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护理课件-罗琼,陈晓斌内容摘要:

新版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护理课件-罗琼,陈晓斌 第八章 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护理三级预防社区疾病监测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处理免疫预防目 录1了解疾病监测的概念。 2熟悉社区疾病监测的基本步骤。 3掌握三级预防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接种免疫和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 4能针对社区人群开展三级预防工作;能绘制疾病监测统计表,并能计算疾病常见监测指标;能对社区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进行报告和应急处理;能为社区人群有效实施计划免疫;能对社区主要传染病开展预防工作。 学习目标一级预防 :亦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这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根本措施。 一级预防的一般措施有:(一) 健康促进1. 健康教育2. 自我保健3. 环境保护和监测(二) 健康保护指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 :即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疾病的初期为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亦称“三早”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级预防的一般措施有: 1. 定期开展健康检查、疾病普查或筛查以及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2.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向社区人群传播健康知识,使人们认识疾病,有病早治,同时也向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技能的传授,教育人们开展疾病的自我检查。 3. 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诊断方法和技术。 三级预防 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亦称康复治疗,是在疾病的临床期为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疾病监测 :即长期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资料和疾病影响因素,找出该地区主要的卫生问题,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便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区疾病监测(一)设计 1. 明确目的 该研究拟解决什么问题。 2. 选择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 3. 确定样本量 其大小可凭经验,查表和计算获得。 4. 确定研究项目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与目的有关的项目,并可制成调查表。 (二)收集资料 1. 方法 检测、访问(询问、问卷、信访、网上调查等)。 2. 要求 准确、完整、及时、清楚、盲法。 (三)资料整理 通过整理,使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分析。 1. 检查核对完整性、准确性 2. 分组归类或编码输入计算机社区疾病监测 基本步骤(四)资料分析 算各种统计学指标( 1)平均数、率 集中趋势的指标。 ( 2)级差、方差、标准差 离散趋势指标。 ( 3)标准误 抽样误差指标。 2. 统计推断,用样本信息去推断总体特征( 1)用样本统计量去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 ( 2)假设检验:对样本所属总体提出某种假设,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统计量的大小作出是否拒绝此假设的判断。 3. 统计联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其目的是寻找事物或现象间的关系。 社区疾病监测 基本步骤 用表格的形式将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表达出来。 1. 统计表的一般格式 1)标题:简明扼要说明表的内容。 写在表的上端正中,如有两个以上表格,在标题前应该写上表序。 ( 2)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分别说明表内同一横行和同一纵行数字的含义。 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 标目的设计排列是绘制统计表最关键的环节,既要概括全面,又要简明不重复。 ( 3)线条:线条不能过多,横标目之内不应有线条。 除了顶线、标目线和底线外,其余线条均可省去。 ( 4)表内数字不能留空白,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不同数字按小数点位置对齐,表内数字如要说明可在其右上角打星号,再在表体下方说明。 社区疾病监测 统计表 1. 发病率( 病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某暴露人群发生某新病例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2患病率( 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病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之比,是衡量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人群中某种疾病存在多少的指标。 3病死率( 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是主要用来衡量疾病严重程度和考核治疗效果的指标,主要用于急性病。 社区疾病监测 常用的疾病监测指标 4生存率( 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经过一定时间( 观察,某病患者(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者)中存活人数所占的比例。 5死亡率( 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地区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它是人群死亡水平总的度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群健康状况的重大变化。 社区疾病监测 常用的疾病监测指标(一)传染病报告1. 传染病的分类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2. 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二)中毒事件报告1. 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 职业中毒事件报告( 1)一般职业中毒事件( 2)重大职业中毒事件3. 环境卫生突发事件报告( 1)饮用水突发事件( 2)公共场所突发事件( 3)大气环境突发事件( 4)化妆品突发事件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处理 传染病疫情与中毒事件的报告(三)突发卫生事件的报告 1. 某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 2. 重大中毒事件 3. 人群中发生群体性疾病 4. 重大的群体性医院内感染和医疗活动有关的重大事件等(四)特殊疫情、病情报告 受自然灾害影响地区的医疗机构按照救灾防病紧急时期实施的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严密监视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强化对传染病(包括疑似传染病)、群体性疾病和各种中毒事件的监测管理,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处理 传染病疫情与中毒事件的报告(一)应急处理内容 1. 病人诊治 2. 防止疫情蔓延 3. 现场调查、现场处理(二)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要点 1. 肠道传染病 2. 呼吸道传染病 3. 自然疫源性疾病 4. 食物中毒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处理 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计划免疫: 是根据人群免疫状况与疫情监测分析,即有针对性地按一定的顺序将生物制品(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对某种传染性疾病产生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预防该传染病的目的。 (一)疫苗 1. 减毒活疫苗 2. 灭活疫苗 3. 基因工程疫苗 4. 亚单位疫苗 5. 合成疫苗(二)免疫程序 实施计划免疫首先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即给什么人、什么时候接种什么疫苗,以充分激发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最佳效果。 免疫预防 计划免疫(三)社区计划免疫实施 1. 宣传组织工作 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 2. 接种前准备 包括接种环境、接种者、接种用物和受种者的准备。 3. 现场接种(四)疫苗接种反应及护理 1. 一般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表现( 2)一般反应处理 2. 异常反应及处理( 1)异常反应表现( 2)异常反应处理 3. 接种事故及处理( 1)常见接种事故( 2)接种事故处理免疫预防 计划免疫(一)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儿童最常见的传染病。 常见的有流感、水痘、猩红热、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途径传播,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病。 (二)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其主要通过病原体污染水、食物或通过苍蝇、蟑螂污染食物,或通过不洁的餐具、污染的手等传染。 (三)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戊型肝炎为消化道传播,预防措施参考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 (四)艾滋病的预防(五)结核病的预防(六)狂犬病的预防免疫预防 主要传染源预防思考与训练国 传染病防治 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 )A鼠疫、霍乱B鼠疫、乙肝C鼠疫、艾滋病D霍乱、艾滋病E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2用食盐加碘的方法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属于(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四级预防E五级预防3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6小时内B 8小时内C 10小时内D 12小时内E 24小时内思考与训练4计划免疫接种反应中度反应是( )A局部反应红肿直径的大小 热(腋温) B局部反应红肿直径的大小 热(腋温) C局部反应红肿直径的大小 热(腋温) D局部反应红肿直径的大小 热(腋温) E局部反应红肿直径的大小 热(腋温) 5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 +( )A 5 10B 2 8C 2 20D 5 20 E 0 1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