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区域发展十一五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设。 加快苏桃、沈康及经济区 389公里大外环等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沈阳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的城际交通,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加强辽河、浑河流域环境整治,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增进互通互融。 积极促进沈阳棋盘山开发区与抚顺高坎开发区的合作;加快 “沈铁工业走廊 ”建设;鼓励辽中县、苏家屯区和辽阳灯塔市积极参与环沈南经济带开发建设;推进营口 “飞地 ”,加强内地与港口的联系。 建立高层协调机制。 组建由省政府牵头 ,各市政府主要领导组成,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区域高层协调机构,定期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6 页 共 45 页 的重大问题。 ( 7)搞好东部山区生态与环境建设 保护和改善生态及环境是东部山区的首要任务。 要以巩固和发展该区域生态功能为目标,一要继续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实施好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作。 加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二要加大矿山环境的恢复整治力度,矿产开发要有序化、减污化、深度化,全面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库上游及河流两岸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污染。 三要搞好农村替代能源建设,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农村可再 生能源的普及,大力推行节柴改灶和 “四位一体 ”沼气大棚,推广秸杆综合利用和液化气等农村新能源。 四要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加大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易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的项目建设。 (二)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 以大连为龙头,营口和丹东为两翼的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面临黄海和渤海,海岸线长 2035 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 70%,呈斜 “V”字型分布。 其中黄海岸线长 1203 公里,渤海岸线长 832公里。 大陆岸线长 1393公里。 长海县座落在大长山岛,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 本区是整个东北 地区的对外 “窗口 ”和海上通道。 该区域包括 3市及所辖 9个县(市),土地面积 ,人口 1029万人,分别占全省的 22%和 25%。 2020年生产总值 257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 14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 22%和 27%;出口总额 130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额 ,分别占全省的 68%和 45%。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7 页 共 45 页 主要发展优势 海洋资源丰富。 浅海面积( 10 米等深线以内)约 770 万亩,潮间带滩涂面积约 200 万亩,现已开发利用约占 15%。 矿产资源品种多,探明储量较丰富,海洋能源蕴藏量较大,海洋生物经济种类 80多种。 该区还是全国主要芦苇、海盐产区。 拥有蛇岛、双台子河口、鸭绿江口湿地等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交通运输通畅。 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内铁路、公路网络和港口密集,区域内有沈大、大庄、盘海营 3 条高速公路和数百条公路干道及哈大、大城线铁路与吉、黑和内蒙东部地区相通。 以大连、营口、丹东为主体的沿海港口群已经形成,与世界 160 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港口泊位 266个,最大靠泊能力 30万吨级。 2020年,港口吞吐量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288万吨标箱。 工业基础雄厚。 大连拥有年炼油能力 1900 万吨,占全省的 %。 营 口、大连、丹东三大发电厂,总装机 386 万千瓦,占全省的 23%。 3市形成石化、电子信息和软件、装备制造、造船等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拥有一批国内外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优势企业。 大连、营口高新区已成为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带的优势雏形。 农渔产品优良。 已经形成现代化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两大特点,水产、水果产品逐渐走向精、细,近海捕捞强度缩小,远洋捕捞力度加大,休闲渔业、垂钓渔业、旅游渔业等新型产业不断涌现。 黄海沿岸已成为集精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经济带。 城市功能完善。 大连、营口、丹东 3 市属工业城市,城市 化率较高,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8 页 共 45 页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特别是大连市金融、信息、贸易基础强,人口教育水平较高,科技力量雄厚。 大连及丹东、营口正在形成设施完备的物流中心。 依托城市,沿海还摆布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边境合作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开发区,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先导和示范区。 滨海旅游胜地。 辽东半岛沿海岸段自然风光秀丽, “阳光、沙滩、碧水、空气、绿色 ”等优质旅游业基本要素完备,气候宜人,是闻名的海滨旅游和避暑胜地。 主要发展目标 要以构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结构优 化升级的先行地区,成为我省重要的石化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造船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为服务于辽宁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窗口。 经过 “十一五 ”时期的努力,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均高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 到 2020 年,生产总值达到 4530 亿元,年均增长 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5400 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都保持在 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沿海省份平均水平,平均增长 10%以上。 