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智多谋的策士智慧(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都保障不了,想教化民众也是徒劳无功的。 这个故事记载在《论语子路篇 》中,对後人的启示是很大的。 姜太公也曾说过,国家不富裕,民众就不能丰足,民众不丰足,礼仪就无法周到。 这和孔子所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中国历史上,不管哪个朝代,建立并站稳脚跟後,几乎都会让饱爱战争之苦的人民休养生息,恢复国家的元气。 然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起来反叛的人就自然少了,天下也自然太平。 只有秦朝与隋朝不是这样,在连绵不息的战争结束後,又接连大兴土木,苛捐杂税、沉重的劳役把百姓的生活弄得日益贫困,疲惫不堪,最终人民蜂拥而起,很快把这两个一度极其强大的王朝埋葬在农民起义的怒潮之中。 这两个例子从反面再次证 明了“不富无以为仁”的道理是多么正确呀 ! 乱世出英雄 —— 天下乱,仁圣昌 春秋时代,荆王的弟弟公子午到秦国,可是秦却不让他回国,想把他当做人质。 荆王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的近侍问荆王说: “王如果给臣百金,我就能让王的弟弟从秦国归来。 ” 於是这位家臣带著百金,来到晋国对大臣叔向说: “蕙王的弟弟到秦国,秦却不让他回国,我这里有百金,一切事情都麻烦您了。 ” 叔向接下钱後,便去见晋平公平: “您可以在秦国的边境壶丘建城堡了。 ” “为什么 ?” “荆王的弟弟到秦国,可是却无 法回国,两国的关系开始恶化。 所以我们在壶丘建城将不会有任何阻碍。 如果秦阻挠的话,我们就可以让荆王的弟弟回国为条件停止筑城,假使秦王允许荆王的弟弟回国的话,荆王一定会感激我们,如果秦不接受的话,那么他们两国的关系将更为恶化。 如此秦国便顾不著阻止我们在壶丘筑城。 ” 平公立即派人在壶丘筑城,并向秦公说:“如果能允许荆王的弟弟因国,我们就停止建城。 ” 於是秦王被迫答应让荆王的弟弟回国。 荆王非常高兴,便派人赠炼金百斤给晋国。 家臣和叔向联手演的这剧双簧,实在高明,不废一兵一卒就迫使秦王就范,堪称妙极。 翻翻历史,在春秋战略时代,像叔向这样的智谋之士和孔子这样的大学者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为什么呢 ? 那个时期,各国间连年混战,生存压力非常大,稍不努力进取,就有灭亡的危险。 因此人们为了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充分激励人心向恶劣的环境挑战。 人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故尔英雄辈出。 这正是“天下乱,仁圣昌”的原因。 反观我们今天的社会,许多青年生长在富贵之家,整日锦衣玉食,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不能够培养出坚毅果决、足智多谋的人才的。 因此,让这样的青年学会独立生活,经受磨难锻炼是大有裨益的。 对於巧言善辩的人要 特别警惕 —— 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 外表看起来很忠厚,穿戴也很朴素,却一心一意追求我;对外宣称没有野心,内心却强烈渴望著利。 这就是姜太公对於“伪人”的定义。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 学而篇》 )对巧言善辩之人必须心存警惕。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孔子又说: “乡愿,德之贼也 (丧失本性的人 )。 ”(《论语 阳货篇》 )他攻击善辩者,认为这种人是 “似是而非 ”。 所谓“乡愿”的意思,就是在乡里间被看成言行不一,但善於伪装欺骗世人的人。 孟子的门徒万章曾问道:善辩之人也是有优点的,为什 么要批评呢 ?孟子回答: “乡愿者被憎恶的理由,在於乡愿会乱德 (人的本性 )。 本来君子经常考虑到如何来走正德之路,绝不会讨好辽合世俗,并能遵守社会上的道德原则。 本心为正,人民才会士气高昂,社会也就不会有邪恶的事。 ”(《孟子 尽心篇下》 ) 巧言善辩却似是而非的伪善之人,由来已久。 现代社会交往的需要,使人们认为能言善辩是人的能力的体现,但能言善辩必须以人的本性忠厚和诚实为前提,否则便差不多可以归入“乡愿”之列了。 工作时连手都没有弄脏的人都是假意的 —— 穷居静处,而诽时事,此奸人也 真正的隐居者,绝不会说长道短,诽谤他人。 《战国策韩策》记载:聂政杀了人之後,为了躲避他人报仇,和母亲及姐姐三人隐居在齐,平时以屠宰业为生,是一个穷居静上之人。 