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与输血-基础护理学课件-杜利,季诚内容摘要:
静脉输液与输血-基础护理学课件-杜利,季诚 基础护理学张 黎 明学习目标1了解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 2熟悉自体输血技术。 3掌握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的目的、常用溶液及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4学会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及间接输血的操作,操作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互动。 5.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静脉输液的故障,能够判断并处理输液反应及输血反应。 静脉输液( 利用 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 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人体体内的方法。 第一节 静脉输液第一节 静脉输液一、常用溶液(一)晶体溶液作用: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失衡。 种类: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第一节 静脉输液一、常用溶液(二)胶体溶液作用: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血管内外水分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种类:右旋糖酐代血浆血液制品第一节 静脉输液一、常用溶液(三)静脉高营养液作用:均衡补充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供给热能,维持正氮平衡。 常用溶液:复方氨基酸脂肪乳二、常用的输液部位 周围浅静脉 头皮静脉 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第一节 静脉输液周围静脉输液部位第一节 静脉输液颈外静脉输液部位第一节 静脉输液锁骨下静脉输液部位第一节 静脉输液头皮静脉输液部位第一节 静脉输液三、输液技术(一)周围静脉输液法1输液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 4)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第一节 静脉输液三、输液技术(一)周围静脉输液法2评估( 1)病人的年龄、营养等一般情况、病情及治疗情况等。 ( 2)病人意识状态、对输液的认识、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 3)病人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及肢体活动度。 ( 4)用药史和目前用药情况,包括输注药物的质量、有效期、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 第一节 静脉输液三、输液技术(一)周围静脉输液法3操作前准备( 1)用物准备( 2)病人准备( 3)环境准备第一节 静脉输液三、输液技术(一)密闭式输液法 开放式输液法 静脉留置输液法 头皮静脉输液法第一节 静脉输液核对解释查对加药插管排气消毒扎带穿刺固定调节记录观察病情更换液体拔针按压整理用物排气方法要点:莫非氏管下端 无 空气“ 三松 ” 松止血带 松拳 松调节开关穿刺过程第一节 静脉输液密闭式输液法流程滴速调节高渗药、钾盐、升压药、降压药 慢滴利尿剂、脱水剂 快滴成人 4060滴 /分儿童 2040滴 /分年龄病情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 宜慢休克、脱水、脑水肿者 快速药物第一节 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第一节 静脉输液静脉留置输液法目的: 可保护静脉,减少反复穿刺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利于抢救治疗适应症: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年老、衰竭、血管穿刺困难者核对解释及准备排气选择静脉皮肤消毒静脉 穿刺及固定调节滴速记录签名安置整理 输液器上 针头插入留置针肝素帽 绷紧皮肤进针 ,见有回血再进针 右手持针翼 缓慢撤出针芯 接口 缓慢送入套管 . 三松 无菌透明 敷贴固定导管 小胶布再次固定 脉输液静脉留置输液法 输液完毕 正压 封管 :先拔出部分针头,仅剩下针头斜面留在静脉帽内,缓慢推注 2 5 1边退针边推药液 ,确保 正压封管。 封闭液:常用有 稀释肝素溶液 和 无菌生理盐水 每次 输液前后 检查、询问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 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 及时拔除导管第一节 0乙醇消毒局部皮肤;一节 静脉输液头皮静脉输液法要点三、输液技术(一)周围静脉输液法5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 2)根据病情需要安排输液顺序。 ( 3)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 4)输液前要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第一节 静脉输液三、输液技术(一)周围静脉输液法5注意事项( 5)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 6)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 ( 7)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8)连续输液 24小时以上者,须每日更换输液器或输液瓶。 ( 9)若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要严格掌握留置时间。 一般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 3 5日,最好不要超过 7日。 封管液一般可选用生理盐水或稀释肝素液。 第一节 静脉输液三、输液技术(二)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1目的( 1)用于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的病人。 ( 2)周围循环衰竭而需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危重病人。 ( 3)长期静脉内输注高浓度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需采用静脉内高营养治疗的病人。 第一节 静脉输液三、输液技术(二)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2评估( 1)病人病情、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询问普鲁卡因过敏史,并做过敏试验。 ( 2)病人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合作程度。 ( 3)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 第一节 静脉输液三、输液技术(二)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3操作前准备( 1)用物准备( 2)病人准备( 3)环境准备第一节 静脉输液三、输液技术(二)脉输液颈外静脉插管 穿刺部位: 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 1/3处颈外静脉外缘核对解释及准备卧位选择静脉局部麻醉静脉 穿刺及固定调节滴速记录签名安置整理 穿刺针与皮肤成 45°进针,入皮后改为 2°沿颈外静脉方向穿刺 见回血后用一手拇指用纱布按住针栓孔,另一手持备好的硅胶管快速由针孔送入10管时由助手一边抽回血一边缓慢注入生理盐水第一节 静脉输液 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肩下垫一薄枕充分暴露颈部三、输液技术(二)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5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如发现硅胶管内有回血,应及时用 橼酸钠生理盐水推注,以免血块阻塞硅胶管。 ( 3)防止硅胶管内发生凝血,每天暂停输液时,用 橼酸钠生理盐水 1 2发现硅胶管内有凝血,应用注射器将凝血块抽出,切忌将凝血块推入血管造成栓塞。 ( 4)穿刺点上的敷料应每日更换,潮湿后要立即更换。 第一节 静脉输液四、输液滴注速度与时间的计算相当滴数( 15滴 /毫升)×输液量 ( 每分钟滴数 = 输液时间( 当滴数 (15滴 /毫升 )×输入量 ( 输液时间 =每分钟滴速× 60( 点滴系数: 每毫升溶液的滴数。 点滴系数常有 10、 15、 20三种。 第一节 静脉输液五、常见输液故障的排除第一节 静脉输液管内液面过低管内液面过高管内液面自行下降滴液不滴(一)滴管内液面过高(三)滴管内液面过低( 四)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松动 滴管漏气或裂隙六、输液反应的防治第一节 静脉输液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静脉炎原因症状防治第一节 静脉输液(一)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多由于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剂不纯、灭菌不彻底、保存不良、输液器具灭菌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 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 轻者体温在 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 41 ,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 ( 1)输液前认真检查:包括药液质量、有效期、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2)反应轻者:可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 3)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 4)对症处理:寒战时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原因症状防治第一节 静脉输液(二)急性肺水肿(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剧增,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衰竭病人。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 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 ( 2)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病情允许时,使病人端坐,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 6 8L/分钟),湿化瓶内加入 20 30的乙醇以湿化氧气。 ( 4)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 ( 6)心理护理。 原因症状防治第一节 静脉输液(三)静脉炎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对血管有刺激的导管或置管时间过长,使局部静脉壁发生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所致。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 2)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 局部可用 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 2次,每次 20分钟。 ( 3)超短波理疗:每日 次15 20分钟。 ( 4)中药治疗。 ( 5)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原因症状防治第一节 静脉输液(四)空气栓塞( 1)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 ( 2)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均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 (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 (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 3)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输,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安慰病人,减轻恐惧感。 帮助病人取左侧、头低脚高卧位。 该体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使气泡浮向右心室心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图 11随着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 4)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 5)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五 、1)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 其直径一般为 1 15µm , 有的可达 50 300µm。 ( 2)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 , 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内 , 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第一节 静脉输液五 、输液微粒污染2 微粒污染的危害( 1) 直接堵塞血管 , 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 甚至坏死。 ( 2) 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 , 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 3) 进人肺毛细血管 , 引起巨噬细胞增殖 , 形成肺内肉芽肿。 ( 4) 引起血小板减少和过敏反应。 ( 5) 刺激组织发生炎症或形成肿块。 第一节 静脉输液五 、输液微粒污染3 输液微粒的来源( 1) 药剂生产过程混入异物 , 如水 、 空气 、 材料及生产工艺中的污染。 ( 2) 药液容器 、 瓶塞不洁净或液体存放过久 , 玻璃瓶内壁及橡胶塞受药液长久浸泡腐蚀剥落形成微粒。 ( 3) 输液器与注射器不洁净。 ( 4) 药液准备中的污染 , 如切割安瓿 、 开瓶塞 、 反复穿刺瓶塞及输液环境不洁等。静脉输液与输血-基础护理学课件-杜利,季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