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精神科护理-蔡篮内容摘要:
新版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精神科护理-蔡篮 精神科护理第十一章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学习目标 1 描述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2 描述各类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 3 描述癔症的临床表现。 4 针对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案例 11患者,男性, 18岁,因反复思虑、计数、检查门窗 6个月入院。 患者自诉半年前因高考失利,逐渐出现反复回忆高考试题,明知已经无可挽回,可是仍控制不住地想题目应该怎么做,有时还反复考虑某些简单事情,如今天应该煮饭还是煮粥,出门应该穿哪双鞋,要不要带伞等,明知没有必要想这么多,但控制不住。 患者开始没在意,后发展为反复数高楼有多少层;数钱包里有多少张钞票;出门时担心被盗,反复检查门窗有没有关;晚上睡觉时反复检查煤气阀是否扭紧,每次都要检查 7、 8次才安心;患者曾试图停止这些无意义的行为,但如果不重复则烦躁不安,因上述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而来诊。 入院诊断:强迫症。 思考: 1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此例患者主要的精神症状是什么。 2 如何对患者主要的精神症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第一节 神经症的临床特点一、焦虑症(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1 遗传因素2 生化因素3 心理因素1 广泛性焦虑( 1)精神焦虑( 2)躯体焦虑( 3)觉醒度提高( 4)其他症状2 惊恐障碍(三 )治疗1 心理治疗( 1)健康教育( 2)认知治疗( 3)行为治疗2 药物治疗(1)苯二氮类( 2)抗抑郁剂( 3)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4)其他药物二、强迫症(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1 遗传因素2 生化因素3 脑病理学4 心理学理论5 其他因素1 强迫观念2 强迫行为(三 )治疗1 心理治疗2 药物治疗三、恐惧症(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1 遗传因素2 生化因素3 心理社会1 场所恐惧症2 社交恐惧症3 特定的恐惧症(三 )治疗1 行为疗法2 药物治疗四、躯体形式障碍(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1 遗传因素2 个性特征3 神经生理学4 心理社会1 躯体化障碍2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3 疑病障碍4 躯体形式(三 )治疗1 心理疗法2 药物治疗3 其他五、神经衰弱(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至今尚无定论 1 脑功能衰弱的症状2 情绪症状3 心理生理(三 )治疗1 心理疗法2 药物治疗3 其他六、案例评析 患者,女性, 25岁,因与人说话时脸红、心慌、发抖 6个月来诊。 患者自幼性格内向,不擅与人交往。 读书时多沉默寡言,从不主动回答问题,被提问则手足无措,面红耳赤。 患者自诉半年前从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出版社做编辑之后逐渐出现与人说话时脸红、心慌,不敢看人,尤其在面对领导时更为严重,全身发抖,手脚冰凉,感觉头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 有时开会汇报工作说话结巴,错漏百出,因害怕自己出丑,千方百计避免与人说话,与同事、领导讨论工作均在网络上打字沟通完成,拒绝参加公司聚会,平时午餐也不和同事一起吃,自己躲在楼梯里吃,因上述症状严重影响日常人际交往,导致很多工作完成质量差,经常遭受领导批评,患者深感痛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低落,近一周请假不上班,家人带其来诊。 问题评析: 本案例有如下特点,患者女性,青年人,性格内向,近 6个月进入社会工作后出现社交障碍,主要表现为与人说话时心慌、脸红、发抖,尤其在面对威信大的人,或参加会议等人多场合时症状更为严重,因症状影响,回避必要的社交场合,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社交恐惧症。 第二节 癔症的临床特点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至今尚无定论(一 ) 癔症性精神障碍1 癔症性遗忘患者2 癔症性漫游患者3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4 癔症性精神病(二 )癔症性躯体障碍1 癔症性运动障碍2 癔症性抽搐3 癔症性感觉障碍(三 )治疗(一 )心理治疗(二 )药物和物理治疗四、案例评析 患者,女性, 25岁,因反复离家出走 4月余入院。 家属代诉患者于 4个月前与家长吵架后离家出走。 当时家人发现患者失踪,未找到其留下任何字句,家人到处寻找,并报案。 3天后患者自行返家,问其去哪儿了。 干什么了。 患者一脸茫然诉不记得自己出走过,只记得清醒时身在邻村的汽车站。 因患者无任何损伤,家人未带其就医。 近两个月患者在与家人争执后又出走 2次,情况与第 1次类似,其中 1次是被邻居发现其在邻村大街上闲逛,当时上前与其打招呼,患者还是不记得之前的情形。 问题评析: 本案例有如下特点,患者为青年女性,文化水平低,性格内向,每次发病前都有与家人争吵的诱因,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无意识的漫游,自行出走到邻村,并在那里生活数天,之后自行返家,对自己出走经历毫无印象。 辅助检查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疾病。 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癔症性漫游症。 第三节 神经症与癔症患者的护理一、护理问题 二、护理措施(一 )生理功能方面(二 )心理功能方面(三 )社会功能方面(一 )安全护理(二 )神经症护理措施1 生理功能方面2 心理功能方面3 社会功能方面(三 )癔症发作时的护理(四 )健康教育三、案例评析 患者,女性, 45岁,因失眠、头痛 10年、症状加重半个月而入院。 患者自述 10年前因工厂倒闭,下岗在家后开始出现失眠,自觉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差,学习再就业工作技能时总是无功而返,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为此多次到处求医,病情时好时坏。 近来自觉胃部不适,食欲差,焦虑不安,有时更是彻夜难眠,怀疑自己得了绝症而主动求医。 问题评析: 患者痛苦感明显,主动求医,入院后一直焦虑不安,要求医生认真检查身体,明确其有无绝症。 其护理问题有焦虑,睡眠障碍,个人应对无效。 主要护理措施:耐心安抚患者,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相告(无绝症),消除其焦虑情绪;给予药物辅助睡眠,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多主动与患者沟通,教会患者肌肉放松的方法,减低患者对不适体验的过分关注,患者稍有进步则予以鼓励,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 简述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2 强迫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 3 癔症可分为哪两种临床类型。 4 癔症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5 简述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要点。新版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精神科护理-蔡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