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又多采购训练课程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力敌低定,各系统 的整合、兼并才会完成。 在此之前, 9000 亿元的市场,各体系还会戮力以赴,消费者将是最大赢家。 流通小霸王上市娇滴滴 统一超商股债扑塑迷离 统一超商,这家流通的小霸王已向上市之路前进,如果顺利不仅面为流通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更特殊的是,统一超商预估今年营业额为 28亿美元,首度超越母公司统一企业。 而其 1260家分店,蚂蚁雄兵的力不从心量,更所向披靡,一直稳坐零售业龙头。 每月 5000万人次进出,捷盟是最佳对手 统一超商董事长高清愿意、总经理徐重仁,使统一超商反 败为胜,造就流通业小霸王的故事,早已名传遐尔。 统一超商地消费者可能是方便购物的好邻居,但是,对须透过其能路销售商品的厂商,对她可能又爱又恨了。 统一超商通路力量有多强。 共 1260 家分店,平均每天有 170 万人次进出,等于每月有 5100万人次进出,是现消费者接触最频繁、营业额最大的零售公司,对厂商业绩影响力可见一斑。 统一超商除通路稳居超商冠军,另一项竞争利器是超商的物流整合能力。 物流有如超商的血液。 一家超商约有 2500 种商品,假若每十种商品由一家公司配送,店长须面对 250 家厂商,效率低落。 若透过物流中心整合 成数家厂商,不但精力可专注经营,更可减轻资金积累。 统一超商不但是各连锁系统中将带温、冷藏冷冻、文化商品完成整合者,也是唯一能每天送货,速度最快的一家。 其中,捷盟行销从事带温食品的配送。 捷盟是统一企业转投资事业之一,其中统一超商占有 第 9 页 共 33 页 14%的股权。 去年捷盟名列服务业第 69名,税后纯益 0。 23 亿元,不但帮助统一超商整合物流,更可投注转投资收益。 此外,统一对文化商品的配送更是有一套,即抢时效,也增加来客数,报纸与畅销杂志就是实例。 例如时报周刊畅销时,星期四晚上出刊,星期四半夜就送到全省统一超商,而其他超商可能晚一到两天。 报纸也同,统一往往领先其他体系,对情报需求殷切的都会人士相当具吸引力,因此,统一的来客数一直领先于其他超商。 除此之外,统一还拥有超强行销及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从快讯、影印、代收费用、冲印。 ,开发不少新型营业项目。 而看准都会外食与中食人口(即带东四回家当餐点),统一即开发早餐吧、哈客烧、专司商品等,这些都成为统一的明星商品。 招数尽出,拉大对手距离 为了拉大与其它超商的距离,今年更以 8 亿元大手笔导入 POS 系统(销售时间情报系统)。 POS 系统有舅电视台的收袖率调查,当天就可清楚商品的销售量 ,周转率,畅销商品,新商品反应,透过分析可以精确调整商品结构,提升店效。 商品具备条码是导入 POS 系统的首要条件。 实际上,许多超商都曾尝试 POS 系统,因台湾商品条码不够普普遍而放弃。 现今条码运用日渐普遍,加上统一超商冯籍强势通路,商品贴上条码才能上架,此时导入正好水到渠成。 统一超商导入此套系统,除大幅提升经营绩效,扩大大与其他连锁超商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未来还可贩卖情报,让统一超商进入情报流的新领域。 日本情报流产业发展多年,像日本7ELEVEN 早与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合作,将 POS 系统之统计资料加以解析, 贩卖。 台湾统一超商同样与日本 野村综合研究所,届时如何运用资料,值得密切注意。 虽然统一的霸主地位几几乎无可动摇,但其萤运仍有些隐患。 首先就是各集团积极逐鹿超商市场,市场估有率从 80 年 38%,滑落到去年 35。 5%,未来不可避免将继续滑落。 加上统一超商为了维系母公司统一企业的优势,往往斩断畅销商品,由统一企业同质商品取代。 稍留意统一超商冷藏饮料框,会发现,统一企业出品的饮料,鲜乳,占去不少空间,时间一久,消费者会否减少光顾,倒是统一超商值得深思的。 而统一超商的寡占地位,已经引起公平会的注意。 目前每开一家加 盟店,就要到公平会申请结合,虽不至影响其开店进度,未来若因垄断引起公平会的质疑,对开店进度将有一定的伤害。 