28 名自费购买服务, “平安钟 ”呼叫援助系统逐步推广,受到老年人欢迎,呈现出良好发展前景。 以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标志,基本形成以公办机构为示范、民办机构为骨干、社区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 (三)行政区划调整任务圆满完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做出新贡献 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及 时获批。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区(县级市)民政部门积极协调,上下沟通,制订并完善区划调整方案。 4 月28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省政府同意我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这次区划调整,是我市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涉及我市 10 个区(县级市)。 经过 4 个多月的努力,全面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的交接工作,交接区域范围达 700 平方公里,签署交接协议书 14 份。 各区(县级市)交接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各新区的筹备成立和行政管理打下了基础。 行政区域界线调整顺利完成。 在勘界中,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调整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7 页 共 12 页 区域范围进 行勘定,并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和历年来省政府已批复同意的行政区划调整事项,对一些地段的界线和历史遗留的边界纠纷进行了调整和理顺。 同时,对因行政区划调整,涉及到群众的办事办证、迁移安置、征地补偿、子女入学等问题,认真做好协调工作,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勘界工作的顺利进行。 至 11 月,全部完成各相关区(县级市)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测绘工作,共勘定界线 15 条、总长 254 公里。 年内新建镇 1 个;设街道办事处 2 个;撤并镇 2 个,使 20xx 年以来撤并镇总数达 33 个,总撤并率达 50%。 (四)民政社会事务管理力度加大,多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地名工作成效显著。 依法完善了由市政府审批地名的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我市地名申报审批程序。 全年共办结地名申报案件 281 宗,批准地名 1260 个,为上年的两倍多,是历史上审批地名数量最多的一年。 启动了 “广州市地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和 “广州市查询地名、出行问路服务热线 ”,提高了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草拟了《广州市完善门牌设置规范门牌管理实施方案》,全面铺开了原 “老八区 ”门楼牌的更换工作。 对我市辖区内国道、省道两侧镇村牌进行了全面设置和更换,做好了南沙、萝 岗两个新设行政区道路网络名称规划工作,完成了荔湾区大坦沙 195 条路街巷的命名和路牌设置工作。 我市被评为全国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先进城市和地名管理示范城市。 “两委 ”换届选举接近尾声。 为搞好村委会、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市和区(县级市)、街(镇)层层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选举方案,并加大协调力度,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聘请了有人大、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