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五官科护理课件-蒋小剑内容摘要:

口腔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五官科护理课件-蒋小剑 第十五章口腔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2诊疗过程中能正确传递各种器械、材料和 药品。 345了解口腔科一般检查的护理配合。 熟悉口腔科常用材料的调制方法。 掌握口腔科各种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掌握四手操作医护的正确位置。 教学课件由于口腔诊疗工作的特殊性,口腔护理工作也有其特殊的专科要求。 口腔病治疗工作中所需的材料品种多、性质、形状不同,而且材料调制技术要求高,材料调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 再者,口腔科诊疗过程需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因此在整个诊疗活动的过程中不但要求护理技能娴熟,调制材料质量保证,医护配合协调,还要求护士熟悉本专业常见病治疗的规范化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护士要在准确的时间、恰当的位置、传递或交换正确的器械,才能保证诊疗工作顺利进行和高水平的医疗质量。 教学课件预习案例 【 案例 15患者,王某,女性, 42岁,因反复牙痛 5月余,加重 1周,自行服药无效,于 2013年 5月 16日 8时 ,前来就诊。 查:体温 ,脉搏 82次 /分,呼吸 20次 /分,血压100/70志清楚,痛苦面容,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查体合作,睡眠可,饮食及二便正常。 口腔检查:左上第二磨牙近中邻面深龋洞,冷热刺激疼痛明显,刺激去除后疼痛即刻消失,牙髓活力电测验为一过性敏感反应,探诊无穿髓孔,叩诊( ),无松动,牙周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98× 109/L,6× 1012/L, , 109/L,109/L, 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无既往病史,无过敏史。 上第二磨牙邻面龋坏。 口腔科医师即将为其做备洞、充填治疗。 思考: 2医师与护士的位置关系如何处理。 3、如何做好龋齿充填术的护理配合。 教学课件第一节口腔科患者的检查和护理配合一、口腔科常用小器械口腔科常用小器械 (图 15 1)有口镜、牙用镊子、牙用探针、牙钳、牙挺、洁治器、牙锤、刮治器等。 口镜 牙用镊子牙用探针 牙钳教学课件牙挺洁治器 牙锤刮治器口腔科常用各种小器械使用后,注意清洗干净,晾干后在关节处打石蜡油。 二醛浸泡消毒。 教学课件二、诊是诊断口腔疾病最重要的依据。 全面了解 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因、既往诊治经过及效果,与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史等,主要针对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和药敏史进行问诊。 2. 视诊 :用视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诊查称视诊。 首先检查患者主诉的部位的颜色、形状、功能互动有无改变,口腔视诊的内容主要包括牙齿及牙弓、牙龈、口腔黏膜及修复体等。 3. 探诊:借助探查器械进行检查的方法叫做探诊。 常用探针对牙齿和牙周进行探查,检查和确定牙齿的病变部位、范围、组织反应情况,探查龋洞部位、深浅,有无探痛及牙髓是否暴露。 4. 叩诊:利用口镜柄或镊子柄叩击牙冠部,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垂直叩击颌面或切缘,检查根尖区病变;其二是叩击牙的侧面,检查牙周的病变。 教学课件5. 触诊(扪诊):用戴指套的手指或借助器械在可疑病变部位触扪或按压,了解病变部位的范围、大小、硬度、形状、活动度,观察有无疼痛、波动感、溢脓等。 