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0:45,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0%以上,到 2020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超过 800亿元,为建成主城第三增长极打下坚实基础。 城市形态和都市风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宜居巴南 ” 基本建成。 按照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的要求,在二环范围内加速建设生态宜居新城。 按照 “ 一城两翼,联动发展 ” 的空间开发战略,优化提升铜锣山西翼城区、开发拓展铜锣山东翼城区,加快扩大城市规模。 依托 “ 江、山、林、泉、湖 ” 优质自然资源,注重开发沿江、依山、靠林、傍泉、临湖、环岛的优势区域,开发一批高档次居住、旅游度假地产项目,提升居住 品质;建成一批广场、公园、绿地,打造城市新地标,推进城市建设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展现现代化都市风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将主城核心区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魅力新城。 到 2020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8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4%。 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 城乡一体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文教体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实现城乡范围的全 覆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实现 “ 农转 城 ”18 万人,基本完成对转户人口宅基地、承包地的整合。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有实质性突破,广泛建立以集体土地股权化为基础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全面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居民房屋权、林权 “ 三权 ” 抵押贷款融资。 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控制在 : 1以内。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 畅通巴南 ” 基本建成。 “ 六横六纵十联线 ” 干线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铁路、轻轨、码头、枢纽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江南新城 ” 和 “ 麻柳沿江开发区 ” 建成与城市及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道路网络,农村路网进一步完善,构建起 “ 系统协调、城乡一体、枢纽集成、覆盖全区 ” 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成重庆南部交通枢纽。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 健康巴南 ” 、 “ 平安巴南 ” 、 “ 诚信巴南 ” 基本建成。 完成十二件民生大事。 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中职教育免费;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三级服务体系,完善群众文化体育三级网络体系,市民健康素质超过主城平均水平, “ 健康巴南 ” 基本建成;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公共安全体系形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 盖,社会安全保障功能明显增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 90%以上, “ 平安巴南 ” 基本建成;诚信政府、诚信企业和诚信个人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信 用环境不断优化, “ 诚信巴南 ” 基本建成;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12%和 1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 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 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 森林巴南 ” 基本建成。 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进展。 单位 GDP 能耗和 COD、SO CO2排放持续下降,森林覆盖率达到 45%。 在重庆 “ 一小时经济圈 ”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 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区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 唱读讲传 ” 蓬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文化产 品更加丰富。 社会事业大发展。 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 生态 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城区。 指标体系 专栏 2 巴南区 “ 十二五 ” 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 要指标表 指 标 2020年目标 年均增长率( %) 指标属性 经 济 发 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800 20 预期性 三次产业结构 5: 50: 45 ——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70000 预期性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亿元) 65 26 预期性 工业总产值(亿元) 1600 25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50 28 预期性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500 20 预期性 Ramp。 D投入占 GDP比重( %) 2 —— 约束性 人 民 生 活 常住人口(万人) 115 —— 预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4 —— 约束性 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 %) 74 ——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4 ——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3600 12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3500 16 预期性 社 会 保 障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25 —— 约束性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15 —— 约束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 %) > 80 —— 约束性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 %) > 95 —— 约束性 资 源 环 境 森林覆盖率( %) 45 ——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5年累计) 16 ——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5年累计) 20 —— 约束性 工业 “ 三废 ” 排放减少量( SO2,COD)( %, 5年累计) 20 —— 约束性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 95 —— 约束性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8 —— 约束性 三、完善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功能,增强要素聚集力 按照 “ 江南新城、主 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 ” 的定位,在空间上对全区城镇和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形成 “ 主城核心区、二环经济带、特色小镇 ” 三大板块定位明确、三级城镇层级清晰、联动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形成城市现代文明与乡村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城乡形态新格局。 