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的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明党参的栽培技术 干燥根,又名山胡萝卜、明沙参、山花根、土人参等,生晒品又称粉沙参。 具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之功能。 主产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四川等省也有分布。 (一)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 50 厘米100 厘米,全株光滑无毛。 根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粗糙,淡黄色;内部粉质,白色。 茎直立、中空、上部分枝。 基生叶具长柄,柄基部鞘状包茎;叶片 23 回三出复叶,第二回为 35 对羽状小叶,最终小叶片无柄,宽卵形;茎上部叶通常退化呈鳞片状或鞘状。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无或 13 片,伞梗 510,小伞根 1015。 花蕾淡紫红色,开放后白色。 侧生花序雌蕊通常不育。 萼齿 5,小形;花瓣 5,卵状披针形,有一明显紫色中脉,顶端内折、凹入;雄蕊 5;雌蕊 2,子房下位。 双悬果长椭圆形至卵形,略扁,棕黑色,具不明显纵棱。 花期 45 月,果期 56 月。 (二)生长习性明党参喜凉爽的湿润环境,耐旱、怕涝。 具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不耐高温,当日平均气温高于 25C 时,植株生长受阻,地上部开始枯萎。 幼苗期,忌阳光直晒。 野生多见于土层深厚,肥沃的向南或半阴半阳的山坡上、山脚稀疏林下及草丛、竹林、石缝中间。 种子有生理后熟特性,一般要在 10C 左右,经 30 天左右胚才能完成后熟过程。 23 个月后能整齐发芽,发芽适温为 10C 左右,如超过 20C,种子将进入二度休眠。 种子寿命为 1 年。 (三)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明党参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略有斜坡,富含腐殖质的疏松壤土为佳,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 大田应深翻 30 厘米左右并施入农家肥 5000 公斤6000 公斤作基肥。 整细作畦。 育苗地宜浅耕 10 厘米左右,作成 12 米宽的畦。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生产上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 (1)直播:于 10 月中旬条播或穴播。 条播行距为 30 厘米,沟深 5 厘米左右;穴播按穴距 30 厘米 米开穴。 播后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 每 1000 平方米用种量:条播 5 公斤,穴播 3 公斤左右。 (2)育苗移栽:一般于 10 月中旬条播或撒播。 条播行距 20 厘米,沟深 5 厘米,播后覆细土,每 1000 平方米用种量:条播 8 公斤,撒播 10 公斤左右。 播种后,翌春 23 月出苗。 当年 910 月即可移栽。 并将参根按大、中、小分档,在整好的畦上按株行距 10 厘米×30 厘米,将参根斜放在行沟内,芽头向上,覆土在芽头以上 5 厘米左右。 移栽时宜边起参苗,边栽参,以防日晒失水。 栽后及时浇水。 3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春季种子出苗后,当亩高 3 厘米4 厘米,应及时间苗。 直播者,出苗后第二年定苗,条播按株距 10 厘米定苗,穴播按每穴留 12 株壮苗,同时做好补苗工作。 (2)追肥:定苗或移栽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同时追施畜粪水,冬季清沟保墒追施腊肥。 移栽 23 年为生长速度最快时期。 应适当增施追肥,并配施磷、钾肥。 )排灌:播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有条件可以加盖一层草帘。 出苗后揭除。 雨后积水应及时排除。 苗期可在畦面或行间间作高秆作物如大豆、玉米等遮阳保苗。 (4)套作:56 月植株枯萎后,可在畦上套作生长周期较短的旱作,如蔬菜、大豆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同时也起到降温保参作用。 4病虫害防治(1)根腐病:防治方法参见丹参。 (2)蚜虫、红蜘蛛:防治方法参见桔梗。 (3)黄凤蝶:以幼虫为害幼苗嫩枝,可用 90晶体敌百虫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此外,还有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为害。 (四)采收与加工明党参一般栽后 23 年,于 45 月抽茎前后采挖,如需采收种子,可在 6 月下旬采挖。 采挖前,选择晴天,割去地上部分,将参根挖出,除去茎须、泥土,然后按大、中、小分档分别放在沸水中煮 310 分钟,至参根内无白心为度,捞出放入清水中冷却,并及时用竹片或瓷碗片刮去外皮,再投入 03明矾水浸漂 23 小时,捞出,洗净,晒干或烘干即可。 亦可将鲜参直接刮去外皮,晒干而成,其产品习称“粉沙参”。 (五)留种技术明党参第二年开始抽薹开花结实,但留种株宜选 35 年生,健壮无病的植株,并适当打去侧枝,使养分充分供给主干。 于 6 月中旬至下旬,当种子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时即可分批采收。 采收的种子可采用湿沙贮藏或干沙贮藏。 如有低温晾藏条件则更好。 播种前,将种子浸入清水中 24 小时左右,捞出,拌入湿沙置室内阴凉处待播。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