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病理学课件-曾祥麒,赵其辉内容摘要:

缺氧-病理学课件-曾祥麒,赵其辉 病理学第九章 缺 氧1. 识记缺氧的概念及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2. 描述各种类型缺氧的主要原因 、 血氧变化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 3. 描述缺氧时组细绅胞 、 呼吸 、 循环 、血液 、 中枢神经系统代偿性和损伤性变化。 4. 列举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因素 、氧疗的方法及氧中毒的概念。 【学习目标】男性, 65岁,昏迷半小时入院。 半小时前晨起呼之丌醒,未见呕吐。 房间有一煤火炉,患者一人单住。 查体:, 分, 分, 0唇樱桃红色,肺叩诊呈清音。 血液常规:血红蛋白 130g/L,09/L,中性粒绅胞 68%,淋巴绅胞 28%。 思考: 习案例9 / 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05 氧疗与氧中毒氧代谢过程及常用血氧指标一、氧代谢过程氧的供应和利用是个复杂的过程。 由以下三个环节共同组成: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组织细胞从血液中摄取、利用氧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障碍,都会导致机体缺氧。 二、常用血氧指标1 血氧分压( 为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或压力。 正常成人动脉血氧分压( 100脉血氧分压( 40 血氧容量( 为标准条件下每升血液中 常值为 200。 3 血氧含量( 为每升血液中的实际含氧量,包括实际与 解的氧极少,仅为 3)。 正常动脉血氧含量为 190 ,静脉血氧含量为 140。 4 血氧饱和度( 指 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值。 正常人动脉血氧饱和度为 95%,静脉血氧饱和度为 70%。 5 动 为动脉血氧含量减去静脉血氧含量的差值。 正常人为 50。 缺氧的类型及血氧变化一、低张性缺氧(乏氧性缺氧)(一)原因1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2外呼吸功能障碍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二)血氧变化特点此型缺氧,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降低;动静脉氧差接近正常或略缩小。 低张性缺氧时,毛细血管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加,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粘膜发绀。 二、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一)原因1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2血红蛋白的性质改变( 1)一氧化碳中毒 (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二)血氧变化特点此型缺氧由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和呼吸功能正常,所以动脉血氧分压正常;由于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故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动静脉血氧差常小于正常;无紫绀表现。 贫血患者皮肤黏膜呈苍白色,一氧化碳中毒者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皮肤黏膜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 三、循环性缺氧(低动力性缺氧)(一)原因1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2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二)血氧变化特点此型缺氧,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均正常;由于淤血因素导致血流缓慢,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时间延长,组织从血液中摄取的氧增多,故动静脉氧差增大;由于血流缓慢,组织从血液中摄取的氧量增加使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而出现紫绀。 四、组织性缺氧 (组织中毒性缺氧 )(一)原因1组织中毒2维生素缺乏(二)血氧变化特点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一、呼吸系统变化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60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使肺通气量增加,还可使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肺血流量,从而加强氧的摄取和运输,改善缺氧。 此变化具有一定代偿作用。 久居高原居民或慢性缺氧病人,由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对缺氧的刺激敏感性降低,代偿性呼吸运动加强不明显。 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一般没有呼吸加强的反应。 如动脉血氧分压过低( 30可使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运动反而减弱,甚至出现周期性呼吸,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呼吸停止。 二、循环系统变化1 心输出量增多 缺氧时,由于交感 茶酚胺分泌增多,作用于心脏 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 2肺血管收缩 缺氧时,肺泡缺氧及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均可使肺小动脉收缩,从而使缺氧的肺泡血流量减少,有利于维持肺泡通气和血流的正常比例。 3毛细血管增生 组织中毛细血管增生,数量增多或毛细血管网开放,缩短氧的弥散距离,能改善组织细胞缺氧。 三、血液系统变化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急性缺氧时,因肝、脾等储血器官收缩使储存的血液进入体循环,增加血内红细胞数目。 慢性缺氧时,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促进骨髓造血,红细胞产生增多,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强,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2氧离曲线右移 缺氧时红细胞内糖酵解增强,其中间代谢产物 2, 3时血液 些因素均可使氧离曲线右移,使 织细胞从血液中摄取更多的氧。 这种变化具有一定代偿作用。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尤其是大脑皮质。 急性缺氧时,病人表现兴奋、判断力降低、运动不协调、头痛和乏力等。 慢性缺氧时,表现为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精神抑郁等。 严重缺氧可导致烦躁不安、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此外,急性严重缺氧还可引起脑细胞水肿、变性、坏死,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血管,加重脑的缺氧。 五、代谢和组织细胞的变化1 无氧酵解增强 缺氧时糖酵解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能量的不足。 2 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慢性缺氧时,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增多,氧化还原酶活性增强,增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 3 肌红蛋白含量增加 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增加,可提高肌肉内的储备氧量;4 细胞呈低代谢状态 缺氧可使细胞处于低代谢状态,这种状态能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细胞在缺氧中生存。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机体的代谢耗氧率机体基础代谢率高,耗氧量多,则对缺氧耐受性差。 例如精神过度紧张、中枢神经兴奋,甲状腺功能亢进、寒冷、发热等,使组织代谢加强、耗氧量增多,对缺氧耐受性降低。 反之,代谢率低,耗氧量少,对缺氧耐受性高。 例如安静、中枢神经抑制、低温麻醉,可降低组织代谢率,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缺氧时,机体通过呼吸、循环、血液系统的代偿反应能增加组织的供氧,并通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提高氧的利用。 如果这种代偿能力减弱,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 此外,代偿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长期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肺功能和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对缺氧的代偿适应能力,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 氧疗与氧中毒一、氧疗各类缺氧发生时,均可用吸氧方式治疗,但其疗效因缺氧的类型而异。 常规低流量低浓度给氧对低张性缺氧患者效果最佳,因为四种类型缺氧中只有低张性缺氧才有血氧分压降低,而吸氧仅能提高肺泡气的氧分压,促进氧气在肺中的弥散和交换,提高血氧分压,从而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使组织供氧量增加。 吸入高浓度氧或采用高压氧治疗对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有一定疗效。 二、氧中毒氧中毒是指吸入气氧分压过高或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听觉或视觉障碍、溶血反应、先抽搐后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表现的一类临床综合症。 有肺型氧中毒和脑型氧中毒之分。 其发生机制与大量氧自由基和活性氧对组织细胞产生的毒性作用有关。 , 48岁。 咳嗽伴喘息 4天 , 加重一天。 查体:呼吸 55次 /嘴唇发绀 ,心率 170次 /心音低钝 肝肋下近 3根据上述临床表现 ,请问答:( 1) 该患者有可能发生的缺氧类型。 ( 2) 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2. 试比较四种类型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及临床表现。 思考不训练谢谢聆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