多用于牙周病、黏膜病以及炎症、肿瘤和外伤等疾病的检查。 6. 嗅诊:借助检查者嗅觉以助检查。 如坏死性龈炎则有腐败腥臭味;坏疽的牙髓具有特殊腐败臭味;牙周溢脓和多发性龋病有口臭。 7. 咬诊:咬诊主要用以检查患者在咬合时有无牙的松动、移位及疼痛。 8. 常见的为根尖片与曲面断层全景片检查,前者对单个牙根尖进行成像,后者对全牙列和上下颌骨进行成像。 口腔 病诊断、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诊断、了解牙周病变情况、口腔颌面外科的辅助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教学课件三、口腔科专科检查(一)口腔前庭的检查1口唇:注意皮肤色泽、黏膜、状态、外形、运动,有无肿胀、疱疹、脱屑、皱裂,口角有无红肿糜烂,有无增生物、色素沉着、色斑等。 检查口唇外形,是否有唇裂、口唇异常增厚等。 2颊:主要检查颊部的色泽、对称性、有无肿胀、压痛、慢性瘘管、感觉障碍与过敏等;特别应注意腮腺导管乳头有无充血、水肿、溢脓及扪痛。 在检查黏膜时应从色、形、质三方面检查。 颊部有肿胀时,还需了解肿胀的性质,触诊其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有无波动感等以辨别为炎症性还是非炎症性。 教学课件3牙龈黏膜:正常牙龈呈粉红色,有点彩,质地坚实,有弹性,边缘菲薄紧贴牙面,当点彩减少或消失则是牙龈炎、牙周炎的常见表现。 主要检查牙龈有无红肿、出血、增生、萎缩、溃疡、坏死和窦道,牙周袋内有无溢脓,有无瘘管等。 注意有无肿胀、压痛、糜烂及有无角 化异常等。 口腔内一种带状的纤维结缔组织,依其所在部位不同而命名为唇系带、颊系带、舌系带。 检查时注意观察其数目、形状、位置及其附着情况,对口腔运动及修复体有无影响。 常腮腺局部柔软无压痛。 有病变时可有肿胀、硬结,触诊有压痛,但腮腺肿瘤的肿胀多无压痛,腮腺导管开口在相当于上颌第二磨牙旁的黏膜上,注意导管乳头有无红肿、溢脓、触痛等。 教学课件( 二)固有口腔的检查:主要检查硬腭、软腭、舌、口底、口咽部黏膜的颜色有无改变,有无裂缝、瘢痕、溃疡、水肿、肿胀等。 1腭:硬腭黏膜呈粉红色,黏膜下有骨质;软腭黏膜略暗红色,黏膜下无骨质。 检查时注意观察有无腭裂、缺损,黏膜下骨质有无异常;黏膜有无水肿、充血、溃疡、假膜、白色斑块等异常变化。 2舌:正常舌质淡红,舌体柔软、滋润有光泽,舌背表面有舌乳头,并覆盖有薄层白苔,无裂隙,舌腹部黏膜平滑而薄。 检查时注意有无颜色、形态、运动障碍、表面有无裂沟或溃疡、舌乳头是否充血、肿大、舌苔的变化等异常,以协助诊断机体全身性疾病。 教学课件3口底:正常口底组织坚韧,质地柔软,可用视诊和触诊了解有无淋巴结、硬结、压痛和浸润等,主要检查舌系带是否过短、舌下肉阜有无异常分泌物、导管乳头是否红肿、口底有无肿胀、包块及其硬度和活动度等情况。 4口咽部:观察有无水肿、充血、水疱、糜烂、溃疡,有无咽腔缩小而影响呼吸及吞咽功能。 咽后壁或侧壁脓肿或咽部肿瘤等,均可出现咽腔缩小,影响呼吸和吞咽。 教学课件知识卡片正确刷牙小常识 : 刷牙时要将牙刷放在牙齿的根部,刷上牙时由上往下刷,刷下牙时由下往上刷,每次刷牙时应按照从里向外,从左到右的顺序刷,要保证每颗牙齿都能刷到,且要做到三个三:一天刷三次, 一次三个面, 持续三分钟。 此外,牙刷要选择刷毛软硬适中的。 教学课件(三)牙齿的检查:牙齿检查的方法主要有问诊、视诊、探诊、叩诊、扪诊以及牙齿松动度的检查。 1问诊:询问患者牙病发生、发展、治疗经过,发病时间、部位、牙痛性质、有无反射痛等。 2视诊:视诊依一定顺序进行 : 牙齿的形态:有无锥形牙、融合牙、畸形中央尖及畸形舌侧窝、巨大牙、过小牙。 切牙的形态是方形、尖形、还是椭圆形;牙色:有无斑釉牙、釉质发育不全、死髓牙等;牙齿的数目:是否有先天性缺牙、拔除牙、额外牙、阻生牙;牙齿的位置:有无错位,其方向是唇向、颊向、舌向、近中、远中错位及高、低错位;萌出情况:根据年龄检查乳牙、恒牙替换情况,有无乳牙早脱和滞留;牙体牙周组织:注意牙冠的长短,恒牙牙根形成情况,有无龋齿、楔状缺损、过度磨耗、牙折等;牙龈的颜色、形态、龈沟的深度、牙周有无溢脓等。 教学课件3探诊:借助牙科探针或镊子探测有无龋洞及其深浅、大小,探痛是否明显,充填牙的密合程度、软化牙本质的多少、牙髓的反应及是否暴露,特别要注意探测邻面牙颈部是否患龋;检查牙龈是否出血,牙周袋的深度、龈下结石的分布以及窦道(瘘管)的方向。 