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患者的护理-五官科护理课件-蒋小剑内容摘要:

耳科患者的护理-五官科护理课件-蒋小剑 第八章耳科患者的护理北 京 出 版 集 团 公 司 北 京 出 版 社学习目标1了解耳前瘘管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定义、病情评估及护理措施2熟悉鼓膜穿孔的临床特点3掌握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型、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4掌握梅尼埃病、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的护理措施5举例说明外耳道疖、耵聍栓塞的处理方法预习案例案例 8儿唐某,女性, 12岁,因右耳流脓 3年,伴耳痛、发热、头痛、呕吐 4日入院。 3年前患儿游泳后出现右耳流脓,曾在当地治疗,疗效欠佳。 4日前患儿出现耳部疼痛伴发热、头痛、呕吐、精神淡漠。 4日来患儿体温最高达。 体格检查 T:,P: 88次 分, R: 22次 分, 6志清楚,急性病容,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查体合作,右鼓膜松弛部穿孔,紧张部微有膨隆,未引出病理征。 经颞骨 制体温后行右乳突根治术,术中见乳突内充满肉芽,上鼓室、鼓窦内有小胆脂瘤,骨板完整。 术后症状消失。 术后 8天,患儿再次出现头痛、嗜睡、抽搐。 行颞骨钻孔脑穿刺术,从颞叶排出黄色脓 70请脑外科施行颅中窝开颅术摘除脓肿,经 10天治疗后痊愈出院。 思考: 生了什么并发症 ? 示第一节先天性耳畸形患者的护理第三节外耳疾病患者的护理第二节耳外伤患者的护理内容第四节中耳疾病患者的护理第五节内耳疾病患者的护理第六节耳聋患者的护理第一节 先天性耳畸形患者的护理先天性耳畸形是在胚胎发育早期,由于受遗传、药物损害或病毒感染等因素的作用导致耳的形成和发育异常,产生耳廓、外耳道、中耳和内耳的畸形或瘘管。 先天性耳畸形先天性耳畸形先天性耳畸形先天性耳畸形先天性耳前瘘管(一)尔局部发痒,挤压时有少许白色分泌物,微臭,继发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溢脓液,重者周围组织肿胀,皮肤可以破溃成多个漏孔。 可反复感染破溃,长期不愈合。 心理社会因素4、 辅助检查评估经瘘管口插入泪道探针探查,可发现瘘管。 于瘘管口注入 40%碘油,摄乳突 天性耳前瘘管3、 心理社会因素4、 辅助检查评估经瘘管口插入泪道探针探查,可发现瘘管。 于瘘管口注入 40%碘油,摄乳突 识卡片每位年轻的妈妈不妨为自己的孩子做一次耳部检查:先天性耳前瘘管多见于耳屏前上方发际附近,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 挤压会有少量白色黏稠性或干酪样分泌物从管口溢出,微臭。 (二)护理问题、治疗原则 【 护理问题 】耳前瘘管反复感染,脓肿破溃所致。 局部污染细菌入侵,则有感染化脓之可能。 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引起。 反复感染或担心手术效果有关。 【 治疗原则 】无感染史者,可不作处理。 在急性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对已形成囊肿者,应先切开引流。 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切除。 (三)护理措施 1)教会患者预防耳前瘘管感染的知识:注意休息,不过度疲劳;保证营养均衡,预防机体抵抗力降低;注意瘘管周围的清洁干燥,不用手抓挠。 ( 2)取健侧卧位。 2 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其大胆说出内心所想;与病房同类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消除自卑心理。 3治疗与用药护理( 1)脓肿需切开排脓时,应向患者说明病情及手术必要性,以消除其紧张心理,并做好伤口引流及换药。 ( 2)如需做耳前瘘管切除术,则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和过程以及术后会遗留瘢痕,做好心理护理。 遵医嘱准备美蓝等药品。 ( 3)术后护理:局麻术后即可进软食;术后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伤口;观察敷料的渗湿情况及是否松脱;洗脸时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拆线前不洗头,术后一周左右拆线。 ( 4)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健康宣教1. 注意个人卫生, 告知患者或家属经常保持外耳清洁,避免化脓感染。 可经常挤压或用异物掏挖。 常修剪指甲,避免触及伤口。 肿,及时就诊。 案例评析案例 8患者宋某,女性, 18岁,因发现左耳屏前上方疼痛、红肿 2天入院,诊断为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 入院后查体:患者左耳屏前方有一不规则隆起,表皮破溃,可见脓液溢出。 完善相关检查、感染控制后行左耳前瘘管切除术。 术后第二天,患者拒绝所有朋友探望。 问题评析: 先天性耳前瘘管伴经常感染的患者,常常感到自卑,性格较孤僻,不愿意与朋友交往。 病例中,患者因自卑无自信而拒绝所有朋友探望,护士应耐心地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想法,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树立信心,勇敢面对一切,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第二节 耳外伤患者的护理 头面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冲击时 、外耳创伤后以及患者长期受冻于寒冷冬季等均可引起耳外伤。 鼓膜外伤 ( 一 ) 概述鼓膜外伤是指鼓膜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冲击而导致鼓膜的破损 , 如:火星溅入 、 小虫飞人 、跳水气压伤 、 掌击耳部 、 颞骨纵行骨折 、 放鞭炮 、掏耳等。 (二)膜外伤大多表现为剧烈耳痛、耳鸣、耳内闷塞感和听力下降,有些患者可见外耳道少量出血。 同时合并颞骨骨折时常为严重外力撞击所致,患者极为痛苦,表现为耳出血或脑脊液耳漏。 压力伤除鼓膜破裂外,还可由于镫骨强烈运动而致内耳受损,出现眩晕、恶心或混合性聋。 2. 健康史。 内镜下可见鼓膜呈不规则形或裂隙状穿孔 ,边缘常有少量血迹或血痂 ,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 若出血量多或有水样液体流出 , 警惕颞骨骨折或颅底骨折所致脑脊液耳漏。 耳聋性质:传导性或混合性。 鼓膜外伤(三)护理问题及治疗原则 【 护理问题 】痛,由外伤及手术引起。 耳外伤或鼓膜外伤鼓膜穿孔所致。 