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雅记忆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提出的问题为主;对于理科知识,可以解应 用题为主。 科学地利用时间 明代江苏吴县学士文嘉,为了告诫世人珍惜时间,写下了《今日歌》,清代钱鹤滩又和文嘉的《今日歌》而写下了《明日歌》。 现抄录于下,以醒学子。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 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怎样科学地利用时间 集中精力学习,不要做现在不应该做的事 在人才成长的诸规律中,有一条聚焦成才规律。 它告诉人们要依据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才目标,然后过滤信息,集中精力,目标始终如一。 这样,精神世界的智慧光芒会在聚焦效应之下形成突破性的成才能量。 因此,要想使自己在一生中“有所为”,必须“有所不为”。 有些事情虽然是一生中应该做甚至是必须做的,但现在不应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9 页 共 40 页 该做或者没有必要做,如果你做了,那就是不明智之举,甚至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 求知三要素 一、智力 智 力,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常人们称上述五者为智能结构五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门及其继承者西尔斯等历时半个世纪,对 1 528 名智商在 130 以上的中小学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早期智力超常并不能保证成年以后具备杰出的才能,成为有成就、有建树的人。 一个人未来的能力、成就与童期的智力高低关系不大。 有才能、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老师和家长所认为的十分聪明的人,而是那些有追求、有毅力、长年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人。 也就是说,一个人成材 的关键因素在于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而不是智商。 智力的先天物质基础主要与遗传有关。 人脑是由大约 140 亿个神经元(神经细胞)通过 100 万亿个突触组成的复杂系统。 每个神经元都有学习功能,并含有大量与信息储存相关的脱氧核糖核酸。 也就是说,人脑相当于由 140 亿台微机和 100 万亿个通讯网络组成的 古希腊雅典之所以天才多如繁星,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诗人、雕刻家、演说家、教育家,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其中一条原因就是当时雅典崇尚早期教育。 通过 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智力的物质基础先天就有差别,基础好的开发潜力大;后天学习、尤其是早期教育,对智力的开发和发展都很重要;勤于动脑不仅能增强智力,而且能抑制脑衰老。 请记住这样一句格言:“钥匙越用越亮,脑越用越活。 ” 有人说,世界上什么容器都能装满,惟独人脑装不满。 这话有一定道理。 人脑神经细胞,通常大多处于休眠状态,最多时也只有 10%在发挥作用。 即使是科学家,他的智力被开发出来的也只有 10%。 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每分钟 400 个单词,是目前人们演说速度每分钟 100~ 180 个单词的 2~ 4 倍。 唐甄在《潜书》中说:“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 从实践看,人掌握知识的能力的确很大。 就拿学习语言来说吧,意大利教师麦洪法吉能流利地用一百多种语言讲话。 19 世纪英国人克德姆斯皮契, 16 岁就差不多掌握了全部欧洲语言,还学了阿拉伯语和汉语。 德国格斯基尔马教授到 82 岁时已掌握了 120 种语言。 前苏联的奠基者列宁精通德语、法语和英语,并能流利地用意大利语、波兰语阅读,还懂得捷克语和瑞典语。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精通德语、法语、英语 ;能随意翻译意大利语;通晓古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来语;还懂得波兰语、乌克兰语等。 他个人图书室里存有 14 种文字刊印的书籍,书页上都有他阅读后的批注。 俄国军事家苏沃洛夫元帅,生活于动荡不定的征战年代。 在战争生活中他坚持读书学习。 他懂得八国文字,订阅了俄文、德文、法文、波兰文等许多种报刊杂志。 在纽约的一次国际语言学大会上,有位叫卡马罗的语言学教授曾用 50 多种语言致欢迎词。 他已通晓 120 多种语言,且以每年再通晓三四种语言的速度递增。 人不仅学习、接受知识的潜在能力相当大,而且创造和应用的潜在能力也相当大,有时甚 至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从 35 岁开始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0 页 共 40 页 写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后销售极快,使出版商赫泽尔发了横财。 于是他同凡尔纳签订长期合同,凡尔纳答应将自己写的全部书稿供给他,从此凡尔纳不停地写小说,到 1905 年的 40 多年时间里,共写了 104 部科幻小说。 他的作品内容极广,包罗万象,把整个大千世界的多姿面貌写出来了。 被誉为“宇宙航行之父”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是从凡尔纳的《月界旅行》中得到启发而发明了第一枚宇宙火箭。 超级象棋大师柳大华,可以闭目同时与 10 名象棋高手下棋。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 被誉为稀世通才。 他当时官位升至权三司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 他在从政之余留心科学、文学,在数理化、天文历算、音乐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 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专著,涉及到数学、天文、气象、地质、地理、矿物、物理、化学、冶金、工程、水利、建筑、植物、动物、农学、医学等。 除《梦溪笔谈》之外,沈括还有其他著作几十种。 沈括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磁偏角;第一个科学地解释了日蚀、月蚀的成因;第一个推导出对垛体求物件总数的公式;第一个解决了在一个扇形中,已知弦、矢的长求弧的长度的方法 ;第一个给石油命名,并预言中国石油甚多;第一个记载了性激素 (古名“秋石” )的提取方法。 30~ 60 岁 这一时期,人的知识、经验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呈强劲状态。 记忆力虽较 30 岁以前有所减弱,但对于经常用脑的人来说,这一时期的记忆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在这一年龄段出成果的最多。 有人曾用数学方法画出了智力曲线: 10~ 30 岁,人的智力呈直线上升; 30~ 60岁,智力曲线略有上升,但较平坦,没有明显高峰; 60 岁以后,智力曲线急剧下 降,80 岁时,智力不及高峰时的 1/3。 