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细菌-微生物学课件内容摘要:

呼吸道感染细菌-微生物学课件 白喉棒状杆菌 人类白喉的病原体 白喉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咽喉形成 灰白色假膜 假 膜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形态: 细长微弯,末端膨大呈棒状 排列不规则,呈 V/革兰染色阳性 异染颗粒 为蓝绿色有鉴别意义革兰染色异染颗粒作用 : 储存养料、 鉴定价值2、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 培养基:亚碲酸钾培养基 血平板 /吕氏血清黑色菌落 白色光滑突起菌落、变异无毒株 溶原性细菌(产生外毒素)噬菌体致病性1、致病物质 最主要) :只有携带 棒状杆菌噬菌体 的溶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 成份:一种毒性强 、 具有高度抗原性的蛋白质 组成:由 A、 毒性功能区, 细胞功能受损 无毒性,吸附于细胞膜上 其他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白喉 秋冬季流行, 典型毒血症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传播(污染物品)患者 带菌者飞沫 污染物品鼻、咽粘膜上皮繁殖外毒素局部:炎性渗出、组织坏死 血流凝固假膜: 灰白色膜状物假膜脱落全身中毒症状呼吸道阻塞 窒息死亡咽部白喉咽部白色伪膜免疫性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体液免疫: 白喉抗毒素 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 六月以下婴儿 成人 苗防治原则1、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 类毒素(白百破三联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 对易感儿童注射抗毒素紧急预防,同时用类毒素延长免疫力2、治疗 抗毒素: 要早期、足量注射白喉抗毒素。 抗生素: 青霉素或红霉素,预防继发感染贝林发现白喉抗毒素 1901年 首届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德国细菌学家 彰他在发现白喉抗毒素方面,为人类医学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以毒攻毒 从破伤风下手 豚鼠身上注射白喉杆菌 挽救儿童 白喉抗毒素大量提纯,成为救世良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