有一天,一个看起来很有身分的人来找他,自叫颜仲子。 颜仲子介绍说,他本是韩国大臣,因为与宰相侠累发生口角遭到放逐,来此是为了请求聂政为他报仇。 聂政郑重地加以拒绝: “我隐居起来从事屠宰业的目的,是想好好奉养母亲。 母亲在世上一天,我就不能为别人牺牲生命。 ” 时间过得很快,聂母寿终正寝。 聂政行孝後,决定去找志在为国的颜仲子。 “他应该知道我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才去替他报仇的。 ”聂政心里这样想。 “侠累身旁警戒森严,恐怕你一人无法杀他。 ”颜仲子向聂政表示谢意,并准备派士兵保护他前往。 但是聂加以拒绝,理由是:假如其中一位不幸被捕,必然会招出指使的人,这样韩国的人将会憎恨并迫害你。 於是聂政一人前往韩国,当时侠累正在衙门,聂冲了进去,超过了百人的侍卫,一举将侠累刺死,随後又刺杀了十几个惊恐的侍者。 最後他剥掉自己的脸皮、挖掉眼睛,剖腹而死。 韩王拿出重赏想查出否则客的身分,但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没有人知道这位如此勇武的人就是 聂政,直到他姐姐来找他时。 姐姐看到血肉模糊夜示众於市的尸体後才知道,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弟弟为了避免连累家人,才这样做的。 姐姐俯身在弟弟的尸体上,向天大声呼叫了三声,伤心之至,死於聂政的身旁。 聂政和伪人是截然不同的,伪人都是隐居在深处,对任何事袖手旁观,却永远会不断地诽谤别人和社会。 那在人的特征,是话说得多却绝不行动,由於绝不参加行动,所以根本受不到伤害。 这种人不会为他人和社会带来任何益处,而只会祸害他人和社会。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就必须远离他。 丧失机会,很难再挽回 —— 可杀而不杀, 大贼乃发 《诗经小雅巧言》中对王室和臣子的丑陋关系以及民众的不信任感做了坦诚的描写。 有些人认为这种评论是针对周幽王的,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论。 “没有犯罪的我们,为什么要无辜遭受灾害呢 ?灾祸都是君子受到了蒙蔽才会发生。 ”像这样的抱怨始於《诗经》: “君子如果憎恨小人,祸乱将迅速停止。 君子如果一再撕毁盟约,祸乱将因此蔓延。 ” “君子如果宠信小人,灾乱将越加凶猛。 ” “小人甜言蜜语,天下将永无宁日。 ” “文王一怒则天下定”的世情之下,国君因无法辨别是非而随意结盟。 到了 幽王时代,情形更加混乱,连杀牲歃血祭告天地所订的盟约,也随兴之所至,而任意毁约,结果再也没有人会信任盟主了。 就因小人之言悦耳甜美,国王深信其言,造成社会更加混乱。 国君即为权臣所驾驭,不听从人民的心声,结果国群与人民之间隔阂益深,解决的办法 —— K 人有收君王旁边的奸佞权臣加以铲除。 如果没有把他们铲除,那么後世人民的命运必会更加悲惨。 因为如不排除奸臣,恶势力就会更大,恶人也就会越多。 《汉书》记载:沛人弘恭年轻时,因犯法被判处辱刑,就是宫刑。 或许他早已设计好,想利用成为中性人来支配後宫,像 他那样自愿成为太监以期成为政治家,来满足自己野心的人不在少数。 由於他在後宫当总管,通晓法令及礼节,自从汉元帝即位後,靠著皇帝的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宠爱,擅用职权,滥杀忠臣,使朝廷的威望不断下降。 宫刑虽是仅次死刑的刑罚,但汉书的作者仍评论说:“应该处死刑而不杀,结果汉朝就毁於其手。 ” 选择值得信赖的人做朋友 —— 多党者进,小党者退 楚宰相春申君有姓余的妾,在这位妾之前,他已和元配夫人生了个儿子,名叫甲。 妾余氏在春申君面前,装得很怕元配夫人的样子,流著泪说: “能成为您的妾,我感到很幸福。 可 是我一旦讨好元配夫人就会惹您生气,讨好您却会惹元配夫人生气。 我原本不是能乾的人,所以无法同时侍奉两人。 既然无法侍奉您,那我宁原被您处死也不原为夫人所杀。 ” 春申君把爱妾的话信以为真,便把元配夫人休掉。 後来余氏又把自己所穿的内衣撕破,一面露出身体给春申君看,一面哭诉道: “甲公子知道我早已是您的妾,可是他却想强暴我。 我拚命抵抗,内衣都撕破了。 我虽是妾,但甲公子想强暴自己父亲的女人,实在是太不孝了。 ” 春申君十分生气,把甲公子杀了。 只是妾的几句话,就和元配夫人离了婚,把自己亲生儿子杀了。 一般人人为父亲对於儿子的亲情,不会被第三者所说的话影响,但这只是妄想而已。 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亲情,竟然如此简单地被第三者破坏,那么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主从更是难以想像。 只是第三者的一句话,多么能乾的士也会被杀死。 