发展重点 全力打造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要突出大连的主体地位,优先摆布项目,重点安排资金,集中力量建设。 要做好港区规划,充分吸收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9 页 共 45 页 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推进 “一岛三湾 ”(大孤山半岛、大窑湾、鲇鱼湾、大连湾)核心功能区建设及长兴岛开发建设。 同时,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区港一体化,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要加快 “大大连 ”建设, “西拓北进 ”,构筑 “两城之星 ”,推进城市功能国际化和物流、商贸、金融、信息和产业转移中心建设。 把大连建成黄渤海地区的重要干线港和中转港,成为以服务东北腹地为主的国际航运中 心。 优化港口资源,提升吞吐能力。 以大连港为龙头,带动营口、丹东枢纽港建设,以满足原油、矿石、集装箱等大宗进出口商品接运为重点,加快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设,全面提升港口总体能力和吞吐能力。 通过港口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形成大连、营口、丹东等层次分明、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港口匹配。 “十一五 ”期间,在大连、营口分别新建一个 30 万吨级原油码头,分别满足辽南、辽中石化工业发展需要。 到 2020年,大连、营口两港原油总吞吐能力达到 4500 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大连港达到 900~ 1000万吨标箱,营口港 200万吨标箱,丹东 港 50 万吨标箱。 搞好开发区建设。 这是该经济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点。 要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国家和省级各类开发区的基础和优势,鼓励资金和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尽快形成大项目集聚区和产业集群。 要实行五个调整:从过去利用外资为主调整为利用外资和内资并重,大力引入适于在临港区域发展的国内大型企业;从过去发展工业为主调整为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物流业;从过去以出口为主调整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注重培育和提升档次和品牌;从过去引进技术为主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0 页 共 45 页 向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努力;从过去以行政区域内为主调整为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延伸。 抓好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区域内公路、铁路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建设高标准、开放式的铁路、公路大交通,形成快捷、方便、内外沟通、等级较高的运输网络。 要建设沿黄渤海 1400多公里的滨海路,为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要重点抓好东边道、哈大高速铁路、烟大火车轮渡等重要通道建设和一批重点、网化的公路建设。 要加快大连大窑湾、营口鲅鱼圈等疏港铁路建设。 实施以县乡公路为主体的沿海农村道路黑色路面工程,实现 100%行政村通油路。 继续完善沿海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光纤环路和交换机扩容,进一步增强通信能力。 重点发展优势产业 ( 1)努力建设辽东半岛沿海石化产业带。 重点发展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促进原油加工、乙烯生产向集约化、大型化、基地化发展。 大连建设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营口建设亚洲最大的三聚氯氰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支持大连、营口两港口城市发展临港石化产业,建设临港大型石化工业园区。 建设好大连双岛湾石化工业区、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 推进大连石化分公司 2020万吨炼油改造、西太平洋石化公司 1000万吨炼油改造,原油加工能力达到 6300万吨。 推进大连双岛湾石化项目一期的 800万吨原油加工和 130万吨乙烯项目。 ( 2)大力发展电力工业。 根据辽宁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东北电力规划》,到 2020年全省新增装机容量 1000万千瓦,其中辽东半岛沿海经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1 页 共 45 页 济区装机容量占 1/2。 重点推进华能营口电厂二期 260 万千瓦、庄河电厂 260 万千瓦、华能丹东电网二期 260 万千瓦。 加强清洁能源建设,大力发展核电, “十一五 ”初期,开工建设辽宁核电一期工程,新增装机容量 2100万千瓦。 同时,继续实施全省沿海县城电网和农电 66 千伏建设与改造。 ( 3)提升高新技术产业。 在已形成产业优势和具有相当基础的我省电 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把大连建成软件产业、电子信息与产品制造和生物工程与制药三个基地。 建设好大连国家级产业园区及营口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重点推进大连的大显、华录、大森、宝力摩新、振邦、艾科科技、路明科技、北良,营口向阳化工、丹东星光电器、菊花电器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2020 年,全区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增加值的 30%以上。 ( 4)抓好农海产品加工业。 要按照点、区、带的开发层次,形成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 展格局,构建辽南、辽东两大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区,建成辽南沿渤海(营口至大连)、辽东沿黄海(丹东至大连)两条绿色高效农业产业带。 辽南沿渤海经济带以优质稻米生产、优质畜产品生产、海淡水渔业生产、海珍产品养殖加工、优质水果生产及加工、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辽东沿黄海经济带以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为重点,成为集精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经济带。 以大连北良港为依托,在粮油仓储和中转业务基础上,发展粮油深加工产业园,使之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创出品牌。 发展海洋渔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2 页 共 45 页 业,要抓好黄海北部、辽东港两大海洋农牧场基地建 设及大连、营口、丹东 3 市水产品、海洋生物制药和功能食品出口加工基地。 加强水产品精深加工,重点突破贝类和海洋大宗鱼类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抓好中低档鱼类保鲜加工,在品种、规格、包装方面向深度、广度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