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患者的护理-五官科护理课件-蒋小剑内容摘要:

口腔科患者的护理-五官科护理课件-蒋小剑 五官科护理学第十六章 口腔科患者的护理【 学习目标 】 1了解龋病、牙龈炎、根尖周炎的病情评估及护理措施。 2了解牙龈炎与牙周炎的鉴别、病情评估及护理措施。 3熟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粘膜白斑的病情评估及护理措施。 4熟悉智齿冠周炎、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骨骨髓炎的相互关系、病情评估及护理措施。 5掌握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护理措施。 6. 了解先天性唇、腭裂的护理病情评估和护理措施。 图示第二节 牙周组织病内容内容提要第一节 牙体及牙髓病第六节口腔先天性疾病第三节口腔黏膜病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 损伤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第一节 牙体及牙髓病患者的护理一、 龋病二、牙髓炎三、根尖周炎四、案例评析一、龋病定义【 龋病 】 ( 一种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由于细菌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牙体硬组织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崩溃,晚期形成缺损。 龋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普遍的口腔疾患,其发病率占口腔疾病之首。 龋病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并发症。 因此,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龋病的预防和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病因及发病机制龋病的发病机制四联因素论1、细菌2、食物3、宿主4、时间症状与体征临床上根据病变深度分为浅龋、中龋及深龋。 浅龋:龋蚀只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 初在牙表面可有脱钙而失去固有色泽,呈白垩色点或斑,继期之成黄褐色或黑色,探诊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 :龋已进展到蚀牙本质浅层,龋洞形成,洞内牙深本质软化呈黄褐色或褐色。 深龋 :龋蚀已进展到牙本质深层,形成较深的龋洞。 护理评估 1 临床表现 2 健康史 3 主要症状与体征 4 心理社会状况 5 辅助检查结果护理问题组织完整性受损:由龋坏造成牙体硬组织缺损致。 潜在并发症:牙髓炎、根尖周炎。 治疗原则终止病变发展,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 早期釉质牙可采用保守治疗,有组织缺损时,则采用修复性方法治疗。 深龋近髓时,先采用保护牙髓的措施,再进行修复。 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 1)保持病房安静,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疼痛时加强观察,注意患者安全。 ( 2)做好饮食指导,进食易消化、少刺激性饮食。 2心理护理3治疗与用药护理( 1)修复性治疗:充填术是龋病最常用的修复方法。 ( 2)药物性治疗:掌握各种药物的注意事项,如:氟化鈉有一定毒性,防止患者吞下;使用硝酸银涂步时,需使用还原剂,使其生成黑色或灰色沉淀,该药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注意切勿损伤患者口腔黏膜。 ( 3)充填术后注意观察充填物是否脱落,疼痛症状是否缓解或消失。 1)保持口腔卫生,养成饮食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以减少菌斑及食物残渣的滞留时间。 ( 2)定期口腔检查,一般 2 12岁每半年 1次, 12岁以上每 1年 1次,以便早期发现龋病,及时治疗。 ( 3)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如使用含氟牙膏、窝沟封闭等,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 ( 4)合理饮食,少摄入糖果、饼干等食品,特别教育儿童和青少年在临睡前勿进甜食,可使用蔗糖代用品,如木糖醇、甘露醇等。 二、牙髓炎【 牙髓炎 】 牙髓炎是指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 是指因感染、理化因素等刺激造成牙髓的炎症反应,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因及发病机制牙髓炎 多由细菌引起,深龋是引起牙髓感染的主要途径;其次是牙周组织疾病引起的逆行感染。 