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保人员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此资料来自 格品的產生,因為手指的油脂會致使生銹,擠壓也會導致變形,產生不合格品前,我們應先通過實際樣品或實驗來分析並找出工 作中可能出現的不良之原因。 只有充分了解了這些具體原因,才能避免產生不合格品之不必要因素。 研究以往不合格品之原因,傾聽技術工程師就品質重要論題之演講,對我們同樣有益。 42 作業標準化(作業規範) 要生產最小分散之產品,無論甚麼時候由誰完成,都應保持每個製程和程序之一致性。 一個人的口頭說明和記憶並不總是可信的,因此我們必須規範它們成為“作業規範”。 不用想像來描繪,這點很重要。 我們應實際地找出工作之必須方面,然後把它們作成如“作業規範”。 工作職場的品質管制從作業規範開始。 如有更好的方法或情況的改變應修 正作業規範,用必要的圖例來製作易懂的作業規範,同時應該放在容易取得參考的地方。 43 充分的教育訓練 “你知道怎樣焊錫嗎。 ” “你知道焊錫不良是何時及怎樣產生的嗎。 ” “你能否完美而無缺陷的作好銲錫。 ” 要把事情做得完美需有三個步驟 “知道 (To know)”、“懂 (To understand)”、及“能做 (To be able to)”。 要達到第三個步驟或是成為一個專業作業員,嚴格的訓練確實有其必要性。 因此,最基本的從工作職場的操作開始,我們就應接受訓練直到能生產出優良產品為止。 現在我們來思考品管 ~ “你知道品管是甚麼嗎。 ” “你了解執行品管作業時,哪些部份是較難推動的。 ” “你能否成功地執行品管嗎。 ” 44 在製程中建立品質 有人說“我們的產品是經過嚴格檢驗的,絕對可靠”,這種說法對嗎。 先產出一大堆不合格品,然後經過嚴格的檢驗挑選,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首先,我們應建立一個不產生不合格品的有效體制。 再說,有些產品特性根本不容許全數檢驗(如:燈泡的壽命)。 產品品質基本上應該是在每個製程得到保證的。 當然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我們應該透過全數檢驗來確保所有生產品的品質,但我們應意識到檢驗只是在作挑選,而不 能建立品質。 45 瞭解檢查的基本功能 不合格品既然不可避免,然而為保證品質,檢驗就有很大的作用。 檢驗不是測試,但它應有三個要素: 1. 建立明確的判定標準。 2. 藉由檢測來評估品質 3. 將檢測結果與標準作比較,判定允收還是拒收。 我們有時出錯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判定標準。 檢驗結果和數據應作為原來製程改善之 第 11 页 共 24 页 此资料来自 依據。 而檢驗有兩種形式:全數檢驗和抽樣檢驗;前者通常用於製程檢驗,後者主要用于進料 /出貨檢驗。 全數檢驗: △ 如果要保證每件產品的品質 △ 納入了大批不合格品 △ 檢驗成本低,可以全檢產品 抽樣檢驗 △ 為減少檢驗成本,從部份樣品中評估品質水準,進而判定是否會給客戶或製程帶來重大風險。 46 模治具、設備與檢驗儀器的管理 我們的工作職場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機器和測試儀器。 今天、通過電氣設計之機器被廣泛地自動化操作。 但是如果這些機器操作條件不對,同樣會產生大量的不合格品,簡單的模治具用久了、磨耗了,也很可能產生大量的不合格品。 如果測試儀器錯誤,整個品保體系就毫無意義。 我們必須確立點檢制度,決定每樣工具和機器之重要查檢點,準備點檢表,以便定期查檢。 在儀器錯誤出現問題前,我們需建立制度以便預防。 47 “防呆” (Fool Proof)觀念的提昇 我們總是盡力做好,但我們不是全能的而且也不可能事事完美,總是有時會出錯。 但是,假如 100 個人,每個人犯 1/100 的錯,就意味著總共有將近 100% 的錯。 所以必須考慮設計若干裝置以便在我們發生錯誤時,立即警示或暫停機械操作。 這就叫做“防呆”,並且如果全體員工都盡力去改善工作,我們就會大大地減少由於粗心而造成的不良,我們就會取得很大的進步,事實上,這種活動在很多公司已經相當成功。 例如:產品的包裝中小的附屬零件,如說明書或保證書都可能被遺忘。 為預防這類 事情的發生,在每個零件外箱上安裝按鍵開關 (Touch Switch),假如當作業員拿起這些零件而沒有依序觸動每個開關或是忘了觸動開關時,擋板就不會被掀開 ,而阻止紙箱繼續流動。 48 對異常現象應快速反映 在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容易注意到異常現象,但如果它們不直接影響生產,經常會被忽略。 如果不把這些異常現象報告給主管,經常會帶來很大的損失。 例如:要把螺絲鎖入塑膠零件,作業員感到有些困難時,於是他就自行調整氣動扭力起子的空壓,以便繼續他的工作。 但事實上,其真正原因乃是模具之 PIN 斷裂,導致塑膠孔變得 淺些。 然而,幾個月以後,由於螺絲殘留應力() , 導致塑膠破裂,這些產品也就變成了不合格品了。 △ 如果發現異常現象,應馬上向上司報告。 △ 如果發現異常現象,追溯並找出真正原因。 △ 如果問題較嚴重,要通知相關部門採取措施,直到作出重檢或暫停出貨的決定。 △ 對改善對策採取行動的速度,反映出貴單位品管的水準。 第 12 页 共 24 页 此资料来自 第五章 品管圈活動的展開 51 建立人性化的工作職場 一個品管領域頗有成效的女工在公司的品管會議上告訴我們,“等我將來有了小孩,我會把我深刻的印象告訴他(她)。 ”為甚麼會給她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呢。 沒 有親身經歷是不容易理解的。 但我們可以想像,她之所感到滿意,是因為她靠自己的能力投入而取得的成就,也因為公司全體員工對品管效果是有了認識。 品管活動之必要性不僅僅在於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在於每個人發揮自己的智力,用好的觀念去參與,使自己的工作職場變得更好。 通過這種品質活動,每個人都會感到有參與的價值。 52 QC手法與品管圈的關係 那麼,品管圈是如何發揮其效能的呢。 首先必須要學習。 我們必須學習有關改善工作職場,統計技術的認識。 希望此書能有助於了解這些基礎,它同樣 對國內外的其他公司之品質活動範例之分析也有用,因為品管活動在日本、美國、歐洲和東南亞都切實地得到推行。 53 組織編成與領導者的選任 品管領域的活動最主要的觀念在於工作職場全體人員的自願參與。 因此,希望某人出來領導這個團體,積極支持他所在部門的工作,幾個或十來個人就可以組成這樣的品管組,如果都屬於同一部門,有著同樣的活動就更容易激勵活動的開展。 如果部門的全體人員都願意參與,這意識著領導是相當出色的,活動也就變得積極了。 當然,高級領導的關注與支持對品管活動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54 設定目標與活動展開 從 學習品管開始,品管活動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達到了一定水準就需確立活動目標。 剛開始的時候,最好從日常熟悉的問題中選擇目標,如“預防零件掉落”,以便較容易同他們合作。 根據組織的情況建議一團或幾團開一次會,最好離下次會議的時間不要太長,以免影響活動的順利開展。 最好在工作職場開會,因為他們才有強化的話題。 活動應該安排能使每個人都能發揮作用,這樣全體的意思才會被採納。 主管和全體員工對活動的支持是非常需要。 55 歸納與發表 當改善行動進行到最後,要比照最初的情況來確認效果。 如果有必要再提高效果,就繼續行動。 如果 得到了滿意的效果,就總結行動的過程。 這一點對每個人的績效很重要。 把結果呈報給主管,舉行品保會議時準備並參考。 為作好充分準備,每個人都要有所行動,要準備圖表、實際樣品、練習介紹方法,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被人理解與接受。 希望此書能輔佐你工作職場生動的品管活動。 第 13 页 共 24 页 此资料来自 ======================================================================== Chapter 1 Let39。 s proceed Quality Control 11Basic principle of Matsushita Electric, and our responsibility. Our pany policy, and also our responsibility are to provide an abundance of excellent electrical appliances to enrich people39。 s life everywhere. When our products, that are made by each one of us, are weled and pleased by the people of whole world, it represents that our pany policy is achieved, it is great pleasure of ourselves. Objectivesbasic business principles To recognize our responsibilities as industrialists, to foster progress, to 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 of society and to devote ourselves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world culture. 12 Excellent Merchandise Excellent Merchandise, that is weled and by the people of whole world is,... (1) Excellent Quality, ⊙ Excellent performance, ⊙ Easy and fortable operation, ⊙ Excelle。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