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五官科护理课件-蒋小剑内容摘要:

眼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五官科护理课件-蒋小剑 第三章眼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北 京 出 版 集 团 北 京 出 版 社全国高职高专教材 五官科护理学1了解眼部检查方法及护理配合2熟悉视功能检查方法及护理配合3掌握眼底荧光造影术及眼底激光治疗的护理配合4掌握准分子激光手术和光动力疗法的护理配合5. 学会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学习目标全国高职高专教材 五官科护理学预习案例【 案例 3: 患者张某,女, 58岁,因双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半年,于 2010年 09月 15日由家属陪伴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于 1月前在本院行“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术”,查: ,分 ,分 ,8科检查测视力:右眼 光反射稍迟钝,眼底示:视乳头边界色淡,视网膜散在大量微血管瘤及激光斑,并可见黄白色渗出及白色棉绒斑,黄斑部水肿明显,中心凹反应未见。 主管医生为其拟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思考:全国高职高专教材 五官科护理学(一)眼科常用诊疗技术和护理配合(二)眼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第三章眼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全国高职高专教材 五官科护理学第一节 眼科护理工作制度一、眼部检查眼科检查应在良好照明系统下进行,可在自然光线下进行,也可在手电筒照明下进行,是眼病诊断的主要依据,需按一定顺序进行,先右眼后左眼,由外到内,由前到后,可避免遗漏某些病变。 在患有传染性眼病时,则应先检查健眼,后检查患眼,以避免交叉感染。 检查患儿时,护士或家长配合将患儿手足及头部固定后,再进行检查。 (一)眼附属器检查1眼睑 眼睑位置、闭合功能、眼睑形状、运动、对称性、睑裂大小、眼睑皮肤颜色、光泽、肿胀、瘢痕、新生物;睫毛有无倒睫,根部有无充血、鳞屑或溃疡;眼睑触诊则判断是否有压痛、水肿、气肿、新生物等。 2泪器 观察泪腺部位的颜色、形状、有无红肿、新生物等,泪小点位置、开口大小,泪囊区有无红肿压痛或瘘管,挤压泪囊有无分泌物自泪小点返流。 判断泪道有无阻塞及阻塞的部位可行泪道冲洗。 3结膜 在照明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检查,按顺序分别检查上下睑结膜、上下穹隆结膜、球结膜内外眦部和半月皱襞。 嘱患者双眼放松,将眼睑上、下翻转观察有无充血、乳头肥大、滤泡增生、瘢痕、溃疡、睑球粘连、分泌物潴留,有无异物等。 4眼球位置及运动 观察眼球位置、眼球大小,有无眼球震颤和斜视、有无突出或内陷。 检测眼球突出方法可用 国人眼球突出度正常平均值为 12 14眼球差值不超过 2察眼球运动时,嘱受检者向左、右、上、下及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八个方向注视,以了解眼球位置,运动有无障碍。 触诊了解眼球搏动情况。 5眼眶 观察两侧眼眶对称性、形状、大小等,眶壁与眶缘有无压痛、缺损或肿物。 (二)眼前段检查检查眼前段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利用聚光手电筒配合放大镜进行检查;一是裂隙灯显微镜及一些附件进行检查。 检查的一般顺序为:巩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 1巩膜 观察有无黄染、充血、结节、隆起及压痛。 2角膜 观察角膜形状、直径大小、弯曲度、透明度及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异物、新生血管及混浊(瘢痕或炎症);角膜感觉、角膜后沉着物等。 检查角膜上皮有无缺损或溃疡,可用无菌的 1% 2%荧光素钠溶液滴于下穹窿结膜囊,或用灭菌的荧光素钠滤纸置于结膜囊内进行染色。 