这一结论是就普遍意义而言的,不排除个别天才人物的老当益壮,而且随着人类知识总量的不断增加和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人类的智力高峰将向后推移。 这是因为人的智力不是直接与年龄相关,而是直接与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态相关,年老智衰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 1994 年,联合国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理及心理结构上的变化,将人的年龄段做了新的划分: 44 岁以下为青年;45~ 59 岁为中年; 60~ 74 岁为亚老年; 75~ 89 岁为老年; 90 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对于一生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来说,其成就事业 的能力往往呈加速增长状态,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速增长,直到体力明显不支以后,这种能力才随之下降。 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一、阅读效率的概念 阅读效率与阅读速度、理解率两个因素相关。 光有速度没有理解率或理解率很高而速度上不去,都不会有阅读效率。 美国阅读专家施道弗博士在他主编的《快速学习》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阅读效率公式:E=RC。 其中E表示阅读效率;R表示阅读速度,即每分钟所阅读的词数;C表示理解率,指阅读后答对的问题数与受试问题数之比。 公式中速度和理解率是互相制约的。 我们在实践中还应该考虑阅读内容 这一关键因素,据此来确定阅读速度的快慢和理解率的高低。 关于内容与理解率之间的关系,培根有一段名言:“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 二、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1 页 共 40 页 对于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可采用麻醉式阅读法。 读者如同服了麻醉品,几乎忘却了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完全置于书本之外。 就像看武打录像一样,人物姓名、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掌握与否均无所谓。 如果说能有一点收获的话,那就是身心得到放松,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在阅读过程中, 重点应突出速度,可采用浏览、跳读等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读名著时千万不要用麻醉阅读法,否则会在你的眼里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庸俗作品的水平。 假如你用麻醉法去读《红楼梦》,就会感到薛宝钗比林黛玉可爱;假如你漫不经心地读《安娜卡列尼娜》,就会感到自己在看一本拙劣的三角恋爱小说,甚至人物形象也发生本质上的扭曲。 对于以检索、查阅或捕捉信息、了解情况为目的的阅读,可采用扫描式阅读法。 我们平时查阅资料、阅读报纸、看说明书等大多用的是扫描式阅读法。 读速往往是一目十行,眼睛看到的不是字的笔 画,也不是具体哪个字,甚至不是具体哪个词、哪句话,而是把所看的内容像图像一样一起收入视野,映入大脑,然后凭经验、凭这幅图像上的一两处特征,来作出判断。 嘴不出声,眼就像电子扫描一样在字里行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 扫描阅读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索,可视所读材料而定。 在实践中可采取泛读、跳读、读标题、读段旨句等方式。 对于报道、消息,可以由标题延伸到导语,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往下读;对于议论文,可以读标题、开头、每一自然段的段旨句和全文的结尾。 对于有必要把握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章,可采用精读法。 比如,教科书中的所有内容,报纸上的重要社论或评论,决策人的重要讲话,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科技论文,各级政府的法律条文等,都应采用精读法。 精读不一定是每一句话都读到,关键是要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 在实践中,可采用全景式阅读法。 即先读一下文章的题目、摘要、目录或小标题,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粗略地把握其脉络。 然后沿着这个脉络去细读,读完再回过头来看文脉通不通,全文谈了几个问题,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阐述的是什么观点。 有无新 的规定、提法或方略。 精读能达到用自己的语言把文中的内容完整、准确地复述出来即可。 对于课本知识、文学名著以及哲学、史学、经济学、军事学等经典著作,可采用研读法。 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和自学者来说,课本上的多数文章都应该研读。 研读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第一步是朗读全文。 要求能流利地把文章从头到尾朗读下来,通过查字典熟悉文中的生字生词。 第二步是划段分层。 即划出文章的意义段,概括出每个意义段的段落大意,并进而了解每个意义段包含着几个层次。 第三步是概括中心。 这是个笼统的提法,具体来说应该是: 对于应用文,概括出中心内容;对于记叙文,概括出中心思想;对于文学作品,概括出主题;对于议论文,概括出中心论点。 第四步是领略章法。 即掌握文章的结构特征、语言特色、表达方式等。 第五步是摘抄背诵。 即对于名句、名篇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内容,可摘录卡片,最好是背诵下来。 三、加强阅读能力训练 除了通过掌握阅读技巧来提高阅读效率之外,还应注意通过提高眼和大脑对文字图像的接收和处理能力来提高阅读效率。 在印染厂中,有一种叫辊筒印花机的设备,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2 页 共 40 页 其最大线速度达 80m/ min。 对于一个新的操作者来说,机器一转,眼花缭 乱;而对于熟练工来说,可以发现高速运行着的印花布上的每一个微小疵点。 这是锻炼使人的视觉接受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的缘故。 这给我们以启示:人的阅读能力潜力很大,这种潜力要靠锻炼来挖掘。 三步复习法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除了平时认真理解、消化学习内容,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考场上沉着应战、充分发挥这几点之外,科学地安排好复习,对于提高考试成绩也至关重要。 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一是把书本知识经过归纳整理搬到纸上,形成知识网络;二是把纸上的经过归纳整理的知识网络搬到大脑的记。迟雅记忆法(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