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纺织城商业计划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 1)发展现状 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重要的产业门类。 1997 年到 20xx 年,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 %。 其中,国内销售增长速度达 %,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以每年 %的速度递 增,并于 1995 年起,连续 10 年保持世界市场占有率 ****的位置,呈现出持续、强劲的增长态势。 20xx 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 19, 794 亿元,年均增长 18. 9%;全社会口径纺织纤维加工量达到 2,690 万吨,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大类产品产量均居世界 ****位。 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实现 1, 175 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 24%,贸易顺差突破 1, 000 亿美元。 全行业直接就业人数 1, 960 万,其中 70%以上来自农村,每年就业农民的实际收入就在 1, 000 亿元以上。 纺织工业每年使用 国产天然纤维原料 700多万吨左右,直接关系到 1 亿农民的生计。 ( 2) 发展趋势 18 ① 中国 是纺织原料的生产大国和加工耗用大国。 纺织行业依托自己本身丰富的纺织原料资源,得以快速、持续的增长。 但是发展到现在,中国目前自身的资源已不足以满足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了。 中国纺织原料消费情况 纤维 生产量 /万吨 占世界比例 /% 加工量 /万吨 占世界比例 /% 棉花 632 羊毛 山羊绒 亚 麻 黄麻 蚕丝 再生纤维 合成纤维 合计 ②中国 是纺织品服装的消费大国,占全国零售总额 17 %。 ③ 国 还 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 ,并且纺织服装行业也是 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以下两表可作例证。 19 1980—— 20xx 纺织服装销售情况 年份 全球总商品(亿美元) 全球纺织品服装总销售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亿美元) 占总商品( %) (亿美元) 占世界纺织品服装( %) 1980 19194 955 1990 33956 2189 20xx 62526 3564 20xx 20xx- 20xx 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 分类 20xx 年 20xx 年 金额(亿美元) 占全国比例( %) 金额(亿美元) 占全国比例( %) 出口 进口 顺差 ④ 产业的中西部转移正在形成。 国家统计局 20xx 年上半年资料显示,我们的纺织产业正在经历一个结构性的变化,由于东部地区各项成本,比如土地、能源、才力成本等都在上升,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纺织业投资开始向中西部转移。 中国纺 织工业协会的数据是, 20xx 年 ****季度,东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同比增长 %, 而中部地区完成投资 亿元,同比增 %,西部完成投资 亿元,同比增长 %。 而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积极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促进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产业链衔接,积极发展新型产业集群,构筑产业链新体系。 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产业转移正在逐步深入。 比如,河南要“建立全国重要的新型纺织工业基地”, ****提出,到 20xx 年实现销售收入 1000 亿元。 新疆则正在 建设优质棉基地,为此,今年将计划投资 亿元。 1 月至 4 月,新疆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 ⑤ 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新势。 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集群化”在 十五 期间得到 20 快速发展。 从 20xx 年底启动试点工作以来,已先后命名了 100 多个集群试点。 这些纺织产业集群分布在全国,在沿海各省市形成了极有活力的纺织集群经济带,其中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这三大经济圈最为集中,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中, %的纺织企业, %的从业人员, %的出口交货值都聚集在这里。 产业集群已成为现阶段纺织工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利用产业集群战略进行产业空间结构再造已成为提升中国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未来 5 年, 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 “积极发展新型产业集群,构筑产业链新体系”。 同时,我国纺织工业所存在的 原料资源不足 、整体纺织水平不高、 东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存在结转构性矛盾等方面的问题,将在一个时期会更加明显。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1)行业现状 纺织工业是 ****省传统支柱产业 ,具有 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染整、针织、色织、丝绸 、化纤、服装、纺机纺器等较为完整的生产加工体系 , 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我省纺织工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764 户 , 资产 367 亿元 ,职工 37 万人。 20xx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完成出口交货值 亿元 , 增长 %; 实现利税 亿元 , 与上年基本持平 , 其中利润 亿元 , 增长 %。 主要产品产量为 :纱 77 万吨 , 布 亿米 , 服装 亿件 , 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 %和 %。 ( 2)发展 特点 ① 综合能力居全国前列与结构性矛盾突出并存。 到 20xx年底 , 全省纺织工业综合能力居全国第 5 位。 其中 : 拥有环锭纺 468 万枚 , 居全国第 4 位 ; 气流纺 万头 ,居全国第 4 位 ; 棉织机 万台 , 居全国第 6 位 ; 毛纺锭 万枚 , 居全国第 8位 ; 麻纺锭 万枚 , 居全国第 1位 ; 印染能力 9亿米 , 居全国第 9位 ; 全口径服装生产能力 9亿多件 , 居全国第 7 位。 但纺织工业结构仍然不合理。 一是 从行业结构看 , 产业配套不协调。 棉纺和服装两大行业的产值、利润、创汇等主要指标占整个纺织工业比重在 70%以上 , 化纤、印染、色织、麻纺、毛纺、纺机纺器等行业规模小、支撑能力弱。 尤其是上游的化纤行业 和下游的印染行业成为制约我省纺织业发展的“ 瓶颈 ”。 二是 从产品结构看 , 初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 ,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 21 棉纱仍以中低支普梳混纺纱为主 , 高档精梳纱仅占 20%左右 ,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个百分点。 三是 从价格看 , 21 支普梳纱价格为每吨 万元左右 , 40 支精梳纱价格达到每吨 万元 ; 具有资源优势的苎麻基本上以纱出口为主 ; 坯布中低档窄幅产品占 60%左右 , 高档提花织物比重不足 10%; 印染布产量 , 仅占坯布产量的 %。 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占全省纺织工业的比重不足 9%。 ② 投入改造 力度加大与装备水平落后并存。 近几年来 , 我省纺织工业不断加大投入改造力度 , 积极压缩淘汰落后能力。 20xx— 20xx 年全省纺织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8 亿元。 