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课件-张爱萍,龚海虹内容摘要: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课件-张爱萍,龚海虹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第四节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目 录1掌握常见口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掌握腹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3熟悉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的原则、方法和静脉补钾原则。 4熟悉腹泻病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了解其发病机制。 5熟悉常用的溶液及配制;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学习目标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口腔二、食管三、胃四、肠五、肝六、胰腺七、肠道细菌八、健康儿童粪便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口腔口腔具有吸吮、咀嚼、消化、味觉和语言功能。 新生儿及婴幼儿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血管丰富,容易受损和局部感染。 3 4个月唾液分泌增多,因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唾液,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二、食管新生儿和婴儿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常发生胃食管反流,新生儿食管长度 8 101岁 125岁 16龄儿童20 25人 25 30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三、胃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张力低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发生溢乳。 胃容量:新生儿 30 601 3个月 90 1501岁 250 300岁约 700 850人约 2000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异,水排空时间 2小时,母乳 2 3小时,牛乳 3 4小时。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四、肠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肠系膜长而柔软,肠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肠套叠。 肠壁薄、通透性高,肠内微生物、毒素、过敏原等易透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 五、肝婴幼儿在右肋下 1 2软无压痛, 6岁后肋下则不能触及。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六、胰腺消化酶类最后出现的是淀粉酶,故 3 4个月婴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七、肠道细菌胎儿肠道是无菌的,生后数小时细菌即侵入肠道。 肠道菌群因食物种类各异,单纯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以大肠杆菌为主。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八、健康儿童粪便1胎粪2母乳喂养儿粪便3人工喂养儿4混合喂养儿粪便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变局限于舌、牙龈、口角分别称舌炎、牙龈炎、口角炎。 可单发病,亦可继发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体弱和维生素B、 见口炎: 疱疹性口炎、鹅口疮和溃疡性口炎。 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病因 】由病毒、细菌、真菌感染引起,表 1:【 临床表现 】(一)疱疹性口炎1 3岁多见,传染性强,可在托幼机构小流行。 1局部表现 口腔黏膜(牙龈、舌、唇内、颊黏膜等)单个或成簇小疱疹 破溃 溃疡,溃疡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 融合较大溃疡,累及软腭、舌和咽部。 2全身表现 发热、拒食、流涎、哭闹、烦躁、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临床表现 】(二)鹅口疮又名雪口病,多见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产道感染或使用污染的奶具及哺乳时奶头不洁是常见原因1局部表现 口腔黏膜见白色或灰白色的乳凝块样物质,点状或小片状,可融合大片,不易拭去,强行拭去见充血性创面,可有渗血。 2全身表现 无全身症状,不影响吃奶。 重症引起真菌性肠炎或真菌性肺炎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三)溃疡性口炎多见婴幼儿,急性感染、长期腹泻时发生,口腔不洁促局部细菌繁殖。 1局部表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 大小不等糜烂面或溃疡,表面有灰白色假膜,易拭去,但遗留溢血创面。 2全身表现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 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血常规2病原学检查鹅口疮: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 1滴 10%氢氧化钠,镜下见菌丝和孢子。 【 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2控制感染疱疹性口炎:抗病毒,继发感染应用抗生素;鹅口疮:口服微生态制剂,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溃疡性口炎:抗生素3对症治疗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l口腔黏膜改变与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造成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3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 护理措施 】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健康指导 】1向家长介绍口炎原因、护理及预防要点。 2指导清洁口腔方法及要点。 3指导家长对食具、玩具的清洁消毒,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奶前后清洗乳头。 4教育小儿早晚刷牙,进食后漱口,不吮指;纠正偏食、挑食。 5疱疹性口炎有较强传染性,应与健康儿隔离。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一)病因1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2)生长发育快,对营养需求高,且以液体食物为主,胃肠道负担重。 ( 3)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 4)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2感染因素分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3非感染因素 分饮食因素与气候因素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二)发病机制腹泻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1感染性腹泻( 1)病毒性肠炎:小肠黏膜回收水、电解质减少,肠液积聚所致;双糖酶不足或活性下降,积聚肠腔内的糖类被细菌分解后引起肠液渗透压升高,出现水样便。