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五官科护理课件-蒋小剑内容摘要:
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五官科护理课件-蒋小剑 第十三章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口腔颌面部的组成、解剖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解牙齿的名称和形态功能及记录方法 解颌骨的组成、形态、生理特点以及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腔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二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应用解剖生理第三节 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第一节 口腔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定义:口腔指由牙齿、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它是上消化道的开端,除了进食消化功能,唇、舌、牙、腭的协调运动,对完成发音和提高语言的清晰度起很大作用;在鼻腔堵塞时,可通过口腔经咽喉进行呼吸。 第一节 口腔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分类:一、口腔前庭二、固有口腔一、口腔前庭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患者完整牙列咬合时,口腔前庭主要在其后部经翼下颌皱襞及最后磨牙远中面之间的空隙与固有口腔相通,牙关紧闭或颌间固定的病人可经此通道输入营养物品。 口腔前庭区域具有临床意义的结构和解剖标志 :唇、颊、口腔前庭沟、系带、腮腺导管口等。 一、口腔前庭(一)唇( 分上唇和下唇。 两游离缘间称口裂,两侧联合处形成口角。 上唇中央有一条垂直沟称为人中沟。 唇部组织分皮肤、肌和粘膜三层,故外伤或手术时应分层缝合,恢复其正常解决结构。 唇部皮肤有丰富的汗腺、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发部位;唇部皮肤黏膜的移行部称为唇红缘,常呈弓背形,外伤缝合或唇裂修复手术时,应注意恢复其外形,以免造成畸形。 一、口腔前庭(二)颊 (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庭的外侧壁,主要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体、颊肌和黏膜构成。 颊肌和粘膜之间有薄层脂肪和粘液组织,与颊脂体不相连续隔以颊肌,称为颊脂垫。 临床上常将此尖作为下牙槽神经麻醉穿刺进针的标志之一。 颊粘膜偏后区域,有时可见粘膜下有黄色小颗粒状斑点,称为皮脂腺迷路,有时也可见于唇红部、多见于成年男性,无临床意义。 一、口腔前庭(三)口腔前庭沟又称颊龈沟,呈蹄铁形,为口腔前庭的上、下界,为唇、颊粘膜移行于牙槽粘膜的沟槽。 前庭沟粘膜下组织松软,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 (四)唇颊系带包括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儿童的上唇系带较为宽大,并可能与切牙乳头直接相连。 如果恒牙替换后,该系带仍持续存在,影响上颌恒中切牙的排列,需手术治疗。 颊系带为口腔前庭沟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的扇形黏膜皱襞,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带的位置。 一、口腔前庭(五)腮腺导管口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挤压腮腺区可见唾液经此流入口腔内。 行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需经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一、口腔前庭小知识 :什么是危险三角区。 正常情况下,静脉血液是流回心脏的,血管内有一种特殊的结构 瓣膜,类似阀门,可以帮助血液保持正常的流动方向。 但面部鼻唇周围静脉的瓣膜发育不良,少而薄弱,封闭不全,肌肉收缩时血液就可能转而逆行,同时这个部位的血管与颅内血管是相连的。 所以,该处的感染容易向颅内扩散,如果挤压感染处更是加速感染扩散,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这个区域就被称为“危险三角区”,主要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的范围。 二、固有口腔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口底等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态构成固有的口腔的外表形态。 二、固有口腔(一)牙列及牙弓牙又称为牙体 ,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有牙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为牙冠;由牙骨质所覆盖,埋于牙槽窝内的部分为牙根;牙冠和牙根交界部分为牙颈。 前 牙, 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二、固有口腔(二)舌 (具有味觉功能,能协助相关的组织器官完成语言、咀嚼、吞咽等重要生理功能。 舌前 2/3为舌体,舌后 1/3为舌根部,舌体部和舌根部以人字沟为界,其形态呈倒 端向后有一凹陷处,为舌盲孔。 舌的神经 支配:舌前 2/3 舌神经舌后 1/3 舌咽神经 、 迷走神经舌的运动 舌下神经舌的味觉 面神经二、固有口腔(二)舌 (背黏膜有许多乳头状突起,舌乳头可分为以下四种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 舌腹黏膜平滑而薄,当舌不能伸出口外,如向上卷起或舌前伸时,舌尖部形成 为舌系带过短,常造成吮吸、咀嚼及言语障碍,需做舌系带矫正术,矫正时间以 1 2岁为宜。 二、固有口腔(三)腭 (构成口腔的上界, 是 口腔 、 鼻腔 、 鼻咽部分隔的标志。 腭分为前 2/3的硬腭和后 1/3的软腭部分。 左右上颌中切牙之腭侧有黏膜突起,称为切牙乳头,其下方有一骨孔,称为切牙孔(或腭前孔),鼻腭神经血管通过此孔,是切牙孔神经组织麻烦的进针标志之一。 腭中缝至第二磨牙腭侧缘的外中 1/3交界处,左右各有一骨孔,称为腭大孔(或腭后孔), 腭前神经血管通过此孔。 软腭呈垂幔状 , 前与硬腭连续,后为游离缘,其中有一小舌样物体,称为腭垂(又称悬雍垂),软腭较厚,腭两侧向下外方形成两个弓形粘膜皱襞,在前外方者为腭舌弓(咽前柱),在稍后内方者为咽腭弓(咽后柱)两弓之间容纳扁桃体。 二、固有口腔( 四)口底 (底是指下颌骨体内侧面与舌根之间的部分。 