兵分两路杀进药品市场,引起骚动 统一超商财务资料 统一超 统资产 6309595 自有资本 % 营业收入 6442559 占营收( %) 85 3 31 资本额 2230272 固定比率 % 营业毛利 1793499 公积盈余 1298439 流动比率 % 营业利益 151497 净值 3528711 负债成长 营外收支 39080 每股净值 $ 每股盈利 $ 税前盈利 190577 增资后每股盈利 $ 每股纯益 $ 税后纯益 159635 第 10 页 共 33 页 该公司共有十家转投资事业,其中统一证券、统一投信经理投注盈余,捷盟、统一型钱已有小赚,其余如统一人寿,产品为集团相互持股而投资,目前不见起色。 其实,统一最值得注意的转投资事业就是统一生活事业公司的动向。 统一生活事业为统一超商 99。 9%的转投资,目的为进入药妆市场。 去年以直营方式成立康是美生活药妆店,现有店面不多,欲在业界引起骚动。 原因在统一企业同时成立 同仁药品公司,专司药品连锁事宜。 明年全民健保医药即将分家,估计每年有 亿张处方笺流入市场 ,市场商机估计有百亿元 ,统仁以连锁药局之姿吸引数百家药局为会员 ,而康是美走直营路线 ,除抢占药品市场 ,化妆与日用百货也是其销售主力 . 统一企业透过两家企业转投资同一产商 ,不禁令人联想当初统一超商与统一面包两系统并进 ,抢进超商的策略 . 统一超商近两年因股本稀薄 ,获利有下滑迹象 .该公司的毛利率相当平稳 .近五年都维持在28%以上 ,但因股本稀薄 ,去年每股税后纯利 亿元 ,今年预估为 元 . 值得注意的是 ,统一超商与台北市 税捐处近 3 亿元的营业税退税争议 ,经过行政法院裁定公司获胜 ,已有 9 千元元退税在七月底入帐 ,未来可望陈绩冲回税款 ,对公司挹注不小 . 该公司股权相当集中 ,统一企业占有 %股权 ,前十大股东持股达 %.虽然承销后将推出部分股权 ,但母公司统一企业对其他股债的看法将具关键地位 . 由于统一超商将是第一家流通业上市公司 ,即将以百货业挂牌 ,但行业性质与三商行或远东百货行业性质稍有不同 .其寡占地位的通路债值与 7ELEVEN商标价值又虽以量化 .承销价格尚难确定 ,加上高清愿似乎不愿因股债波动 ,当股市行情不佳时而贱债承销 ,因此倾向提拔部份股票由法人竟标 ,透过法人来主评定公司债值 ,其余股票再公开承销 .依此进度 ,最快十一月底十二月初才会上市 . 超市这一行业赢家少输家多 前有强敌 ,后有追兵 过去五年台湾超级市场仍在发育成长期 ,欲面两个流通业新巨人超商与与量贩店的夹势 ,外海尚待对抗 ,内门已成白热化 ,近期结束营业的小超市不少 ,大型的百佳用旺德福更是主要撤离者 .各超市系统经理至今 ,赚钱者极少 ,全台共约 1050 家超市 ,争雄为 1000 亿市场 ,僧多粥少下 ,超市未来何去何从 ,恐怕还得摸索一陈子 . 百佳结束营业 ,超市经营不易 台湾的超级市场可说是百家争鸣 ,但经营状况欲是苦不堪言 ,明显能赚钱的只有投资了十四亿的惠康顶好超市 ,挟其在香港的 30年经验 ,在台大四开店 .顶好的营收虽然居冠 ,五年来欲成负增长 ,盈利数字并不多 .今年十月起 ,惠康新开的店会大幅修改形态节省成本 ,务求把产品降低到最容易管理的程度 ,不再堆设不受顾客欢迎的产品 . 表面上其它赚钱的超市仅有高雄大统超市 ,靠着自有店面 ,省欲主要的成本 ,才交出一张及格成绩单 .在南部量贩店的成长情况仍不明显下 ,大统超市仍有赚钱空间 . 目前 ,超市受量贩店的卫置最为明显 ,北部量贩店愈开 愈多 ,超市被挤向中 ,南部发展 ,但由于南北差异 ,难以掌握南部市场者大都受伤不轻 .例如在香港首屈一指的百佳超市 ,去年便结束中南部地区共十一家分店 ,今年中更结束在台全部业务 .在台曾开设 35 家连锁店的百佳 ,最后欲打退堂鼓 ,追溯原因除南进失利外 ,主要是领导人才不足及策略上错误 . 据业者分析 ,百佳在开发新店时 ,透过中介觅取地点 ,其中最明显的是与大批发百货合作的案子 ,后因大批发倒闭影响到百佳多个批点的营运 ,成为致命打击 .再加上百佳南下扩点政策急转弯 ,在在显示未能掌握信息 ,受挫更重 . 在原因方面 ,还包括百佳的中高层主管不足 ,以及市场定位走错路线 ,与同路香港和记黄埔公司的屈臣氏人个人商店卫突 .屈臣氏在商品与客户诉求上与百佳非常接近 ,屈臣氏经营的非常成功 ,反而使百佳客源受到抑制 ,于是结束百佳成为香港总公司最后的决定 .不过 ,屈臣氏的成功也为公司返回了面子 . 第 11 页 共 33 页 在本土超市方面 ,另一股势力是与日系合作的超市 ,如北部松青 ,惠阳 ,中部的欲毛屋都发展出特色 .味全投资的松青在经营亏损近十年后 ,今年七朋开始达到损益平衡 .