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二)发病机制腹泻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1感染性腹泻( 2)细菌性肠炎:肠毒素性肠炎侵袭性肠炎 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 黏液脓血便。 2非感染性腹泻摄入过多或食物变质;食物腐败、发酵 肠蠕动亢进。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 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根据病程分:急性腹泻(病程 2周)、迁延性腹泻( 2周 2个月)慢性腹泻( 2个月)根据病情分: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一)腹泻病共同临床表现1胃肠道症状( 1)轻型腹泻( 2)中、重型腹泻2全身中毒症状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脱水( 2)代谢性酸中毒( 3)低钾血症( 4)低钙和低镁血症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二)几种常见肠炎的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肠炎2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3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包括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杆菌等)4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三)生理性腹泻多见 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见湿疹。 生后即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不影响生长发育;添辅食后大便渐正常。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非侵袭性细菌感染致腹泻:粪便无或偶见白细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有白细胞、红细胞。 粪便培养:检出致病菌。 2血生化检查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腹泻2体液不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5体温过高6潜在并发症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一)合理喂养,调整饮食严重呕吐暂禁食 4 6小时(不禁水)。 1母乳喂养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2人工喂养者,稀释牛奶或米汤或脱脂奶。 3病毒性肠炎:暂停乳类,改为豆类、去乳糖配方奶粉或淀粉代乳品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二)遵医嘱补液并做好补液护理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 1)第 1天补液( 2)第 2天及以后补液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护理静脉补液患儿注意事项:( 1)熟悉液体组成、张力及配制方法( 2)遵循“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见酸补碱、见惊补钙或镁”原则,分批输入液体。 ( 3)观察患儿前囟、皮肤弹性、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 ( 4)掌握输液速度,过快易发生心衰及肺水肿,过慢不能纠正脱水( 5)准确记录 24小时出入量,婴幼儿可用称尿布法计算排出量。 ( 6)保证静脉输液通畅,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液。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三)药物治疗的护理服用微生态制剂时与口服抗生素间隔至少 1小时以上。 (四)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互感染(五)加强臀部护理避免用塑料布或橡皮布包裹,及时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避免毛巾直接擦洗,清洁后涂 5%鞣酸软膏或 40%氧化锌油,保持会阴部及肛周皮肤干燥;局部溃疡时增加暴露部位或用灯泡照射。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六)对症处理1眼部护理2发热的护理3腹痛的护理 腹痛时按摩患儿腹部,严重者应用解痉药物。 4腹泻的护理 避免使用止泻剂,如洛哌丁胺。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七)密切观察病情1监测生命体征2观察排便情况3观察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紊乱症状案例患儿,男, 10个月,生后人工喂养。 因低热、频繁呕吐伴腹泻,为蛋花汤样大便 2天,每天 10余次,于 2009年 10月 3日就诊。 查体: ,患儿萎靡,方颅、前囟及眼窝凹陷,唇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差,四肢稍凉。 咽微红,心肺无异常。 腹软,无固定压痛,肠鸣音增强,肛周皮肤潮红。 门诊大便常规:少许黏液,脂肪球()。 血钠 132,血钾 ,1根据症状体征评估,您初步判断的临床诊断是。 2请列出患儿的护理问题、评估其脱水的程度及性质及提出应采取的护理措施第四节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一、小儿体液平衡特点1、体液总量及分布年龄越小体液总量占体重百分比越大,主要是间质液比例较高。 2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1)细胞外液: 阳离子总量 90%以上。 ( 2)细胞内液:以 K+、 K+是主要离子。 第四节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一、小儿体液平衡特点3水代谢特点( 1)水代谢旺盛:婴儿较成人对缺水耐受性差,当呕吐、腹泻时易发生脱水。 ( 2)不显性失水多。 ( 3)肾浓缩和稀释功能、排钠、排酸、产氨能力差,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中毒。 第四节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二、常用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一)非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和混合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5%和 10%葡萄糖注射液,不能维持渗透压,视为无张力溶液。 电解质溶液:氯化钠、氯化钾、碱性溶液等以及所配制不同张力的混合溶液(二)口服补液盐溶液( 度脱水。 第四节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三、小儿液体疗法(一)腹泻脱水补液液体疗法目的: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基本方法: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补(见尿补钾、见酸补碱、见惊补钙或镁)及三先(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 第四节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三、小儿液体疗法(一)腹泻脱水补液1第 1天静脉补液( 1)补液总量、溶液选择、输注速度,详见补液方案( 2)纠正酸中毒( 3)纠正低钾血症:脉补钾原则:见尿补钾或治疗前 6小时排过尿;每日补充氯化钾 3重低血钾者 4 6静脉补钾浓度 每日用量输入时间不小于 8小时,切忌静脉推注;治疗低钾血症持续 4 6天;能口服时改口服补充。 第四节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三、小儿液体疗法(一)腹泻脱水补液1第 1天静脉补液( 4)纠正低钙血症或低镁血症:低钙惊厥时用 10%葡萄糖酸钙(每次 1 2ml/大量 10 症状不能控制,可用 25%硫酸镁,每次 6小时一次,每日 3 4次。 第四节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