表面为黏膜覆盖,在舌腹正中可见舌系带,系带两旁有呈乳头状突起的舌下肉阜,其中有一小孔为颌下腺导管的开口,口底黏膜下有颌下腺导管和舌神经走行其间,做口底手术时,注意勿损伤导管和神经。 由于口底组织比较疏松,因此在口底外伤或感染时,可形成较大的血肿、脓肿,将舌挤推向上后,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特别警惕。 第二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应用解剖生理一、牙二、牙体和牙周组织一、牙(一)乳牙 (二)恒牙 (三)牙位记录(四)牙体的组成一、牙(一)乳牙 (常乳牙有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5颗。 其名称从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 乳牙一般于出生后 6 8个月开始萌出,依次萌出的顺序为乳中牙切、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和第二乳磨牙。 2岁左右乳牙全部萌出。 一般从 6岁至 12岁之间,乳牙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 有时乳牙未脱落,而恒牙萌出缺乏位置时,该恒牙即错位萌出,错位萌出的恒牙大多位于乳牙舌侧,形成乳牙与恒牙重叠,此时,应拔除乳牙,便于恒牙在正常位置萌出,切勿将刚萌出的恒牙误为错位牙而拔除。 应注意鉴别乳牙和恒牙。 一、牙(二)恒牙 (牙共 28 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 8颗,其名称自中线起两旁,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恒牙一般于 6岁左右开始萌出,在第二乳磨牙后方萌出第一恒磨牙(俗称六龄牙),同时恒中切牙萌出,乳中切牙开始脱落,随后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及第三磨牙依次萌出,有时第一前磨牙较尖牙更早萌出,一般左、右同名牙同时萌出,上、下颌同名牙则下颌牙较早萌出。 第三磨牙萌出时间不一致,一般在 18 25岁之间,也有不萌出或先天缺失者。 由于人类进化,食物的精细化,颌骨发育逐渐退化变小,所以第三磨牙因间隙不足,而萌出困难或位置不正,称为智齿阻生。 一、牙(三)牙位记录该法为目前我国常用的记录方法,以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将牙弓分为 A(右上区)、 B(左上区)、 C(右下区)、 D(左下区)四区。 “十”的竖线代表中线,区分左右;横线表示牙合面,区分上下。 用序数 1 8分别依次代表中切牙至第三磨牙,用 分别依次代表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 如右下乳尖牙写为: 或 乳牙的临床牙位:恒牙的临床牙位: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一、牙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法:牙位的记录目前推荐使用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简称 用 1代表上区, 2代表上区, 3代表左下区, 4代表右下区,5代表乳牙右上区, 6代表乳牙左上区, 7代表乳牙左下区, 8代表乳牙右下区。 一、牙恒牙编号:每个牙的编号均为两位数,其个位代表牙序,十位数代表部位,如26即左上颌第一磨牙。 乳牙编号:如 81代表右下颌乳中切牙。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48 47 46 45 44 43 42 4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55 54 53 52 51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71 72 73 74 75 一、牙(四)牙体的组成从外观上看,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有牙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称为牙冠;有牙骨质覆盖,埋于牙槽窝内的部分,称为牙根;牙冠和牙根交接部门为牙颈部。 牙体内有一外形与牙体外形大致相似,为牙髓充塞的腔隙,称为牙髓腔。 冠部的称为髓室,根部的称为根管,根管末端的开口称为根尖孔,有牙髓神经、血管和淋巴管通过。 一、牙牙冠的形态: 每个牙行使的功能不同,其牙冠的形态也各异,临床上将牙冠分为唇(颊)面、舌(腭)面、近中面、远中面和咬合面五个面。 前牙的咬合由唇、舌面相交形成切缘,主要用以切割食物;后牙咬合面又称合面,有尖、窝等结构,主要用以研磨食物;尖牙有尖锐的牙尖,用以撕裂食物。 一、牙牙根的数目和形态:牙齿因咀嚼力的大小和功能的不同,牙根数目和大小也不相同。 上、下前牙和第一、二前磨牙为单根牙,但上颌第一前磨牙为双根,其余磨牙均为多根牙。 上颌第一、二磨牙为三根,即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腭根;下颌第一、二磨牙为双根,即近中根和远中根,有时下颌第一磨牙为三个根,即远中根再分为颊根和舌根。 上、下第三磨牙的牙根变异较多,常呈融合根,了解牙根的数目和形态,对牙髓病的治疗和拔牙手术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牙体和牙周组织(一)牙体组织(二)牙周组织二、牙体和牙周组织(一)牙体组织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 二、牙体和牙周组织1牙釉质( 是构成牙冠表面的硬组织,也是牙体组织中最坚硬的组织,呈白色半透明状,有光泽,当牙釉质有磨耗时,则透露出牙本质呈淡黄色。 其中含无机盐约 96%,主要为磷酸钙和碳酸钙,水分及有机物约占4%,为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 对牙本质和牙髓具有保护作用。 2牙本质 (于牙釉和牙骨质内层,构成牙齿的主体,通常为浅黄色,成熟牙本质的重要的 70%为无机物(主要为磷灰石晶体),有机物为 20%,水为 10%,硬度比牙釉质低,略高于骨组织。 牙本质内有牙髓神经末梢,受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有酸痛感。 二、牙体和牙周组织3牙骨质 (覆盖在牙根表面的类似骨组织的硬化结缔组织,色淡黄,含无机盐(主要是钙、磷,并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约 45%,构成和硬度与骨相似,无神经血管。 二、牙体和牙周组织4牙髓 (于髓腔内的疏松结缔组织,主要由细胞、细胞间质、神经和血管组成。 位于牙冠髓室内的牙髓称冠髓;而充满根管内的牙髓称为根髓。 牙髓细胞中含有。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五官科护理课件-蒋小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