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组胺与抗组胺药-药理学课件-吴宏内容摘要:
拟组胺与抗组胺药-药理学课件-吴宏 第二十三章拟组胺与抗组胺药145【 学习目标 】识别抗组胺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 描述组胺受体的分布及其效应。 领会常用的 2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特点、主要用途。 第一节 组胺受体激动药组胺( 胺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的自身活性物质( 组织中的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中,因此皮肤、支气管粘膜和肠粘膜中组胺浓度较高,脑脊液中也有较高浓度。 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组胺常不蛋白质结合,物理或化学等刺激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 组胺不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如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抑制房室传导;兴奋平滑肌,引起支气管痉挛,胃肠绞痛;刺激胃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 第二节 组胺受体阻断药一、 用的 1受体,阻断组胺的 工合成的 据其作用特点分为一代和二代 海拉明(苯那君)、异丙嗪(非那根)、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等,这些通常被称为第一代 多都存在一定的中枢镇静的副作用;而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敏迪)等,则是第二代无嗜睡作用的 由于心肌的不良反应,目前这类药的使用也受到一些质疑。 【 体内过程 】 多数 15 30分钟起效, 2 3小时达血浓高峰,一般持续 4 6小时。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因其代谢产物尚有活性,故作用时间可持续 12 24小时。 药物在体内分布广泛,第一代的 且与脑内的 司咪唑、特非那定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无明显中枢抑制作用。 药物主要在肝内代谢后经肾排泄。 【 药理作用 】1. 外周抗组胺 1受体阻断药通过竞争性地与 据受体但无内在活性,从而发挥对抗组胺及其类似物的作用。 2. 中枢作用 第一代 断中枢 生镇静与嗜睡作用。 第二代 非那丁等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几乎无中枢抑制作用。 3. 抗胆碱作用 第一代 吐作用,并能减少唾液腺和支气管腺体分泌,以苯海拉明、异丙嗪最为明显。 4. 其它作用 较大剂量的苯海拉明、异丙嗪有局麻作用,对心脏表现为奎尼丁样作用;赛庚啶有较强的抗 5临床用途】 1. 变态反应性疾病 粉症和过敏性鼻炎等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效果良好;对昆虫咬伤引起的皮肤瘙痒和水肿也有良效;对药疹和接触性皮炎有止痒效果;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几乎无效;对过敏性休克无效,但用于输血输液反应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 晕动病及呕吐 第一代 丙嗪、布可立嗪、美克洛嗪由于有中枢和外周抗胆碱作用及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对晕动病、妊娠呕吐以及放射病呕吐有镇吐作用。 茶苯海明 (乘晕宁 )是由氨茶碱不苯海拉明形成的复盐,其抗晕动作用较好,防晕动病应在乘车、船前 15 30 3. 失眠症 选用第一代 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的焦虑失眠病人更为合适。 4. 其他 异丙嗪不氯丙嗪、哌替啶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 异丙嗪由于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轻度的松弛作用,又有抗组胺和中枢抑制作用,也常作为复方镇咳祛痰药的成分。 【 不良反应 】 1. 中枢症状 常见有镇静、嗜睡、乏力等。 服药期间不宜驾车船、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以免发生意外。 少数患者则有烦躁、失眠的症状。 2. 胃肠症状 因第一代 药后可出现口干、便秘等,故青光眼、尿潴留、幽门梗阻者禁用,也可产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刺激症状,宜餐后服用以减轻。 阿司咪唑宜餐前 1小时服用,以防食物影响药效发挥。 3. 其他反应 美克洛嗪可致动物畸胎,妊娠早期禁用。 特非那定、阿司咪唑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可能发生 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二、 2受体,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临床常用的 氰咪胍)、雷尼替丁( 喃硝胺)、法莫替丁(。 西咪替丁( 氰咪胍)【体内过程】 口服给药半小时起效, 1 2小时血浆浓度达到高峰,半衰期 2小时,持续作用时间约 4小时。 生物利用度为 60% 75%,可透过血脑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25%, 30%的药物在肝内代谢,40% 70%以原形经尿排泄,部分经乳汁排泄。 【 药理作用 】1. 抑制胃酸分泌 竞争性拮抗胃壁细胞膜上 显著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能显著抑制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也能抑制由组胺、五肽胃泌素、胰岛素、食物及茶碱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 同时还能轻度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 2. 其他作用 拮抗组胺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频率作用,也能部分拮抗组胺的血管舒张和降压作用。 【 临床用途 】1. 消化性溃疡 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能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尤以对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更佳,优于胃溃疡,一般 4 6周为一疗程,但停药后复发率高。 2. 用于胃食管反流症、卓 性上消化道出血、胃泌素瘤等。 【 不良反应 】1. 中枢神经系统 常见头痛、头晕、乏力、嗜睡,剂量过大时,可出现不安、语言不清、精神错乱、幻觉、惊厥等中枢症状,多见于老人、幼儿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2. 消化系统 可出现口干、恶心、呕吐及便秘,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增高,偶尔可致中毒性肝炎及急性胰腺炎。 3. 泌尿系统 可致肾衰竭、急性间质性肾炎。 用药期间注意检查肾功能。 4. 血液系统 少数患者可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用药期间注意查血象。 5. 循环系统 静脉注射偶致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血压骤降。 6. 其他 长期服用较大剂量有对抗雄激素作用,男性病人可出现乳房发育、阳痿和性欲减退,女性病人可出现溢乳。 雷尼替丁( 喃硝胺)选择性比西咪替丁高,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和胃粘膜保护作用不西咪替丁相似,但抗酸作用为西咪替丁的 4 10倍。 治疗量丌改变血催乳素、雄激素浓度。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约为 52%,达峰时间 1 2小时,作用维持 8 12小时,半衰期2 3小时。 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缓解溃疡病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 常见的丌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幻觉、躁狂等,静脉注射可致心动过缓,偶见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清转氨酶升高,男性乳房发育等,停药后恢复。 法莫替丁( 莫替丁作用不西咪替丁相似,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约为西咪替丁的 40 50倍,为雷尼替丁的7 10倍,无抗雄激素作用,也丌影响血催乳素浓度。 本药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约 50%,达峰时间 2 3小时,作用维持 12小时以上,血浆半衰期约 3小时。 口服用于消化性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对卓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可采用静脉给药。 丌良反应发生率约 25%,偶见口干、恶心、食欲丌振、腹泻及血清转氨酶升高,枀少数病人可见头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减量或停药后恢复正常。 思考1组胺受体有几种类型。 分别产生哪些效应。 2简述 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拟组胺与抗组胺药-药理学课件-吴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