在裂隙灯显微镜下通过钴蓝色滤光片观察,正常角膜不着色,如果角膜上有黄绿着色,其着色区域反映上皮缺损或溃疡的部位、范围。 3前房 观察房水有无混浊、积血、积脓以及前房的深度。 4虹膜 观察颜色、纹理,有无新生血管、虹膜萎缩、结节和色素脱失,有无前粘连(与角膜粘连),后粘连(与晶状体粘连);有无根部离断及缺损,有无震颤等。 5瞳孔 观察瞳孔形状、大小、位置、对称情况、边缘是否整齐及反射。 正常成人瞳孔在自然光线下直径约为 4儿及老年人稍小。 检查瞳孔的各种反射对于视路及全身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6晶状体 观察透明度、颜色、位置、形态及异物等,必要时散大瞳孔检查。 (三)眼后段检查眼后段是指眼球内位于晶状体以后的部位,包括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盘,常用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在暗室里进行检查。 观察玻璃体有无出血、混浊,视网膜、脉络膜有无出血、水肿、脱离等,视神经盘有无水肿、萎缩等。 (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裂隙灯显微镜(图 3眼科最常用的检查工具之一,可放大 10 16倍,协助眼病的诊断或治疗。 在暗室中,使患者头部舒适地固定于颌架上,调整好裂隙灯显微镜高度,患者眼部正好位于观察平面。 打开光源,检查者左手撑开患者眼睑进行检查,常用的是直接照明法,即将灯光焦点与显微镜焦点联合对在一起,将光线投身的结膜、巩膜、角膜或虹膜上,可细微地观察该部位的病变。 根据观察的需要可调节裂隙的宽度、光线强度和投射角度,一般光源投射角度与眼球成 30° 60° ,光线越窄,切面越细,组织层面越分明。 全国高职高专教材 五官科护理学图 3裂隙灯显微镜全国高职高专教材 五官科护理学(五)直接检眼镜检查法直接检眼镜为眼科最常用的检查工作之一,检查所见眼底的正像,放大约 16倍。 在暗室中,患者取坐位,朝正前方注视。 检查双眼时一般先检查右眼,后检查左眼。 检查右眼时,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用右手持检眼镜,用右眼观察,检查左眼时则相反。 首先检查屈光介质有无混浊,将镜片拨到 +8 +10D,距被检眼 10 20检眼镜灯光射入瞳孔,如屈光介质混浊,则红色反光中出现黑影,此时嘱患者转动眼球,如黑影移动方向与眼动方向一致,表明混浊位于晶状体前方,如相反,则位于晶状体后方,如不动则为晶状体混浊。 然后进行眼底检查,让患者双眼平视前方,昼将检眼镜靠近被检眼前,将镜盘拨到 0处,如有屈光不正,调拨镜片至看清眼底为止。 要检查周边部眼底,可嘱患者向各个方位转运眼球,同时检眼镜也随之作相应倾斜进行检查。 检查完毕,关闭电源。 (六)眼压测量法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眼压测量是青光眼诊治的重要项目之一,眼压的正常范围为 10 21眼压测量方法分为指测法和眼压计测量法。 1指测法嘱患者睁眼向下注视,检查者以两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固定于被检查者前额,两手示指尖放在上睑皮肤上,两指交替轻压眼球,体会波动感,估测眼球的抵抗力,判断眼压的高低。 正常值记录为 度、中度和重度增高分别记为 T+1、 T+2和 T+3,轻度、中度和重度降低分别为 压计使用前应先校正,使其在测试板上指针指示“零”点;眼压计使用前后与受检眼接触部位应予表面消毒;检测者不地向受检眼加压;要考虑巩膜硬度的影响,必要时校正眼压。 3非接触式眼压计( 量法此测量方法不直接接触眼球的,其原理是利用可控的空气脉冲,将角膜中央部恒定面积压平,通过监测系统感受角膜表面反射的光线和压平此面积所需的时间测出眼压值。 避免了直接接触角膜而引起的交叉感染及可能对角膜造成的损伤,但眼压的准确性在 8 40压平眼压计测量法学用 安装在裂隙灯显微镜上测量,根据压平角膜一定面积所需的压力来测算眼压,在测量时仅使角膜压平而不下陷,所以不受球壁硬度的影响,准确性较 国高职高专教材 五官科护理学二、视功能检查视功能检查包括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如视力、视野、色觉、暗适应、立体视觉、对比敏感度)及视觉电生理检查两大类。 (一)视力视力即视敏度,反映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视觉敏锐度,故亦称中心视力,是最主要的视功能,正常人视力一般在 分为远视力及近视力1远视力检查法标准的照明,受检者距离视力表 5m,如空间小于 5m,可使用平面反射镜,距离 量时用小板遮盖对侧眼,先查右眼后查左眼,由上向下指示视标,受检者在 3秒内说出或指出字符的缺口方向,能完全正确认清的最小视标的那一行,其旁的数字即为该眼的视力。 如被检者在 5米处不能辩论最大视标(相当于 则让其逐步向视力表走进,直到看清为止,以实际检查距离换算后记录。 换算方法为: d/5× 在 3米处能看清最大视标,则视力为 3/5× 被检者在 1查指数,嘱受检者背光而坐,检查者伸出每次伸出不同数目的手指,让受检者辨认手指数目,并记录能辨认指数的最远距离,如“指数 /20如被检者在最近距离仍不能辨认手指数目,则查手动,检查人员用手在其眼前慢慢摆动,并记录辨识手动的最远距离,如“手动/10如被检者不能辨知手动,则查光感。 在暗室中检查其能否感知手电亮光,如判断正确,则记录“光感 /距离”,否则,记录“无光感”。 还要检查光源定位能力,光定位检查通常将光源放在受检眼前 1米处,检测 9个方位(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呈“米”字形,检测受检眼能否正确判定光源方向,用“ +”和“ -”记录光源定位的阳性和阴性。 全国高职高专教材 五官科护理学2近视力检查法在充足照明下,根据所使用的近视力表(图 3 2)上要求的检查距离放置近视力表,通常检查距离为 300在该处不能看见最大字符也可移近检查,记录时需标明实际距离。 图 3官科护理学(二)视野检查法及护理配合视野是指眼向前注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它反映了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即周边视力。 距注视点30° 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 30° 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在视野范围内,除生理盲点外出现其他任何暗点均为病理性暗点。 视野检查对眼底疾病、视路疾病及青光眼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具体视野检查的种类有对比法、弧形视野计法、平面视野计法及 、对比法检查者(视野正常)与被检者对视而坐,眼位等高,相距 查右眼时,受检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并各自遮盖另一只眼,检查左眼则相反。 检查者以手指或视标置于二人等距离处,从周边向中心移动,如二人能在各方向同时看到视标,则受检者视野正常。 此法仅作为初步的视野检查。 2弧形视野计法 主要用以动态检查周边视野。 受检者颏部固定于颏架 上,受检者注视中心目标,遮盖另一眼。 检查者用直径 3弧形视野计弧弓由周边不同方位向中心缓慢移动,直到刚能看清视标为止,将此处刻度标记在图上,每 30° 测量一次,依次检查 12个径线,将各径线在图上的标记点连接起来,即为受检者的周边视野。 正常视野范围:上方 55° ,鼻侧 60° ,下方 70° ,颞侧 90°。 3平面视野计法 主要用以检查中心视野。 受检者先遮盖一眼,被检眼与黑色屏相距 1m,固视屏中心的注视点,用直径 3测横径 、垂直径 的椭圆形生理盲点,位于注视点外 处,为视盘在视野屏上的投影,再沿各径线检查视野中有无暗点或视野缺损,如有则以大头针加以标记,最后转录到中心视野记录卡上。 4 视野计的球面照度均匀一致,对视标的大小及亮度进行了比较精确的定量,可同时检查周边视野和中心视野,明显增加了视野计检查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敏感性。 全国高职高专教材 五官科护理学护理配合要点:保持照明光线柔和均匀,最好采用人工照明;检查前详细告诉患者检查的目的及操作方法,使其能理解和积极配合;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眼盯住前方注视点不动,转动眼球将使检查结果不准确。 全国高职高专教材 五官科护理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