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病原生物与免疫课件-杜波,蔡爱玲内容摘要: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病原生物与免疫课件-杜波,蔡爱玲 第十五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学习目标】1简述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分布及意义。 2解释正常菌群、菌群失调和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3解释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4列出物理消毒灭菌常用方法,说明其作用原理和适用范围。 5简述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原理和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 预习案例 】案例 15患者男性, 52岁,咳嗽 3天。 病人 3天前突然开始发热、咳嗽,并且伴有食欲减退、剧烈前额痛。 咳少量白色、非血性痰,无胸痛和肌痛。 昨日曾有寒颤并伴有出汗,开始轻度腹泻,非血性,无恶心和呕吐。 该病人为超级市场一名职员。 2年前,曾做肾移植术,为预防排斥反应,目前仍服用硫唑嘌呤和去氢考的松。 查体:体温可达 40 ,急性病面容,面色潮红,呼吸急促。 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压积 46%,白细胞升高。 收集痰标本做革兰染色和培养。 革兰染色可见多核白细胞,未见占优势细菌,仅见少数革兰阳性和阴性双球菌。 抗嗜肺军团菌荧光抗体检查痰液,结果阳性。 患者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引起的条件致病菌(嗜肺军团菌)感染。 思考:一节 细菌的分布一、 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正常菌群( 概念 :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细菌2 分布 :皮肤、外耳道、眼结膜、鼻咽腔、口腔、肠道、尿道、阴道4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指正常菌群在某些非正常条件下 ( 如防御机能下降 、 使用抗菌药物 、 改变寄居部位等 ) 也能导致机体致病。 失 调:指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的比例发生失调。 菌群失调症:指因菌群失调所导致的宿主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称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由于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称中 , 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引起的然称二重感染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灭菌 ( :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 ( : 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 ( : 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清洁 ( : 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无菌 ( 和 无菌操作 :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 ,多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 , 称为无菌操作。 消毒 、 灭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热力灭菌法辐射杀菌法物理学方法 滤过除菌法超声波杀菌法干燥和低温抑菌法等化学方法( 一 ) 热力灭菌法分类:烧:B 烧灼:C 干烤: 160° 180 , 2外线灭菌:一 氏消毒法:, 30 , 15 煮沸消毒法:100 , 510 流通蒸气消毒法:100 , 15 D 间歇蒸汽灭菌法:100 , 1537 过夜( 3次)E 高压蒸气灭菌法 :), 15压蒸汽灭菌器湿热与干热灭菌效果的比较热型 温度( )时间 布层内的温度( )灭菌效果( h) 20层 40层 100层湿热 3 101 101 全干热 130 4 86 72 不 完 全湿热比干热灭菌好的原因:1 细菌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易于凝固变 性2 湿热穿透力强3 湿热蒸气有潜热存在,水蒸气凝固成水释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二)光线与射线的消毒作用1 日光与紫外线机理:损坏 >细菌死亡或变异特点:穿透力弱2 电离辐射: 包括 射线机制:干扰 坏细胞膜;产生过氧化氢等特点:穿透力强,丌升高温度( 三 ) 滤过除菌法用滤菌器除去液体及空气中的细菌用于丌耐热的血清 、 毒素 、 抗生素(四) 超声波的消毒作用可裂解细菌,尤其对 G+更敏感主要用于粉碎细胞 , 提取细胞组分或制备抗原等二 化学消毒灭菌法机制: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 , 损伤细胞膜二 消毒剂的应用1 病人的排泄物:等量的 20%漂白粉、 5%石炭酸或 2%来苏儿、搅拌均匀,作用 2小时2 皮肤: 酒、 70%酒精、 2%红汞3 粘膜: 1%硝酸银、 3%过氧化氢、 锰酸钾等4 饮水 : 氯气、漂白粉5 厕所:生石灰6 空气:甲醛熏蒸7 手: 2%来苏儿、 2%碘酊、 70%酒精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不作用时间 微生物的种类不数量 温度 酸碱度 被消毒物的性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