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申丽静内容摘要: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申丽静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总论内容 概述 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概要(自学)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循环系统疾病的程序护理概述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故又叫心血管疾病 已经成为我国的常见病,成为首位的死因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完整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 病因诊断:放在首位,是对致病因子及其所引起的疾病的诊断 病理解剖诊断:是对病变部位、范围、性质以及组织结构改变的诊断 病理生理诊断:是对疾病引起的功能改变的诊断,如心衰、休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疾病诊断举例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二间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左心房扩大,左心室扩大 心房颤动 左心房衰竭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应包括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计划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护理评估 病史评估 身体评估 心理社会资料的评估 辅助检查的评估病史的评估 现病史的评估 起病情况:发病的时间、缓急、原因或诱因 主要症状及其特点: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水肿、晕厥、疲乏无力等 伴随症状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诊治经过 患病过程中的一般情况 既往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的评估心源性呼吸困难 是因心脏疾患导致的呼吸困难 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功能衰竭,也见于右心衰 其表现特点为: 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并可根据活动类型分级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心源性哮喘 端坐呼吸心源性水肿 因心脏疾患所致的水肿 最常见的原因为右心功能衰竭、全心衰何心包填塞 表现特点为 最出现的部位是身体的下垂部 呈压陷性水肿 重者延及全身,可出现浆膜腔积液心源性晕厥 ( 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或中断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短暂意识丧失伴抽搐 常见原因有:严重心律失常、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心肌梗塞、心肌病、心脏压塞等身体评估 在全面体格检查的基础上重点评估 脉搏:速率、节律、强弱 血压:升高、降低、脉压差的大小 心脏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胸部检查: 腹部检查: 周围血管征:心理社会资料的评估 患病后的情绪:焦虑、恐惧、抑郁、悲观 是否适应角色转变 认知情况 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病人的性格特征: 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的诊断有确诊价值 动态心电图:可在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的情况下连续监测心电信息 超声波检查:对心脏结构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气囊漂浮导管检查:可测量血流动力学变化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常用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瘀血、肺部感染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衡有关 体液过多:与右心衰引起体循环淤血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疾病的进程、治疗、预防自我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焦虑:与疾病的严重症状、不良预后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猝死 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过多热量、脂类有关护理计划与评价 气体交换受损:目标 病人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或消失 活动无耐力:目标 病人活动时耐力有所增加 病人活动时心率、血压正常,无不适感 焦虑:目标 病人情绪稳定 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休息、饮食、活动、日常生活 给氧:根据病情选择间断或持续给氧、调节氧气流量、湿化液 病情观察: 药物护理:输液、强心药、抗生素、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护理 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第三节 心力衰竭概述 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临床上以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体循环和 /或肺循环瘀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 根据其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慢性,慢性常见 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右、全心衰 根据有无舒缩功能障碍分为收缩性和舒张性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基本病因 包括两个方面 原发性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 弥漫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心肌病 代谢性心肌损害:糖尿病性、脚气病性心肌病等 心脏负荷过重 前负荷过重:见于 (1)瓣膜返流性疾病; (2)心内外分流性疾病; (3)全身性容量增多性疾病如甲亢、贫血 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诱因 感染:最常见的诱因,呼吸道感染常见 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均可诱发,特别是心房颤动 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过多、过快 体力过劳、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妊娠和分娩:使心脏负荷加重 治疗不当:如洋地黄用量不足或过量等临床表现 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 全心衰竭 心功能分级左心衰竭的表现 肺循环瘀血的症状 主要为呼吸困难,按照其渐进性的严重程度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心源性哮喘 咳嗽、咳痰和咯血: 心排血量降低的症状 如疲乏无力、头晕失眠、尿少、紫绀、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 体征 原发病的体征;心脏增大;心脏奔马律; 部的体征。