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心保健-儿科护理课件-张爱萍,龚海虹内容摘要:

儿童身心保健-儿科护理课件-张爱萍,龚海虹 第四章 儿童身心保健儿科护理第一节 各年龄期保健要点第二节 计划免疫目 录1熟悉小儿各年龄期,特别是婴儿期、幼儿期的保健要点。 2掌握卫生部要求的 1岁以内小儿必须完成的基础免疫种类。 3掌握计划免疫的程序和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处理。 学习目标第一节 各年龄期保健要点一、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二、新生儿期保健三、婴儿期保健四、幼儿期保健五、学龄前期保健六、学龄期保健七、青春期保健一、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通过对孕母的保健来保证胎儿宫内的健康发育。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保证充足营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产伤、产时感染和妊娠合并症;加强高危新生儿的监护。 第一节 各年龄期保健要点二、新生儿期保健1出生时护理2加强保暖3合理喂养4预防疾病和意外5指导早期教养6坚持家庭访视第一节 各年龄期保健要点三、婴儿期保健1合理喂养2加强日常护理3早期训练4预防意外5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第一节 各年龄期保健要点四、幼儿期保健1合理安排膳食2加强早期教育3预防疾病和意外4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第一节 各年龄期保健要点五、学龄前期保健1保证充足营养2注重品德教育,促进智能发展3培养学龄前儿童自理能力4预防疾病和意外5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第一节 各年龄期保健要点六、学龄期保健1合理营养2体格锻炼,预防疾病3防止意外事故4培养良好习惯5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第一节 各年龄期保健要点七、青春期保健1供给充足营养 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2进行健康教育3加强法制和品德教育4预防疾病和意外5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第一节 各年龄期保健要点第二节 计划免疫一、基本概念二、人工获得的免疫方式三、计划免疫程序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五、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一、基本概念计划免疫是根据对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进行疫苗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第二节 计划免疫二、人工获得的免疫方式1主动免疫及常用制剂主动免疫制剂产生的抗体持续 1 5年后逐渐减少,适时进行加强免疫。 主动免疫常用制剂:菌苗疫苗类毒素第二节 计划免疫二、人工获得的免疫方式2被动免疫及常用制剂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儿在接触传染病后,被给予相应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称之。 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短暂(约 3周),仅用于应急预防和治疗。 被动免疫常用制剂:特异性免疫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等。 第二节 计划免疫三、计划免疫程序我国卫生部规定,婴儿必须在 1岁内完成的基础免疫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五苗防七病)。 根据流行季节和地区或家长的意愿,还可进行乙脑、流脑、甲肝、水痘、腮腺炎、风疹、流感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轮状病毒等疫苗接种。 第二节 计划免疫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第二节 计划免疫五、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一)一般反应1局部反应 接种后数小时至 24小时左右,注射部位红、肿、热、痛,有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2全身反应 接种后 24小时内出现低、中度发热。 同时,伴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不适等反应。 局部和(或)轻微全身反应者多饮水,适当休息即可。 局部反应较重时,干净毛巾热敷;若局部红肿继续扩大,高热不退到医院诊治。 第二节 计划免疫五、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二)异常反应 发生于少数人,病情较重1过敏性休克2晕针3过敏性皮疹4全身感染第二节 计划免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