另外,外伤、化学药物及物理因素如温度、电流刺激亦可引起牙髓炎。 分类按其临床经过,分为急性牙髓炎与慢性牙髓炎。 1、急性牙髓炎:发病急,特征 :剧烈的自发性疼痛,难以定位 ,往往夜间疼痛发作,疼痛向同侧面部、耳颞部或向对颌牙放射。 早期表现为自发的阵发性剧痛 ;晚期随着炎症加重,疼痛可由锐痛变为剧烈跳痛,间歇性痛变为持续性疼痛,且冷刺激缓解,热刺激加剧 ,可产生咀嚼痛和叩痛2、慢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型牙髓炎,多由龋病发展而来,疼痛性质较轻,为隐痛、钝痛或胀痛,长期反复间歇发作。 长期温度刺激或食物嵌入龋洞中可有剧烈的疼痛,患者常可定位患牙,自觉患牙咬合不适或轻度叩痛。 检查可见穿髓孔或牙髓息肉。 护理评估 1临床表现 2健康史 3社会心理状况 4辅助检查结果护理问题疼痛 :牙痛 与炎症引起血管扩张、渗出物增加,压迫神经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对牙病早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焦虑 与疼痛反复发作有关。 治疗原则尽量采用各种麻醉措施尽量保留牙髓,尤其是年轻恒牙尽量保留牙体组织尽量保留患牙护理措施1应急处理急性牙髓炎主要症状是难以忍受的疼痛,故应首先止痛。 ( 1)开髓引流:是最有效的止痛方法。 ( 2)药物止痛:对于未开髓患者,遵医嘱给予丁香油或樟脑酚棉球置于龋洞内暂时止痛,同时口服止痛药。 2心理护理3 治疗与用药护理(1)保存牙髓治疗的护理:牙髓炎早期可选择保留活髓的治疗方法,如盖髓术、冠髓切断术。 ( 2)保存患牙治疗的护理:牙髓炎晚期无条件保存活髓的牙齿时可选用保存牙体的治疗方法,如根管治疗、塑化治疗。 ( 3)密切观察患者各种用药或治疗后对疼痛的反应 康指导三、根尖周炎定义【 根尖周炎 】 是指牙根尖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其病变范围包括根尖部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 病变多继发于牙髓病,特别是牙髓炎不及时治疗,感染通过根尖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常见的原因。 剧外力,如跌倒碰撞、根管治疗时器械超过根尖孔等造成根尖周围组织创伤,都可引起根尖周炎。 性根尖周炎 :多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所致,一般可分为浆液性炎症与急性化脓性炎症两个阶段,临床表现为患牙浮出、发胀感和咬合时有早接触,可有轻度疼痛,与对牙合牙咬合时症状减轻。 慢性根尖周炎 :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的患牙咀嚼时有不适感,口腔检查可查及深龋洞或充填体及其它牙体硬组织疾患,牙冠变色,探诊及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叩诊反应无明显异常或仅有不适感,一般牙不松动,根尖区牙龈有瘘管。 护理评估 1 临床表现 2健康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结果护理问题疼痛:牙痛、颌面部疼痛。 知识缺乏:与病人对发病原因及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关。 解疼痛 格控制细菌感染 面积的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需牙槽外科治疗。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注意休息,高热者多饮水,进流质及半流质食物,注意口腔卫生。 2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达到的预期效果,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 疗与用药护理(1)开髓减压引流:开髓减压引流是控制急性根尖周炎的首要措施 .(2)脓肿切开:对急性根尖周炎骨膜下或黏膜下已形成脓肿者,除根管引流外,同时切开排脓 ,控制炎症 .(3)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 .(4) 全身治疗 情观察5. 健康指导四、案例评析患者,张某, 50岁,左第二磨牙患龋病多年未治疗,近来出现患牙阵发性隐痛,常感患牙咬合不适,经口腔检查诊断为“慢性牙髓炎”,医嘱予牙髓塑化治疗。 护士小金协助医生给予塑化剂,在操作过程中,患者不慎手碰到了她的手臂,导致器械上的塑化剂掉到口腔粘膜上,引起患者剧烈疼痛,及时处理才好转。 四、案例评析问题评析:塑化剂可灼伤口腔粘膜,在填塞前要与患者做好解释,不能随意移动身体,慎防塑化剂触及口唇、口角及滴漏在口腔软组织上。 特别是患牙为远中邻面洞且龈壁较低时,协助医生用暂封材料在远中作假壁厚再塑化,上颌牙塑化要防止器械掉入咽喉部和药液流向咽部粘膜等严重情况发生。 第二节 牙周组织病患者的护理一、牙龈炎二、牙周炎三、案例评析一、牙龈炎定义【 牙龈炎 】 ( 指炎症至局限于龈乳头和龈缘,严重时可累及附着龈。 主要是口腔卫生不良,如牙菌斑、牙垢和牙结石等,其他因素如: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及牙颈部龋的局部刺激所引起。 