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瘀血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因全身各脏器慢性持续性瘀血、水肿而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体重增加、尿少和夜尿等 体征: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肿大和压痛;水肿;胸水和腹水;心脏体征全心衰的临床表现 此时左右心衰的表现同时存在 继发于左心衰的右心衰:因右心衰的存在,右心排血量减少,可使肺瘀血减轻,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部表现反而减轻 扩张性心肌病:表现为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肺瘀血征不明显,这时左心衰的主要表现为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和脉压缩小心功能分级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 1928年制定的,美国心脏病协会( 1994年修订的标准,将心功能分为四级 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可引起 上述症状 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活动可引起 上述症状 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可有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辅助检查 脏的外形和各房室的大小,有助于原发心脏病的诊断;发现肺瘀血的征象 超声心动图: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腔大小的变化和心瓣膜结构情况;估计心脏舒缩功能。 心 于测定病人对运动的耐受量 有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诊断依据 病史:原有心脏病史 心衰的临床表现:肺瘀血、体循环瘀血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 治疗措施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 稳定心衰的适应或代偿机制:如拮抗神经内分泌的激活;防止心肌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和左心室进行性扩大等 缓解心室功能异常:如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等治疗的目的 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症状 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 降低死亡率治疗措施 病因治疗:基本病因的治疗;消除诱因。 减轻心脏负荷: 休息:限制体力活动(不强调完全卧床休息),避免精神刺激 控制钠盐摄入:应注意避免低钠血症的发生 利尿剂的应用:最常用的药物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增加心排血量:洋地黄类药物;非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 作用:正性肌力作用;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兴奋迷走神经。 适应症:中、重度收缩性心衰;心房颤动伴心室率快速者特别有效。 禁忌症: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征;肥厚性心肌病。 影响因素: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重度心衰、低钾血症、肾功能减退等敏感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奎尼丁、普罗帕酮、维拉帕米、胺碘酮等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70100% 洋地黄类的毒性反应: 胃肠道反应:最早出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神经系统:头痛、忧郁、无力、视力模糊、黄绿视 心脏毒性: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早搏最为常见 洋地黄中毒的治疗: 立即停用洋地黄;补充钾盐和停用排钾利尿剂;纠正心律失常。 护理 常用的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导致肺循环瘀血有关 体液过多:与右心衰致体循环瘀血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目标: 病人呼吸困难减轻;病人无缺氧的表现 病人保持体液的平衡;病人能说出限钠的重要性 病人活动耐力增加;活动时心率、血压正常 病人无洋地黄中毒发生;发生时能及时发现和控制护理措施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方法;休息的方式和时间需根据心功能情况安排 级心功:应避免重体力活动 级心功:注意充分休息 级心功:以卧床休息为主 级心功:需绝对卧床休息 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限制纳盐的摄入 吸氧: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 病情观察: 药物护理: 利尿剂:准确记录出入量、测量体重、监测电解质 洋地黄:按时、按量服用;漏服勿补; 分不能给药;观察其作用和副作用,发现中毒时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血管扩张剂:主要检测血压 输液:勿过多、过快,应控制输液量和滴速急性心衰 概念: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骤下降而引起的急性瘀血综合征 主要病因:急性广泛心肌梗塞、急性瓣膜反流、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输液过多过快等 临床上常见为急性左心衰临床表现 急性左心衰: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极度烦躁不安,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体征有:心率加快、心尖舒张期奔马律,两肺满布湿罗音及哮鸣音治疗要点 急性肺水肿是危急症,应积极、迅速给予抢救,措施包括 体位:取坐位,两腿下垂 镇静:可用吗啡,除镇静外还具有扩张静脉和小动脉的作用 高流量吸氧,并可用 2030%酒精湿化 减轻心脏负荷:快速利尿,血管扩张剂 强心药:选用快速洋地黄制剂 氨茶碱:其作用有扩张支气管、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外周静脉和利尿心律失常教学目标 掌握心律失常的概念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 了解常见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和治疗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教学内容 概述 窦性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阵发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房室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概述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律失常的概念 心律失常的分类 返回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由负责正常冲动 形成 和 传导 的特殊心肌细胞所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组成。 返回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自律性:指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而有节律地产生冲动的特性。 兴奋性:具有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传导性:具有将激动自一处传向相邻部位的性能 收缩性:具有在受到刺激时产生收缩的能力 返回心律失常的概念 心律失常 (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传导发生异常 返回心律失常的分类 根据发生原理可分为 冲动形成异常: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等异位心律失常:被动性和主动性异位心律 冲动传导异常生理性:干扰和房室分离病理性: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房室间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返回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由窦房结冲动引起的心律叫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申丽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