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急重症护理学-李世胜内容摘要:
绪论 急重症护理学-李世胜 急重症护理学北 京 出 版 集 团 公 司 北 京 出 版 社第一章 绪 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 急重症护理学发展史2熟悉 急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及研究范畴3熟悉 急重症护士应具备的素质4 掌握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急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它具有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涵盖了临床各科常见的急重症的救护理论及常用急救、监测技术。 急重症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独立出来,是当代护理学的一门重要新兴学科。 内容 现代急重症医护学的起源 我国急重症护理事业 知识小卡片 院前急救 急诊科抢救 危重病(症)救护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急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概念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一、 急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管理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业务水平应变能力四、急重症护士必备素质一、急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急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于 19世纪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 年代。 1854 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南丁格尔率领 38名护士前往战地医院对英国伤病员进行救护,在短短 6个月的时间内收治了 6万余名伤病员,并且使死亡率由 42下降到 2,这充分说明了急重症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伤病员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 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大流行,许多患者伴有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集中辅以 “ 铁肺 ” 治疗,配合相应的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 “ 监护病房 ”。 20世纪 60年代,由于电子仪器设备的蓬勃发展,如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的应用,使急重症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也得到相应发展,进入了有抢救设备的新阶段。 到了 20世纪 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建立。 我国急重症护理事业 我国的急重症护理事业也经历了从简单到逐步完善形成新学科的发展过程。 在早期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 20世纪 70年代末期,心脏手术的发展推动了心脏术后监护病房的建立,以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 20世纪 80年代来,随着国家相关文件及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重症护理学在全国各地的兴起和发展。 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广州成立了急救指挥中心。 各医院也先后建立了急诊科和 救医疗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由院前急救、急诊科 (室 )、重症监护室构成,拥有现代化的急救车、抢救仪器设备和灵敏的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使抢救半径缩短在 5千米左右。 二、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急重症护理学研究范畴包括 : 院前急救 急诊科抢救 危重病 (症 )救护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急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等内容。 急重症护理学范畴 (一)院前急救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它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未进入医院急危重症患者实施现场和送院途中的救护,转院患者的途中监护与救治;参与灾难、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参与大型社会活动、重要外宾的医疗预防。 它具有紧急、体力强度大、急救环境和条件差,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特点。 急重症护理学范畴 (二)急诊科抢救医院急诊除了需要独立成区和配备合格的装备外,还需要组建一支具有足够固定编制及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同时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可行的制度,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救护目标。 急重症护理学范畴 (三)危重病 (症 )救护危重病 (症 )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患者,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护理。 其研究范围主要有:危重患者的监护与治疗; 备的配备与管理;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研究如何建立、充实和完善高质量、高效率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急重症护理学范畴 (五)急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随着急重症护理学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众多急危重症患者对急救技能的高水平需求 ,提高抢救成功率,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首先要组织现有护理人员学习急诊医学和急重症护理学,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应有计划地组织急诊医学讲座、急救技术培训等急救专业学术活动,提高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急重症护理科学研究及情报交流工作,使急重症护理学教学一科研一实践紧密结合。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概念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室)诊治、重症监护病房( 治和各专科的 “ 生命绿色通道 ” 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室)和 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急救网络的形成应具备以下要求: )应设有一个急救中心(站)和急救指挥中心以及分布合理的急救分站,能在短时间内下达命令,调集足够的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接受医院 ” 急救网络,即一级网络由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组成,可收治一般伤病患者;二级网络由各区、县医院、大型厂矿医院组成,可收治较重的伤病患者;三级网络由市级综合性和教学医院组成,可收治病情危重且较复杂的伤病患者。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应包括:1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通讯网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全国 120急救电话的收接畅通和充分利用各种有线、无线通讯器材来进行联络、指挥、调度是不可缺少的。 2现场救护 组织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业务精良的队伍。 能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等技术;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以及常见急症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猝死和急性脑血管疾病等应急处理;掌握监护、急救设备如心电监护、心脏电除颤仪、起搏器、气管插管等使用方法。 3 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 标准装备的救护车、飞机等已不是单纯的运送患者的工具,也是抢救患者的 “ 流动急诊室 ”。 我国目前最常用的运输工具是救护车。 4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 经过院前初步救护的患者,送入到符合急救网络条件的、最近的医院,进一步接受诊治、抢救和留院观察。