做强 “ 主城核心区 ” ,强化和提升主城核心区高端产业和要素聚集整合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形成江南新城的核心支撑;做实二环经济带,加快麻柳沿江开发区建设,重点打造麻柳生态移民工业园和重庆轻工产业基地,形成以一品、南彭、惠民、木洞、麻柳嘴、丰盛为支撑,安澜、跳石、二圣、双河口为结点,以 资源加工及高端休闲产业为主的城镇产业带;做靓特色小镇,以东温泉、接龙、姜家为支撑,石滩、石龙、天星寺为结点,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和特色农业。 (见图 4:巴南城镇空间发展战略示意图) (一)加快 “主城核心区 ”建设,打造江南新城的核心载体 主城核心区包括龙洲湾、鱼洞、李家沱、花溪、南泉、界石的全部区域及一品、南彭、惠民在二环以内区域,是 “ 江南新城 ” 巴南板块的具体体现,也是打造重庆主城第三增长极的核心载体。 实施 “ 一城两翼,联动发展 ” 的空间开发战略,优化提升铜锣山西翼、开发拓展铜锣山东翼,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功能、做靓 城市形态并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口聚集同步推进,提升高端产业和要素聚集整合功能。 优化提升建成区,加快建设龙洲湾、 鹿角、界石三大新的人口聚居区,成为现代产业、研发机构、企业总部及高素质人才聚集的空间载体;成为江南新城的重要功能区、带动和辐射重庆南部区域;成为展示主城山水园林都市风貌的重要功能区。 (见图 5:巴南中心城区 “ 一城两翼 ” 示意图) 优化提升铜锣山西翼,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展示区 产业提升、功能提升、形态提升并举,加快形成以龙洲湾为核心,鱼洞、李家沱、花溪为支撑的城市发展格局,建设重庆主城新兴的城市副 中心,增强高端要素聚集和整合功能,成为主城现代化都市风貌的重要展示区。 按照城市副中心的要求高规格、高起点规划建设龙洲湾。 大力培育龙洲湾的区域化商务办公、商贸服务、公共服务等功能,将龙洲湾建设成为立足巴南、辐射重庆主城南部的商务功能区,现代购物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 重点策划建设金融服务基地、核心商圈、市民公共服务中心、区文化中心等项目,到 2020年建成一批商业、办公、金融、文化娱乐、旅游等现代服务设施,初步建成特色金融、证券、信息咨询、技术研发、现代中介服务等聚集的商务服务功能区、高端人口聚居区和总部经济区。 推进李家沱 — 鱼洞组团全面优化升级。 改造提升李家沱片区,按照现代商圈的要求,把李家沱打造成为重庆主城核心商圈之一。 规划建设 “ 环云篆山片区 ” ,促进与江津珞璜地区的合作。 加快鱼洞城区风貌改造、形象提升,促进商业中心提档升级;加快鱼洞长江沿岸和箭滩河沿岸的开发建设。 大力推进花溪滨江区域开发和城中村改造,优化提升花溪工业园,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都市区。 提升渝南大道、渝南大道分流道汽车、家居等专业市场群,大力发展以 4S店为载体的汽车服务业,打造全市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现代汽车和家居消费购物基地。 打造滨江景观经济带。 将 李家沱至龙洲湾长 23公里、纵深 1公里左右的滨江带打造成为重庆 “ 两江四岸 ” 城市景观类型最丰富、最具特色的滨江景观经济带。 按照 “ 突出宜居、传承文化、塑造品牌、融合生态 ” 的思路,以高端居住、休闲娱乐与商务服务等产业为支撑,重点打造李家沱居住、休闲区和旅游码头区 , , ,花 , , 溪河口湿地与体育休闲区, , 半岛滨水休闲娱乐区,马桑溪桥南北两侧滨江生态居住区,杨村凼北侧传统风貌展示区,杨村凼高端居住、生态保育与会议度假区,龙洲湾高端人口聚居与总部经济区。 充分展示主城山水城市特色,提升江南新城城市形象和内在品质,成为 重庆的 “ 城市名片 ”。 全面推进铜锣山东翼城区建设,建成生态宜居新城区 大力推进 “ 环樵坪经济区 ” 的整体开发建设。 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及人口聚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将环樵坪经济区纳入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把 “ 环樵坪经济区 ” 建设成为以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及现代物流业为支撑的生态宜居新城区,尽快与铜锣山西翼融为一体。 加快 “ 鹿角 — 界石 ” 和 “ 界石公平 ” 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 加快 “ 鹿角 — 界石 ” 和 “ 界石公平 ” 工业集中区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成为巴南区建设千亿级工业园区的重要载体和重庆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建设鹿角生态宜居新城和樵坪山生态宜居特色区域。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提升服务功能,引进研发机构及总部,推进巴渝风情小镇建设,把鹿角片区开发建设成为研发及总部经济聚集区,主城 “ 二环时代 ” 大型人口聚居示范区,以品牌商业为特色、具有巴渝文化风情的新城区。 把樵坪山建设成为以山地森林旅游和创意主题公园为特色的旅游区。 大力推进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大型市场、物流中心、仓储中心等重要设施建设,将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成为主城最大、西部一流的公路 、铁路、水路多式联运的现代物流基地。 (二)做实 “二环经济带 ”,打造经济发展新走廊 以二环高速公路、铁路东南环线、南涪路及沿江高速等大通道为纽带,以两江新区、江南新城和长寿化工园区为依托,在一品、南彭、惠民二环以外的部分区域及安澜、跳石、二圣、丰盛、木洞、双河口、麻柳嘴的全部区域,加强小城镇开发建设力度,提升城镇功能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能力,把二环经济带打造成为承接主城产业转移、功能拓展的经济带。 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轻纺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业和都市农业。 加快 “ 麻柳沿江开发区 ” 建设, 将麻柳沿江开发区纳入 重庆长寿经开区拓展区建设。 以麻柳移民生态工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金属压延、大型铸锻和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借助产业发展带来的人流、资金流,适度布局人口集中区。 推进双河口琵琶洞旅游度假区建设和丰盛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以木洞为依托,联动二圣,打造 “ 木洞 — 二圣 ” 轻工业产业园,重点发展以服装、家具为代表的轻工产业;推进木洞桃花岛、中坝岛的开发建设,成为主城度假休闲、商务会议目的地;推进木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沿江城镇带的区域性中心,承担区域服务功能;推进二圣茶叶产业化发展,提升品牌带动效应。 加快 “ 一品 — 惠民 ” 区域开发建设, 以一品、南彭、惠民为依托,联动安澜、跳石,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养老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建成主城观光休闲目的地及养老基地,成为巴南区城乡一体发展示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