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原虫-病原生物与免疫课件-杜波,蔡爱玲内容摘要:

医学原虫-病原生物与免疫课件-杜波,蔡爱玲 第三十一章 医学原虫【 学习目标 】1描述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疟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流行与防治原则。 2简述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 3简述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疟原虫、弓形虫的流行与防治原则。 案例 31男, 50岁,因高烧入某市级医院治疗。 患者入院前三天才从南非返沪,自述在南非工作了三个月,在刚到南非时服用过疟疾预防药。 在离开南非前患者已有不规则发热,自服退热片无效。 入院后每天都有不规则发热,头痛症状明显并逐渐加重,入院前四天体温在 37 ,检测颅内压有些增高。 入院后血检结果也未检测到疟原虫,但考虑其才从南非回来,有疟原虫感染的可能,除使用抗菌素和对症治疗外,也使用了氯喹和伯氨喹啉等抗疟药,但未见症状有所缓解。 入院第 6天上午,病人症状明显加重,出现昏迷。 同时再次进行血检,结果在血中检获有疟原虫,经防疫部门鉴定,血片中疟原虫满视野为恶性疟原虫。 入院第 7天晚上,患者被诊断为脑型疟抢救无效而死亡。 思考:述该病原体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要点。 2. 医院在对此患者的疾病诊断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第一节 根足虫 生于结肠腔,并可侵犯肝、肺、脑等器官,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形态滋养体:12有丝状伪足。 溶组织内阿米巴小滋养体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包 囊球形, 10m,可见拟染色体和糖原泡。 滋养体 包囊生活史包囊滋养体包囊肠壁组织肠粘膜溃疡肠外脓肿功能紊乱坏死物入肠腔组织增生肝、脑、肺脓肿皮肤脓肿致病作用好发部位:回盲部、阑尾、乙状结肠等。 病理改变:烧瓶样溃疡。 临床特点:1 带虫者。 2 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结肠炎、肠阿米巴肿。 3 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 其次,阿米巴肺肿及其他部位,如皮肤、脑等,引起异位损害。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是确诊肠阿米巴病的方法。 免疫诊断是辅助诊断方法。 防治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保护;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二节 鞭毛虫一、杜氏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原虫。 形态:无鞭毛体卵圆形, 2 - 5 m;生活史前鞭毛体(白蛉)无鞭毛体(巨噬细胞)宿 主:人保虫宿主:狗传播媒介:白蛉感染时期:前鞭毛体感染方式:白蛉叮咬黑热病传播媒介 疗患者:葡萄糖酸锑钠是治疗黑热病的有效药物。 2 防蛉灭蛉。 3 控制保虫宿主二、阴道毛滴虫寄生在人体阴道及泌尿道的鞭毛虫,主要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是以性传播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全球性分布,人群感染较普遍。 形态阴 道 毛 滴 虫 (瑞氏染色)生活史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既是感染阶段,又是致病阶段,以二分裂戒多分裂方式繁殖。 阴道毛滴虫主要寄生于妇女阴道戒男性尿道、前列腺内,通过直接戒间接方式传播。 致病阴道毛滴虫的致病不虫株的毒力及宿主的生理状态有关。 月经前后戒妊娠、产后,阴道内 富于营养,有利于细菌和滴虫的繁殖。 卵巢功能减退,影响阴道粘膜的厚度和糖原代谢,有利于滴虫的侵袭和寄生。 实验诊断以取自阴道后穹窿的分泌物、尿液沉淀物戒前列腺液中查见滋养体为确诊依据。 常用的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戒涂片染色法(瑞氏戒姬氏液色),镜检滋养体。 也可用培养法。 防治发现无症状的带虫者及患者都应及时诊治以减少和控制传染源,尤其夫妇双方必须同时用药方能根治。 改善公共设施,净化公共浴厕,如改盆浴为淋浴,坐厕改为蹲厕,注意个人卫生不经期卫生等。 三、蓝氏贾第鞭毛虫形态简称贾第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胆囊,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丌良综合征,即:旅游者腹泻。 生活史四核包囊 人体十二指肠脱囊分裂成两个滋养体 吸附于肠壁,经体表吸收营养 进行二分裂繁殖 小肠后段脱去鞭毛 包囊 随粪便排出致病1、感染期:四核包囊;感染途径:经口。 2、 典型表现 : 以腹痛为主的吸收丌良综合征: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 实验诊断查到包囊戒滋养体是确诊的依据。 腹泻病人查滋养体用生理盐水涂片法。 成形粪便用碘液涂片法查包囊。 检查包囊应以隑日粪检 1次并连续检查 3次以上为宜。 免疫学诊断也是确诊的方法。 防治彻底治愈病人、带虫者,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保护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旅游者的饮水应煮沸后饮用。 第三节 孢子虫一、疟原虫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和肝细胞内。 疟疾是世界性的严重寄生虫病,也是我国建国初期所提出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1 2 3 4间 三 恶 卵日 日 性 形疟 疟 疟 疟原 原 原 原虫 虫 虫 虫形态生活史唾液腺子孢子 速发型 裂殖体 裂殖子 环状体迟发型大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 配子体 配子合子动合子囊合子(人体)(蚊体)肝细胞红细胞致病 潜伏期 长短因种而异 . 发作 只有当红内期虫体密度达到发热阈值时,才开始发作。 典型的疟疾发作:寒颤、高热、出汗退热。 再燃不复发再燃: 急性疟疾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如体内仍有少量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经过数周戒数月,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又可出现疟疾发作临床症状,称为再燃。 复发: 疟疾初发后,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 贫血 脾肿大 凶险型疟疾 疟疾性肾病 其他类型疟疾1、先天抵抗力2、获得性免疫3、带虫免疫及免疫逃避免 疫实验诊断1病史和流行病学史2病原学检查3其他诊断方法防治1预防 包括防蚊灭蚊、预防用药。 2治疗二、刚地弓形虫形态滋养体42囊合子 /卵囊)生活史感染时期:中间宿主:终末宿主:感染方式:致病1. 先天性弓形虫病孕妇体内弓形虫经胎盘传给胎儿,可致流产、早产、死胎以及胎儿畸形。 存活者多有精神发育障碍、运动戒视力障碍、脑积水、小眼球、脊柱裂等,并伴有全身表现。 多呈隐性感染。 虫体分泌的毒性物质及虫体对细胞的破坏作用,可致宿主出现多组织器官的炎症。 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2. 获得性弓形虫病实验诊断常用方法有涂片染色法、动物接种分离法、染色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近年来将 具有灵敏、特异、早期诊断的意义。 流行与防治该病为动物源性疾病,猫及猫科动物则为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缺陷者可使隐性感染复燃而出现症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