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三)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1. 第一目击者 参与实施初步急救,并能进行正确呼救人员。 2. 急救医护人员 救护车上配备的合格的急救人员,参加现场及运送途中的救护。 3. 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伤病员送到医院,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确定性治疗。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1建立院前急救通讯网络;2改善院前急救运输工具;3组成现场急救人员和保障物资供应;4组织现场救援行动与转运;5开展社会急救工作;6加强医院急诊科(室)的建设,提高应急能力;7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8战地救护,包括通气、外伤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等。 四、急重症护士必备素质 急重症护理工作复杂多变、千头万绪,医护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救护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这就因此要求急重症护理护士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敏锐的思维,冷静的头脑,娴熟的技术,还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协作精神,能不断更新护理信息和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急救护理水平及抢救成功率,推动急救护理和相关学科的发展。 必备素质一、职业道德急重症护理护士要热爱本职工作,自觉以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树立 “ 时间就是生命 ” 、 “ 抢救就是命令 ” 的观念,做到急患者所急,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人于危急之中。 用满腔的热忱服务于患者,不计较个人得失,视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一切以患者的利益、医院的利益为重。 必备素质(二)心理和身体素质护理人员要保持稳定的、良好的心境;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精力和耐心去帮助、护理患者。 急重症护理工作责任大、任务繁重、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体力强度大,所以要有健康的体魄要发扬不怕苦、脏、累的 “ 连续作战 ” 精神,齐心协力地抢救患者。 必备素质(三)业务水平急重症护理工作范围跨度大,涉及多学科,且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综合性医学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急救意识,要熟练掌握急救程序、急救技术、常用监护和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的使用与气管内插管等)的操作,能迅速的对病人的病情做出评估,并准确的配合医生抢救治疗。 (四)应变能力护士应养成对急救工作的特殊敏感性,要思维敏捷,头脑冷静,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必备素质(五)管理、沟通能力急重症护理护士的管理能力包括急救器材、药品的管理和急救过程中的动态管理。 护士每人都应参与急救药物、器械的管理,并且做到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检查、定期消毒,每班交接,保证急救药物与器械处于备用状态,每周检查仪器性能并记录。 由于急救工作范围大,服务人群杂,涉及部门多,护士在参与救护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排除护理中的各种障碍,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故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保证急救工作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因素。 必备素质(六)协作精神一个好的急重症护理人员只有较强的个人工作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在抢救过程中,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需要积极地整体参与,彼此之间应默契配合、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和密切协作,才能提高急救成效。 必备素质(七)总结经验、更新知识急重症护理人员需要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研究与创新,培养良好的急救护理意识。 另外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急重症护理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大,护理人员应通过多种途径如上网查新、参加专科学习培训、参加护理学术交流等,了解和掌握医学领域的新进展,以指导急重症护理工作。 必备素质 今天我们对急重症护理人员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逐步成为专科护士。 专科护士( 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专门从事专业护理的人员,如监护室护士、急诊护士、手术室护士、导管室护士等。 专科护士不同于一般护士,其工作任务是:利用某一专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教育;对同业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并对其护理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向咨询者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并将其成果运用于护理实践;参与护理质量及效果的考核评价工作和成本效益的核算工作。 他具备有临床专家、协作者、教育者、临床顾问、研究者和管理者多重角色,是我们培养的目标。 北 京 出 版 集 团 北 京 出 版 社。绪论 急重症护理学-李世胜
相关推荐
此资料来自 格品的產生,因為手指的油脂會致使生銹,擠壓也會導致變形,產生不合格品前,我們應先通過實際樣品或實驗來分析並找出工 作中可能出現的不良之原因。 只有充分了解了這些具體原因,才能避免產生不合格品之不必要因素。 研究以往不合格品之原因,傾聽技術工程師就品質重要論題之演講,對我們同樣有益。 42 作業標準化(作業規範) 要生產最小分散之產品,無論甚麼時候由誰完成
绪论与细胞-正常人体结构课件-雷良蓉,胡捍卫 正常人体结构 是医学生进入学校首先要学习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 在医学中 1 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学习任务 1:绪论、细胞绪论的学习目标: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 定义 ,说明其在护理中的地位,解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内脏的 概念。 熟悉:正常人体结构的 方位术语。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 学习方法 学好正常人体结构。
托方提出质询的权利 ──有要求受托方修改任务执行成果和修正任务执行计划的权力 ──有对方案、报告作出最终认可结论的权利 ──有对受托方未履行保密责任而给委托方带来损失予以追索经济赔偿(以顾问酬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3 页 共 4 页 金为限)的权利 义务 ──有如实提供公司资料并对真实性负责的义务 ──有向受托方提供工作便利的义务 —— 有按照项目建议书之约定派出人员参与工作的义务
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 专业技术 职业选择时,主要注意工作的实际技术或职能内容。 即使提升,也不愿意到全面管理的位置,而只愿在专业技术职能区提升。 在本技术区内达到 最 高 管 理 位置,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 工程技术、财务分析、信息技术 专业工程师→项目经理→工程管理部副经理→工程管理部经理→副总工 程师→总工程师 出纳→会计→计财部副经理→计财部经理 行政事务 依赖组织
o the CEO with our preliminary answer to his or her question within the next half an hou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pose typical problems that you could expect in case interviews. The case you
岗位评估 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估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目标是明确各岗位的核心职能;根据核心业务流程制定出规范化的各个岗位的岗位描述;同时根据各岗位对企业 的贡献和重要性,划分出岗位等级,形成完整的职位体系。 北大纵横拟根据部门职责与核心业务流程,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明确各岗位的关键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