发患者群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牙龈炎种类较多,以慢性龈缘炎和增生性龈炎最常见。 因此,积极防治牙龈炎,是减少牙周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病因主要是口腔卫生不良,如牙菌斑、牙垢和牙结石以及其他因素,如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及牙颈部龋的局部刺激引起。 此外,妊娠期由于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也可使原来的慢性龈炎加重假诶改变特征。 1)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偶有牙龈痒肿感。 多数患者往往因牙龈受到机械刺激出血而来就诊的。 ( 2)口腔检查 :牙龈有色、质及形的改变,即牙龈充血、红肿、光亮、松软,点彩消失 ,探查出血明显 ,可形成假性牙周袋,但上皮附着(龈沟底)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处,牙齿无松动、牙槽骨无破坏,这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指征。 护理问题口腔黏膜改变 与炎症引起牙龈乳头充血、红肿、组织炎症有关。 知识缺乏 与病人缺乏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有关。 社交障碍 与说话时牙龈出血、口臭有关。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增加维生素 A、维生素 烟酒。 2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有关牙周病的预防知识 ,恢复患者的社交信心。 3治疗和用药护理(1)用药护理:遵医嘱指导用药,如服用抗生素、用氯己定等含嗽液漱口;协助医生进行局部治疗,抽吸 3%过氧化氢液与生理盐水供医生交替冲洗龈沟,拭干后涂布碘甘油。 (2)口内有不良修复体者,协助医生取下,消除食物嵌塞。 ( 3)洁牙术的护理:全口洁治应分区进行,以免遗漏。 1)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 ,如牙线及牙签的正确使用。 ( 2)增强患者的防病意识,积极治疗牙龈炎并定期复查。 二、牙周炎定义【 牙周炎 】 (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等芽体支持组织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除有牙龈炎的症状外,牙周袋形成是其主要临床特点。 牙周炎和龋病一样,是破坏咀嚼器官的主要口腔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临床特征是牙周溢脓、牙齿松动。 早期症状不明显,仅为牙龈炎表现,如牙龈肿胀、出血 ;随着病变发展逐渐出现咀嚼无力、牙周袋溢脓、口臭、倾斜、伸长或移位 ,严重时牙齿脱落。 晚期除有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动四大特征外,常可出现其他伴发症状:前牙扇形移位、食物嵌塞、继发性合创伤,牙根暴露,对温度敏感或发生根面龋、急性牙周脓肿、迸行性牙髓炎等。 护理问题 口腔黏膜改变 : 由牙周组织炎症造成牙龈充血、水肿、色泽改变等。 自我形象紊乱 与牙齿缺失、口臭影响社交有关。 知识缺乏 病人对牙周病的危害、早期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利于患者休息,合理饮食,增加维生素 A、 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有关牙周病的预防知识,消除心理压力。 3治疗和用药护理( 1)遵医嘱用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用氯己定抗菌类漱口剂等;协助医生进行局部治疗用药,用 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牙周袋,袋内涂以碘甘油或碘酚等药物,涂擦时应避免烧灼邻近黏膜组织。 ( 2)协助医生进行洁治术,取出口腔不良修复体,消除食物嵌塞等。 ( 3)消除牙周袋:经局部治疗不能消除者,可行牙周手术清除。 1)牙周炎术后应定期复诊,以巩固疗效。 ( 2)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养成饭后漱口及早晚刷牙的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经常进行牙龈按摩等。 ( 3)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三、案例评析患者,李某,男性, 67岁,务农,诉牙齿出血、咀嚼无力 1个月余。 口腔检查:口腔卫生差,牙周有大量牙结石,上切牙临床冠变长,牙龈萎缩 ° ,牙松动 ° ,切牙唇侧移位 2 周袋 3 4内无溢脓,探诊牙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