到 20xx 年底 , 全省拥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生产细纱机达到216 万锭 , 比 20xx 年增加 126 万锭 , 占棉纺锭总数的 46%, 所占比重上升 16个百分点 ; 具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近 8000 台 , 比 20xx 年增加 5000 多台 , 所占比重达到了 16%, 提高了 个百分点。 重点服装企业均引进 CAD 和 CAM 等设计和自动裁剪、高速缝制等先进设备。 精梳纱、无结 头纱、无梭布、名优服装比重均有所提高。 但与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份相比 , 我省纺织工业投入仍相对不足 , 投资额只有这些沿海发达省份的 30— 60%, 装备水平仍然相对落后 , 先进细纱机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4 个百分点 ,比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低 8— 17 个百分点 ; 无梭布机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3 个百分点 ; 清花无卷化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10多个百分点。 ③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制重组步伐滞后并存。 近年来 , 全省纺织企业不断苦练内功 , 强化管理 ,提高效益。 20xx 年全行业管理费用同比下降 %, 财务费 用下降%, 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 15%, 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 个百分点 , 棉纺万锭用工下降 25%左右 , 在棉花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 , 全行业仍实现利润 亿元。 我省是纺织大省 , 但不是纺织强省 , 纺织企业改制重组步伐滞后。 一是国有经济比重偏大。 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纺织企业有 158 户 , 占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总户数的 %;资产 188 亿元 , 占 %; 产值 114 亿元 , 占 %,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而实现利润 4800 万元 , 仅占整个纺织工业的 %。 二是企业规模偏小。 全行业销售收入过10 亿元的企业仅 1 家 , 过 5 亿元的企业仅 4 家 , 作为我省纺织工业主体的棉纺织行业企业平均规模不到 4万锭 , 平均每个企业销售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 85%。 根据棉纺织行业的特点 , 3060 万锭才是比较合理的经济规模 , 而我省尚没有一家企业规模达到 30 万锭以上。 三是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20xx 年全省纺织企业资产同比增长 %,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个百分点 , 分别比浙江、山东低 22 和 个百分点 ; 工业产值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个百分点 , 分别比浙江、山东低 12 和 24 个百分点。 ( 3) 发展趋势 ① 增长势头不减。 ****省十一五纺织工业规划纲要提出,到 20xx 年底,化纤及化纤原料产能达到 50 万吨;棉纺锭达到 1000 万锭,其中先进纺纱设备达到 750 万锭;布机超过 10 万台,其中各类无梭布机 4 万台;中高档染整面料能力 6亿米;针、棉制品折用纱量达到 8万吨;服装生产能力达到 25亿件 /套。 且全行业先进技术装备的比重达到 60 %以上。 到 20xx 年底,销售收入达到 1000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 280亿元。 出口创汇达到 15亿美元,利税达到 50亿元。 ② 资源配置加强。 ****省十一五纺织工业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以 ****为龙头,黄石、鄂州、黄 冈、仙桃、潜江、天门为重点,建设鄂东服装走廊。 在建设鄂东服装走廊中,加强与“ 1+8” ****城市圈建设规划相衔接,将 ****建设成为设计、信息、物流、服饰文化发布中心,服装及面辅料市场集散中心;将周边 8 市建设成为服装生产、出口加工基地。 并重点以汉正街为依托,建设与国际国内大型面料企业和专业市场对接、华中一流的服装面辅料专业大市场和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增强 ****服装对国际国内辐射能力。 到“十一五”末,把服装走廊建设成为一个服装工业销售收入过300 亿元的大型产业群,成为华中地区最大服装加工密集区和集散中心。 ③ 新 技术 应用更加突出。 “十一五”期间 ****预计可新增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纺纱能力 300 万锭(其中紧密纺 30 万锭)、无梭织机 万台、差别化纤维 25 万吨的,使我省纺织用短纤资源超过 20 万吨;无结头精梳纱 43 万吨、高档面料 3 亿米(其中:高档纯棉室内装饰面料 1 亿米,苎麻面料 5000 万米,高支精纺纯毛面料 1000万米)、高档服装服饰 150 万件(套)。 新增销售收入 亿元、利润 亿元、税金 亿元、创汇 12 亿美元。 到“十一五”末期, ****纺织工业将会有一批企业达到较大的经济规模,成为建设 ****纺织强省的中坚力量。 二 、 政府产业政策分析 产业政策宏观背景 总结 “ 十五 ” 发展取得的成就,纺织工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国内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配置资源起到了关键作用,大大增强了纺织工 23 业的市场活力 ; 二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 三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需求不断扩大是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拉动力 ; 四是经济全球化加快和我国加入 WTO,促进了纺织工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发挥。 “ 十五 ” 期间纺织工业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长期 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技术、管理、创新、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尚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制约着我国建设纺织强国的进程。 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为了应对国内和国际的竞争, 《 中国 纺织工业 “ 十一五 ” 发展纲要》 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几个 重点任务 : ① 坚持自主创新。 不断加强纺织技术、装备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以 28 项关键技术和 10 项重点新型纺织机械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攻关与产业化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推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和 产业升级。 ②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促进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产业链衔接,逐步形成东西互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梯度格局,提升我国纺织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③ 大力加强品牌建设。 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大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的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鼓励纺织各行业、重点区域通过建立并发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