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健康评估课件-李群芳,熊瑛内容摘要:

发热-健康评估课件-李群芳,熊瑛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解各常见症状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熟悉各常见症状的概念及护理评估要点。 3掌握各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4学会结合临床病例正确提出各症状的相关护理诊断。 者王某,男性, 57岁,某公司经理。 有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史 2年,每次发作与过度劳累、紧张、饱餐有关,发作时疼痛经休息 35分钟后可以缓解,因平日工作较忙,未就诊检查治疗。 近 1周因工作非常忙碌,每天睡眠仅仅 4小时,一日三餐不规律,大小便正常。 2小时前,患者因资金短缺问题着急而发生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有濒死感,呼 120送急诊。 起病以来,精神差,睡眠一般,二便通畅。 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居住条件可,否认疫水接触史,无吸烟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一子,其子及配偶皆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相关病史及其他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 37 ,脉搏 104次 /分,呼吸 22次 /分,血压 85/60育正常,营养良好,身高 175重 80志清楚,查体合作,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脏听诊心尖部心音低钝,心率 104次 /分。 心电图示 据上述病例此病人有什么主要症状。 2如何对主要症状进行评估。 3提出相关护理诊断。 第一节 发 热考与训练发热( 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直接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正常人体温相对恒定,口腔温度为。 正常体温受昼夜、年龄、性别、运动及内外环境的影响稍有波动。 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略有差异: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 直肠温度较口腔温度高。 临床多采用腋测法。 (一) 感染性发热 ( 二) 非感染性发热 ( ) 致热原性发热 (最常见)(二)非致热原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或存在引起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的疾病,影响正常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引起发热。 ) 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二) 发热分度(三) 热型及意义)病史:有无结核病、疟疾等可引起发热的病史。 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二) 发热的程度、临床经过及热型(三)伴随症状:如寒战、皮疹、昏迷(四)机体反应 :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表现及其他(五) 诊疗及护理经过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有关。 2体液不足 与体温下降时出汗过多和 ( 或 ) 摄入液体量不足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发热代谢率增高及营养物质摄人不足有关。 4口腔黏膜受损 与发热所致口腔黏膜干燥有关。 5潜在并发症 惊厥 、 意识障碍。 )感染性发热1感染性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 2导致发热的病原体: 细菌 、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2内分泌及代谢障碍3抗原 肤散热减少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细胞产生和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紧张性增高产热增加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热期 体温下降期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血管扩张 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苍白皮温下降冷感受器兴奋畏寒皮温上升热感受器兴奋灼热 出汗、皮肤潮湿皮肤潮红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据体温上升的程度不同可分为: 低热 38 中等发热 39 高热 41 超高热 41 以上 急性发热: 2周以上的发热长期中 、 高热: 体温在 38 以上 , 持续 2周以上长期低热: 体温在 38 以下 ,持续 1个月以上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 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 (张热 (歇热 (归热 (状热 (规则热 (39 40 以上,持续数日、数周, 24 ,但在正常水平以上临床意义:败血症、化脓性感染、风湿热、重症肺结核9日期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37383940体温( ) 41弛张热 ( 2 3 4 5 6 7 8 10 1112 13 14 15 16 17 183637383940体温( )19特点:高热与无热交替反复发生临床意义: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胆道感染间歇热 ( 2 3 4 5 6 7 8 10 1112131415 1617183536373839体温( )1940412021 2322特点:骤升达 39 以上,持续数日,骤降至正常水平临床意义:回归热、霍奇金病回归热 ( 2 3 4 5 6 7 8 10 111213141516171836373839体温( )19402021 2322 24252627特点:渐升达 39 以上,持续数日;渐降至正常水平,反复发生临床意义:布鲁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波状热 (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3637383940体温( )特点:无规律临床意义: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癌性发热不规则热 () 发热的程度、临床经过及热型1发热的程度怎么样。 2发热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起病时的情况怎样。 持续多长时间了。 3发热是间歇的还是持续的。 有什么规律。 ) 诊疗及护理经过1已接受过哪些诊断性的检查及其结果怎样。 2用过哪些药物。 药物的名称。 剂量。 效果如何。 有无不良反应。 3采取过哪些降温措施。 效果怎么样。 例: 患儿,男, 5岁。 因发热、咳嗽 2天,抽搐 1小时入院。 患儿 2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寒战、高热、咳嗽,家长没有重视,入院前 1小时出现抽搐。 T , P 128次 /分, R 30次 /分,咽部明显充血,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使用降温药物后,出汗,体温降至。 2天来,食欲不振,精神差。 题评析 :发热伴有畏寒、寒战时,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高热持续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不安、谵妄,小儿容易出现惊厥。 病例中患儿体温 ,为高热,因家长未予重视,出现高热惊厥;患儿高热伴有咳嗽、肺部湿啰音,考虑为肺炎;高热病人代谢率增高,而食欲减退,可出现营养失调;降温过程中因出汗较多,易引起体液不足。 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病毒 B真菌 C细菌D支原体 E衣原体2刘先生,入院 7天,体温均在 0 ,其热型是A间歇热 B波浪热 C稽留热D驰张热 E不规则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