4叩诊:叩诊的主要目的是检查牙周膜的炎症反应程度。 常借助口镜或镊子柄端轻轻叩出牙齿,应先叩正常牙作为对比,以观察患者反应,有根尖周炎及牙周炎的患牙多有不同程度的叩击痛。 5触诊(扪诊):用手指对牙周组织进行触诊(扪诊)。 常用手指扪压龈缘,观察龈缘处是否有脓液溢出,以便了解牙周袋的炎症情况;也可用手指扪压相当于根尖部的牙龈、检查是否有波动或压痛。 教学课件6牙齿松动度的检查:正常牙齿具有一定的活动度,范围在 1出此松动范围为病理性。 牙齿的活动度是检查牙周膜和牙槽骨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检查方法:前牙用镊子夹持牙冠的唇、舌面;后牙将镊尖合拢置于牙齿咬颌面,摇动镊子,即可知牙齿松动情况,分为:( 1) 齿向唇(颊)舌侧方向活动幅度在 1 2) 度松动:牙齿向唇(颊)舌侧方向活动幅度为 1 2伴有近远中方向活动。 ( 3) 度松动:牙齿唇(颊)舌向松动幅度在 2有近远中及垂直向多方向活动。 教学课件7牙髓活力检查:利用温度和电流检查牙髓反应,确定牙髓组织是否有病变及牙髓活力存在情况。 ( 1) 温度检测:正常牙髓能耐受 20的温度刺激而无不适感。 温度检查可用冷试法或热试法。 冷试法是用冷水、乙醚、乙醇等棉球测试受检牙;热试法可用热水喷注患牙或用热牙胶置于受检牙上,注意先测正常的对侧同名牙或邻牙。 当牙髓病变时,牙体会对温度刺激产生一定的敏感性,如牙髓充血、牙本质过敏、慢性牙髓炎时,会出现刺激痛。 急性牙髓炎早、中期,冷热刺激后会引起剧烈疼痛,发展为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时,仅对热刺激敏感。 教学课件( 2)电流测试法:电流检查是用牙髓电测器检查牙髓神经末梢对电流刺激的反应,有助于判断牙髓活力情况。 检查前向患者说明,检查中如出现麻木感举手向检查者示意。 测试时,先将牙面擦干,严格隔离唾液,将牙膏涂于活力计探头上,然后放置在被测牙面上,将活力计电位从“ 0”开始逐渐加大到牙有刺激感时,让患者举手示意,记下测试器数值,作为诊断的参考。 教学课件(四)颌面部检查1视诊:主要是观察颌面部表情与意识状态、外形与色泽。 观察颌面部表情与意识形态,不仅可以了解颌面部某些外科疾病的情况,而且还可了解全身疾病的反应,如颌面部损伤若合并颅脑损伤时,可出现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检查面部上、中、下三部的正侧面比例是否协调,颌面部外形与轮廓的对称性及丰满度;观察皮肤的色泽、皱纹、弹性。 2触诊:了解病变范围、大小、形态、硬度、活动度、浸润深度、温度、以及与皮肤及深层组织的关系,有无触痛、波动感、捻发音等。 3探诊:用圆钝质软的探针顺势推进,探测瘘管、涎腺导管部位及深度。 探诊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穿破瘘管及导管壁。 教学课件(五)颞下颌关节的检查 : 主要检查关节运动是否正常。 1视诊:认真观察,对比面部两侧发育状况、对称性、协调性,颏部中点是否正中位。 有关节强直的患者颜部中点向患侧偏斜。 髁突患有肿瘤时,颏中点向健侧偏斜,患有髁突良性肥大者颏中点向健侧偏斜。 2触诊:常用的方法是用双手示指分别放于两侧耳屏前髁突的外侧面,请患者做张闭口运动,检查髁突的活动度。 教学课件(六)涎腺检查重点是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检查。 检查方法:1视诊:首先应观察面部两侧是否对称、形态大小有无变化、三对腺体所处部位的解剖标志是否存在、舌体运动是否正常等。 其次是仔细观察腺体各导管开口处有无红肿、狭窄、瘢痕和分泌物情况,特别应注意分泌物的颜色、量和性质。 2触诊:检查腮腺的分泌情况,一般以示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指腹由后向前揉压腺体及导管,观察分泌物是否清亮,有无脓液或浑浊、水样或粘稠样等。 颌下腺和舌下腺的触诊要用双手触诊法。 触诊导管时要了解导管的质地、粗细,有无导管结石等。 3. 探诊 涎腺的探诊主要检查导管是否狭窄或为了注入造影剂和药物之用。 探查导管口时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