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新版精神科护理-蔡篮内容摘要:

绪论-新版精神科护理-蔡篮 精神科护理第一章 绪论学习目标1. 描述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 2. 描述精神医学的发展简史。 3. 描述精神科护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4. 能用实例说明精神科特殊护理的内容。 5. 理解精神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精神科护理学是以临床精神医学为指导,以一般护理学的理论原则为基础,结合精神障碍的具体特点,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研究和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恢复健康以及研究和帮助人保持健康和预防精神障碍的一门学科。 主要任务 1 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科学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2 研究和实施接触、观察精神病患者的有效途径 3 研究和实施对各类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各种治疗的护理 4 研究与实施怎样维护患者的权利与尊严 ;培养和训练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5 研究与实施怎样在精神科治疗机构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协助诊断 6 研究与实施在患者及家庭、社区中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第一节 精神医学发展简史我国 尚书 微子: “ 我其发出狂 ” ,表明在殷末 (约公元前 11世纪 )已有 “ 狂 ” 这一病名。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学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对精神症状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将之归类为“ 狂 ”“ 躁 ”“ 谵妄 ”“ 癫 ”“ 痫 ” 等,并概括地论述了这类疾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与症状。 此后一千五百余年,我国精神病学基本上是沿着这条思路缓慢地向前发展。 国外 古希腊最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将各种病态的精神兴奋归于一类,称为躁狂症,而将相反的情况称为忧郁症,这是精神病理现象最早的概括和分类。 中世纪 (从公元 5世纪到 17世纪 )的欧洲封建社会,神学、迷信、巫术和占星术等反科学势力占压倒优势,医学几乎完全由教会及巫师所把持,精神病患者遭到残酷的迫害。 因此,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发展。 国外 19世纪 ,精神病患者开始进入医院接受照顾与治疗。 这段时期,精神病学的临床与理论研究也逐渐繁荣起来,尤其是 19世纪末与 20世纪初,一大批卓越的精神病学家脱颖而出,如 “ 现代精神病学之父 ” 克雷丕林,“ 描述性精神医学 ” 1953年精神药物发现 ; 19世纪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出现。 20世纪 30年代先后发明了电休克和胰岛素休克疗法。 20世纪后期之后,提出了新的疾病模式,精神医学已由过去的器质论、心因论演变为所谓的综合论。 第二节 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欧美精神科护理的发展过程萌芽期 有组织的护理起源于中世纪时罗马天主教教会对十字军伤兵的照顾,当时以护理穷人为主。 成长期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精神科护理在教育、角色功能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成熟期精神科护理在专业的领域里向前跨进一大步,进入了整体性护理的新阶段第三节 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一、护理工作的内容(二 )安全 护 理(三 )饮 食 护 理(四 )睡眠 护 理(六 )保 证医嘱 的 执 行 (五 )个 人卫 生 护 神科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三 )心理素质 (二 )专业素质(一 )职业素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