力下降,出现传音性或混合性耳聋,与鼓膜穿孔或内耳受损有关。 【 治疗原则 】清除外耳道内存留的异物,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涕,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 禁止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 绝大多数的外伤性穿孔可于 3大而不能自愈的穿孔可行鼓膜修补术。 (四)周内外耳道不可进水和滴药,洗头、洗澡时应特别注意,如填塞外耳道的棉球污染应及时更换,以避免发生中耳感染,使鼓膜愈合延迟。 会正确擤鼻方法,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 注意观察疗效。 前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和经过,以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脓等现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填塞的碘仿纱条一般于 2周后取出,如感染较重,则需提前拔出以通畅引流。 喷嚏、擤鼻等,以免修补鼓膜穿孔的硅胶片或筋膜等脱落,导致手术失败。 鼓膜修补手术 健康宣教 1个月内禁止任何水上运动。 柴杆等锐器挖耳。 用棉花或手指塞耳,若能戴防护耳塞效果更好。 度,避免伤及鼓膜。 耵聍分泌较多影响听力时,应到专科医院就诊。 识卡片鼓膜是中耳的一侧门户,由它把外耳与中耳隔开,保护着中耳腔。 由于鼓膜菲薄,所以在挖耳取出耵聍和异物时,不慎损伤鼓膜均可导致鼓膜穿孔。 强烈水柱或气流喷射鼓膜,误将化学腐蚀剂滴入耳内、金属屑、矿渣溅入耳道,咽鼓管吹张等均可损伤鼓膜。 坐飞机时由于咽鼓管不通,飞机降落时外耳道压力急剧变化亦可压破鼓膜,引起穿孔,这就是航空性中耳炎【 案例评析 】案例 8者杨某,女性, 42岁,因外伤后左耳听力下降伴闷塞感 2天入院,诊断为外伤性鼓膜穿孔(左耳)。 入院后体查:耳内镜检查可见左耳鼓膜呈不规则穿孔,穿孔边缘和耳道内可见血痂。 听力检查示:传导性耳聋。 完善各项检查后行鼓膜修补术。 术后第 2天,患者洗澡时因外耳道未塞棉球污水进入耳内,导致外耳道炎,鼓膜延迟愈合。 问题评析:鼓膜修补术后患者洗头、洗澡时外耳道务必塞入清洁棉球,如棉球沾湿还需立即更换。 病例中,护士对鼓膜修补术后患者指导欠具体,洗澡时因外耳道未塞棉球而致水进入外耳道,最终导致患者鼓膜延迟愈合。 第三节 外耳疾病患者的护理一、外耳道炎及疖(一)概述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广泛的急、慢性炎症。 局限性外耳道炎,亦称外耳道疖;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广泛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 较为常见的是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知识卡片耳疖:中医称“耳门痈”、“黑疔”、“耳疔”。 预防耳疖方法:不要随意挖耳;游泳后耳内若有积水,可将头侧转,使耳朝下,单足跳跃数次,将耳内积水倒出,以免发炎;若有耳垢宜加清除;避免潮湿等刺激。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泳或洗澡时不洁水进入,浸泡皮肤,角质层被破坏,导致感染。 锐器挖耳损伤皮肤、异物擦伤皮肤,导致外耳道感染。 激皮肤致感染。 身性疾病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如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肾炎、贫血等。 度升高、空气湿度增加,腺体分泌受到影响,降低局部防御能力。 (三)病情评估 1)弥漫性外耳道炎 急性者表现为耳内有灼热感、疼痛,可流出少量分泌物。 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 慢性者外耳道发痒,有少量渗出物。 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 2)外耳道疖 早期剧烈搏动性耳痛,咀嚼或说话、压耳屏或牵拉耳廓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 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耳闷塞感。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 脓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有脓血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可减轻。 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耳道疖及弥漫性外耳道炎病情评估 1)有明显的耳廓牵引痛和耳屏压痛。 ( 2)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潮湿,有时可见小脓疱。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呈粉红色,也可基本正常。 ( 3)外耳道疖 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软骨部有局限性红肿隆起或在隆起中央有白色脓栓,触之有波动感,脓液很稠。 ( 4)病情严重者,耳廓周围可见水肿,耳周淋巴结肿胀或压痛。 (5)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 (四)护理问题及治疗原则 【 护理问题 】痛 乏外耳道炎及疖的防治知识 【 治疗原则 】洁外耳道,使局部干燥和引流通畅,并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 据疖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 (五)护理措施 燥,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 食富含营养、较清淡的饮食,注意休息。 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0%鱼石脂甘油滴耳,或用涂有该药液的纱条敷于患处,每日更换纱条 2次。 配合局部湿热敷或理疗。 3%过氧化氢清洁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 可放置无菌纱条或橡皮引流片引流,每天换药。 考虑是否存在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贫血、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并积极予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