同样,如果有很多说好话赞美你的朋友,而他们的赞美之言被上司听到,那么你的各项迁就容易多了。 反之,赞美的朋友少则一事实上我法升迁。 这就是多党则进,少党则退的道理。 现在,这种情形似乎要少见了些,其实不然。 潜意识所长期积蓄下来的对人和物的赞誉,常常会叶呈现出来,表现为对人的重用或对物的重视。 所以还是 党多,即可信赖的朋友多比较好。 信赏必罚 —— 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战国时,孙膑所辅佐的齐威王,由於实行“信赏必罚”的原则,使齐国国威大增,齐威王本人也因此被世人称道。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威王於公元前三五六年即位,而後的九年间,一切朝政都委托大臣管理,自己从不过问。 周围的诸国知道了这种情形,不断侵犯齐国的边境并占领领土,威王也不曾加以理会,可是九年後,他却忽然召见即墨的大夫说: “自从你担任即墨的大夫以来,几乎每天都可接到诽谤你的报告。 可是经我派人调查即墨的情况,田野不断地开拓,人民的生活 富足,衙门事务也处理得有条不紊,使我国的东方边境,没有任何危险的事情发生。 这表明你是在尽心治理即墨,从未贿赂我身旁的众臣。 ” 随後,威王赐给他一万户的封地作为奖励。 接著,他又召见了阿地大夫。 “自从你担任阿地的大夫以来,天天都有称赞你的话传入我耳朵中,可是当我派人去调查阿地的实际情况时发现,不但田园荒芜,人民也贫穷得无法维生。 且在鄄赵国攻打时,你并未派兵去救援,就连卫攻占薛陵的时候,你也毫不知情。 虽然不断有赞扬你的传闻至此,但这正表明你一直在贿赂我的亲信。 ” 威王在严厉地指责後,将阿地的大 夫及身边接受贿赂的亲信处以极刑。 在采取这些赏罚措施之後,齐国开始派军队,对九年来侵犯齐国领土的诸国进行报复。 西攻赵、卫,并在浊泽 (位於河南省 )大破魏军,包围了魏惠王。 惠王震惊,只好以归还观 (位於现今山西省 )为条件请和。 连赵也将所侵占的北边长城归还。 如此一来,齐国的众官员,更加信服威王,个个尽忠职守,齐因此逐渐地强盛起来。 诸侯各国了解到这一情形之後,二十多年,都再也不敢侵犯齐国。 “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信赏必罚,赏罚公正,自然可感化人民去恶从善。 这正是姜太公所要说的道理。 没有团 队精神的群体不堪一击 —— 凡兵之道,莫过於一 以战斗为目的的军队,不管有多少人,其行动都必须团结一致才行。 这种思想和孙子、吴子是一致的。 “结合成一体,无往不利。 ”行动灵活,才可以应付任何的变化,也才有强盛的军队。 军队要想团结一致,指挥者必须受到信赖,然而卓越的指挥者都深刻了解到,战争将是丧失人民信赖的主因之一,於是应尽量避免兴兵作战。 《史记平原君列传》有这样的记载: 越的国都突然遭到秦国的包围,迎战的平原君 (赵王的弟弟 )和三千勇士同心协力,奋力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御敌,结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被包围的邯郸人民,因为柴薪已烧尽,便以骨头当燃料。 更由於没有食物,竟把自己的骨肉和别人的孩子交换而食来充饥,就在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平原君接受驿官的儿子李同的建议,将自己的粮食及财产,全数发放给饥饿的人民,同时把夫人以下的所有宫女都纳入军队的编制,让她们帮忙料理内务,随後轻易徵得敢死队三千名,这就意味著平原君的行为已经获得将士们的信赖。 这时敢死队向秦军进攻,秦军开始後退,而楚、魏援军亦同时赶到,使得秦军不得不完全撤离。 在这件事以前,赵国国都邯郸将被秦国占领时,赵想求救於楚国,就派平原君为使者。 平 原君拟挑选选文武兼备的贤士二十名同行,结果只选到十九名,最後一位却怎么都挑不到适当的人选。 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荐,要求同去,但平原君及另外的十九人都瞧不起他,不原他同行。 可是毛遂坚持要去,於是只好让他一起前往。 一行人到达楚国,从早上就开始谈判,过了中午仍无进展。 这个时候,在大厅前伺机而动的毛遂,突然按著剑柄冲上来。 楚侯怒斥道:“你不应该到这里来 !”毛遂并未理会,迳自走到他面前说: “楚国有百万雄兵,你才能如此指责我,可是现在你我之间只有十步距离,即使楚国有再多的军队也无法救你,现在您的生命掌握在我的手里。 ” 毛遂这一大胆行动,迫使楚国与赵结盟,并派出援军救赵。 “凡兵之道,莫过於一。 ”我们不能想像一支将士不和、形同散沙的部队能够取胜,但是团队精神不排斥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更完美。足智多谋的策士智慧(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