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福建电力公司蓄电池检验规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设定为 200V, 使蓄电池进行放电。 蓄电池组端电压不得低于 2V N(或 6V N,或 12V N, 其中 N 为蓄电池数)。 放电后立即用 I10 电流进行恒流限压充电→恒压 充电→浮充电方式,反复充、放电 2~ 3 次,蓄电池组容量即可得到恢复,蓄电池组存在的缺陷也能得到发现并加以处理。 若有备用蓄电池替换时,该组蓄电池可进行全核对性放电。 蓄电池组容量考核 蓄电池组允许进行三次充放电 循环。 放电试验时,当整组蓄电池 中 , 电压最低的单体蓄 电池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应停止放电。 对于新安装的蓄电池组进行全核对性容量试验 达到100%额定容量为合格。 对于投入运行后进行检修试验的蓄电池组,在三次充放电循环之内,若 均 达不到额定容量的 80%,此组蓄电池为不合格。 如果只是个别蓄电池容量不足 ,可对个别蓄电池进行更换 , 并用蓄电池 活化仪 进行试验,合格后 可 投入运行。 对于变电站只有一组蓄电池的 50%核对性容量放电试验,考核蓄电池是否合格,需查阅制造厂家提供的蓄电池放电曲线。 蓄电池组容量的折算 蓄电池放电温度如果不是 25℃,则需将实测容量 Ct 按以下公式换算成 25℃基准温度的实际容量 Ce: Ce = Ct/[1+K(t25)] 式中: t—— 放电开始时蓄电池温度,℃; K—— 温度系数, 10h 率容量试验时, K =℃; 按照表 6 进行 蓄电池核对性放电数据 记录。 表 6 蓄电池 核对性放 电数据 记录表 记录 实际时间 蓄电池编号 放电前 第 1h 第 2h 第 3h … .. 第 10h 1 2 3 … n 整组电压( V) 放电电流 (A) 试验环境温度(℃) 蓄电池放电容量( Ah) 技术要求 1)蓄电池电压的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2) 阀控蓄电池组的恒流限压充电电流和恒流放电电流均为 I10; 3)对于新安装蓄电池组的全核对性容量要求 达到 100%; 对于投入运行后蓄电池组的全核对性容量要求 达到 80%。 通过蓄电池容量表形成蓄电池放电曲线 , 要求检查放电曲线 与制造厂提供的放电曲线 是否 吻合 , 并 满足阀控蓄电池配组一致性的要求。 浮充蓄电池组运行电压偏差值试验 蓄电池按上述 10h 率容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本试验。 蓄电池组在正常浮充状态运行,测量蓄电池组端电压,求取平均值,再逐只测量蓄电池端电压。 已投运的 蓄电池端电压与平均值的偏差应不大于表 7 的规定值。 浮充蓄电池组运行电压偏差值按表 8 记录。 对于已投运的蓄电池应 按期 进行蓄电池浮充电压测试。 表 7 浮充运行电压偏差 值 标称电压 (V) 建议 偏差值 (V) 2 177。 6 177。 12 177。 表 8 浮充蓄电池组运行电压偏差值记录表格 蓄电池编号 实测值 (V) 与平均浮充电压差值 (V) 1 2 … n 最高 浮充 电压 (V) 平均 浮充 电压 (V) 最低 浮充 电压 (V) 整组电压 测量时间 结论 技术要求 1) 蓄电池电压的测量精度 要求 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2)标称电压 2V的蓄电池,蓄电池端电压与平均值的偏差应不大于 ;标称电压 6V的蓄电池,蓄电池端电压与平均值的偏差应不大于 ;标称电压 12V 的蓄电池,蓄电池端电压与平均值的偏差应不大于 蓄电池内阻测试 对于新安装的蓄电池组 投产前应对蓄电池进行 内阻测试,并记录蓄电池原始内阻数据。 新安装蓄电池的内阻测试分为三次,分别为初放电前、放电后、 充电后 三个阶段 进行测试,这些内阻数据 作 为 该组蓄电池的 原始基准数据。 充电后( 满容量条件下 ) 蓄电池 的 内阻 要求有较好的一致性, 内阻偏差参考值为不超过 10%。 对于已投运的蓄电池应 按期 进行蓄电池内阻测试,分析 蓄电池内阻 变化趋势。 日常检验可以不记录连接条阻值。 新安装蓄电池内阻及连接 条 电阻测试 表 9 新安装蓄电池内阻记录表格 蓄电池编号 初 放电前 放电后 (全容量放电后) 充电后 ( 满容量条件下 ) 蓄电池内阻( μΩ ) 连接条阻值( μΩ ) 蓄电池内阻( μΩ ) 连接条阻值( μΩ ) 蓄电池内阻( μΩ ) 与平均内阻偏差(%) 连接条阻值( μΩ ) 1 2 … n 测试 时间 测试 仪器 充电后( 满容量条件下 )蓄电池内阻 蓄电池 最高内阻 ( μΩ ) 蓄电池 平 均内阻 ( μΩ ) 蓄电池 最低内阻 ( μΩ ) 蓄电池内阻参考值( μΩ ) 结论 技术要求 1)平均内阻宜按照整组 80%蓄电池数量的内阻数据进行平均(除去内阻数据较高值); 2) 蓄电池 的 内阻 应有较好的一致性, 内阻偏差不超过10%,超过整组蓄电池数量 6%不合格应进行整组更换;相同连接条的阻值要求基本一致。 已投运蓄电池内阻及连接 条 电阻测试 及分析 表 10 已投运蓄电池内阻记录 分析 表格 蓄电池编号 蓄电池内阻 ( μΩ ) 与平均内阻 偏差(%) 上一。年福建电力公司蓄电池检验规程(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