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0 页 共 129 页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小 E.颈动脉窦内压力增高 答案: B 15.主动脉瓣关闭发生于 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C.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D.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答案: C 16.心指数等于 A.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搏输出量 /体表面积 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答案: A (17~ 18题共用题干) A. C1内流 B. Ca2+ 内流 C. Na+ 内流 D. K+ 内流 E. K+ 外流 17.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0期去极化是由于 答案: B 18.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 0期去极化是由于 答案: C ( 19~ 20题共用题干) A.窦房结 B.心房肌 C. 房室交界 D.浦肯野纤维 E. 心室肌 19. 心脏内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答案: D 20.心肌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答案: A (21~ 22题共用题干) A. 血容量不足 B. 心功能不全 , 血容量正常 C.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D.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E.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21.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 答案: A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1 页 共 129 页 22.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 答案: C 【解析】本章是生理学的重点和难点。 心脏的泵血和充盈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牢记评价心脏泵血的指标及影响心泵血的因素。 掌握动脉血压的形 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掌握心血管的神经及体液调节。 第四章 呼 吸 【考纲要求】 1.肺通气:①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②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③肺通气量。 2.肺换气:肺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4.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考点纵览】 1.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换气。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肺内压和外界环境压力之差,原动力来自呼吸运动。 2.胸膜腔的密闭性是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前提。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牵引肺,使其处于扩张状态;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3.肺弹性阻力主要来自肺泡表面液层所形成的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表面张力,因而可减小吸气阻力;防止肺泡内液体积聚;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4.基本肺容积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四种,互不重叠,全部相加等于肺的最大容量。 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为深吸气量,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为功能余气量。 最大吸气后,从 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作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时间肺活量为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第 3秒的时间肺活量分别为 83%、 96%和 99%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5.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呼吸频率乘潮气量。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并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 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从气体交换而言,浅而快的呼吸是不利的。 6.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 通气量 (VA)和每分肺血流量( Q)之间的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 0. 84。 VA/Q比值在 0. 84的情况下,气体交换的效率高。 VA/Q比值增大,说明通气过剩或血流不足,致使肺泡无效腔增大;反之, VA/Q比值下降,说明肺通气不足或血流过剩,形成了功能性动 静脉短路,两者都妨碍了有效的气体交换,可导致血液缺 O2或 CO2潴留,但主要是血液缺 O2。 7. O2和 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即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O2化学结合形式主要以 HbO2的方式运输。 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量 O2,称为 氧容量,实际结合的 O2量,称为氧含量。 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称为血氧饱和度。 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称为氧离曲线。 氧离曲线呈近似 S形的曲线。 化学结合运输的 CO2分为两种: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和 HCO3的方式。 8.一定水平的 PCO2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吸入 CO2浓度增加,动脉血 PCO2也随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CO2兴奋呼吸的作用一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增加肺通气。 但两条 途径中前者是主要的。 动脉血 [H+]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增加; [H+]降低,呼吸受到抑制。 H+对呼吸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动脉血 PO2降低也可使呼吸增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129 页 强,肺通气量增加。 低 Q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 通常在轻、中度缺氧的情况下,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超过低 O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通气量增加,但严重低 O2,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不足以抵消低 O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时,将导致呼吸抑制。 【历年考题点津】 1.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C.余气量+补吸气量 D.余气量+肺活量 E.余气量+功能余气量 答案: D 2.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 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大气压+跨胸壁压 D.大气压 肺的回缩力 E.大气压 +肺弹性回缩力 答案: D 3.在动物实验中,暴露家兔颈部的双侧迷走神经并进行切断,则家兔的呼吸将发生什么变化 A.呼吸频率加快 B.呼吸幅度减小 C.吸气时相缩短 D.呼吸变深变慢 E.呼吸节律不变 答案: D 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胸内压的变化 B.肺主动舒缩 C.外界环境与肺内压力差 D.呼吸肌的舒缩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答案: D 5.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小,呼 气时肺弹性阻力增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答案: D 6.血中 PCO2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主要是因为 A.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129 页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E.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答案: B 7.肺通气的原 动力是 A.肺的扩张和回缩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胸膜腔内压保持负压 D.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E.肺内压 答案: D 8.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 B.气体的分压差 C.肺泡膜的通透性 D.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E.肺泡膜的面积 答案: B 9.体内 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静脉血液 B.毛细血管血液 C.动脉血液 D.组织液 E.细胞外液 答案: D 10.呼吸频率加倍,潮气量减半时,将使 A.每分通气量增加 B.每分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泡通气量减少 E.肺泡通气量不变 答案: D 1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的弹性回缩 D.呼吸肌的舒缩运动 E.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答案: D ( 12~ 13共用题干)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 每分通气量 D.肺总量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129 页 E.肺泡通气量 12.能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 答案: E 13.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答案: B 【解析】本章考查肺通气的动力、胸膜腔及肺的弹性阻力,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肺泡通气量。 掌握肺部的气体交换及呼吸的化学感受性反射。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考纲要求】 1.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 ①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②胃肠激素及其作用。 2.口腔内消化:①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唾液分泌的调节。 3.胃内消化:①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胃液分泌的调节;③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排空及其控制。 4.小肠内消化:①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5.肠内消化:排便反射。 6.吸收: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考点纵览】 1.支配胃肠的交感神经一般对消化活动起抑制性调节作用;副交感神经主要有迷走 神经和盆神经,一般对消化活动起兴奋性调节作角,少数是肽能纤维,起抑制作用。 2.由胃肠粘膜层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对消化器官影响较大的胃肠激素主要有促胃液素、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等。 这些胃肠激素对消化器官的作用主要有:①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②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③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即营养作用。 3.唾液分泌的调节全为神经反射活动,包括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传出神经以副交感神经为主。 4.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碳酸氢盐和内因子。 盐酸的作用是:①杀菌;②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作角提供酸性环境;③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④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⑤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粘液和碳酸氢盐构成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具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内因子可保护维生素 B12并促进其吸收。 5.刺激胃液。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