总经理黄志诚表示 ,过去亏损约五亿元 ,预估在未来五年内可以赚回来 . 味全松青要在未来五年赚回二亿亏损 黄志诚认为 ,超市经营的 KnowHow在多年累积下已有一定经验,松青未来会以生鲜商品为主力。 目前松青约有 20 家店,年营收 18 亿,五年计划是把店数增至 50 家。 味全旗下另外两个系统九九超市,共有九家店,新购并的彰吉现改名为味吉超市目前也有九家店。 统计,预计今年将会增加至 44 家店。 这些店联合采购,将有能力增加谈判筹码。 黄志诚表示,未来更会和国外的机构合作,如与日本松青本部一起采购,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惠阳超市是新东阳公司物流系统一的一支,近来以极慢的步伐成长,目前约有 16 家连锁店,但最近准备要收掉两家店。 又因重要据点忠孝东路正义店业绩与 人潮都明显衰退,惠阳正极积改变策略,要向中南部发展。 惠阳近其且连绩人事大调动,副总许清圳重新接手营业本部,主导采购重任。 惠阳近期已扩大点到中部开店,是否能杀出一条生路尚待观察。 裕毛屋力抗强敌,台北农产运销公司备受争议 各超市积极向中南部发展,原因是北部市场已成包和状态。 但中南部原有超市连锁系统也不是省油的灯,已积极应战。 其中裕毛屋是实力派,创立九年来虽仍亏损,也不可小窥。 台资与日资各占一半的裕毛屋,自 77 年 7 月正式开始营运,至今已有七家分店,其中五家在台中,一家设在新竹。 台北大药高岛分店,业绩成长迅速。 以台中为发展中心的裕毛屋,规划店面时以主要商圈两公理以内设立一家店面为依据,几年来共设五家分店,总营业额约为 20亿,成长率在 9%10%,虽然如此,损益仍是负数,只能亏损数目逐渐减少。 目前,裕毛屋经营的最大困难在于土地取得不易,租金所费不少,以及硬设备花费过大。 以租金来看,日本的租金占总营业额的 2%,台湾裕占 4%,而硬件如生鲜冷藏设备因台湾无生产,自日本进口,成本较当地贵 倍,再加上政府对超市的许多措施 ,让这个从日本来的经营者颇不习惯 . 裕毛屋的经营策略仍采取绩朝台中及台北的方向发展 ,而台中 的流通业市场尚未饱和 ,裕毛屋的扩展是可预期的 . 在超市版图中 ,角色与定义备受争议的 ,是台北农产运销公司这家台湾超市鼻祖 ,15 年来它打着平衡稳定蔬菜价格的旗帜 ,成为超市中的强棒 ,而且一直是赚钱的单位 .但在台北市长陈水编的监督下 ,前途有待观察 ,8 月 25 日董监改善选的动向更受关注 . 超市在台湾萌芽 ,发展期都备受关注 ,经营超市能赚钱的仍为极少数 .处于投资阶段时 ,即由于量贩店的出现及便利商店的扩展 ,大饼惨遭分食 ,超市不得不调整脚步与角色 ,以市场区隔吸引消费者 ,企图从量贩与超商中间找到生存空间 . 顶好是超市巨人 最大优势在采购 民国 76 年 ,香港牛奶同际辖下的惠康超市系统 ,挟持横帚香港市场的力量来台发展 ―顶好超市 ‖,在首任董事长梦道基军事行动式的迅速开店策略下 ,第一年即开设 8 家店 .8 年来顶好声势浩大 ,抢占各据点 ,目前已是全国最大的超市连锁第统 ,店数达 102 家 ,比起其它超市 ,规模大上五倍 . 顶好超市的董事陈维信分析整个成长的背景 ,主要是惠康在国外已有 40年经营超市的经验 ,了解超市要达成到何种经济规模 ,损益才能够平衡 .惠康进入台湾市场便订定十年度划 ,已有明确的中长期准备 ,所以目前开店数达到 100 家 ,已是初期目标 .未来五年 ,惠康将更加速成长 ,要在全国开设 200 家店 ,最终的目标则是全台设立 400 个据点 . 顶好超市的骠悍动作 ,主要是有个坚强的领导小组 ,除了负责监控计划进度的总经理外 ,还有 4 第 12 页 共 33 页 大强力支柱 ,让惠康能畅顺运作 ,那就是财务 ,采购 ,开发与业务 . 采购能力是顶好的上牌 ,从与厂商谈判到执行 ,以及国外信息的的取得都有完备系统 ,每一种商品的成本与来源了如指掌 .掌握产品的低价的采购的重点 ,顶好能洞悉产品的成本 ,此为致胜关键 .从与厂商谈判到执行,以及同外信息的取得都有完备的系统,每一种高品的成本与来源了如指掌 ,掌握产品的低价是采购的重点,顶好能洞悉产品的成本,此为致胜关键。 而且,顶好在台的店数已达 100 家以上,采购量大是非常有力的筹码。 目前,在桃源投资的仓储物流中心,厂商把产品直接进入统一仓库,由顶好处理分送各超市,不但提高效率,更可以向厂商收取费用,两蒙其利。 未来,台湾面临 WTO 和三通的压力,对外开放产品进口下,顶好与母公司在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