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课件-吴红玲-中医常用护理方法内容摘要:

中医护理课件-吴红玲-中医常用护理方法 第五章 中医常用护理方法中医护理1掌握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2熟悉生活起居护理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3熟悉饮食的宜忌、饮食调护的基本方法。 4了解八法的护理和用药护理。 学习目标患者,男性, 25岁本科毕业后历经 3年苦读,终于考中理想大学的研究生,大喜过望而出现喜笑不休,喃喃自语等症状。 简述具体方法。 根据对患者评估,最宜采用中医情志护理中独特的方法 “ 以情胜情法 ” 来对患者进行情志调护。 具体:患者因过度狂喜而至情绪失常,根据以情胜情法的原理 恐胜喜,可以给患者适度的惊吓,比如告之患者他考取的学校研究生教学特别严格,即使能考入,毕业也是很困难的,每年都有人不能完成答辩,顺利取得学位证书和毕业证。 预习案例中医常用护理方法起居护理 用护理方法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一、顺应四时 衡阴阳 、起居有常 常生活合乎自然。 四、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之有时。 六、形神共养 一)保持良好的康复环境环境要安静、整洁、舒适,有利于治疗和休息。 (二)步于庭,被发缓形调神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以使志生使志勿怒,若所爱在外。 目的以适应春气,为养生之道逆之后果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地俱声生,万物以荣,推陈出新阴阳气交,万物华实,大地繁茂秀丽夏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腠理宜通以适应夏气,为养长之道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大地处于收容平定状态大地水冰地坼,处于闭藏状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肺气清。 使志安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以避免秋日肃杀之气的伤害以适应秋气,为养收之道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以保护阳气。 以适应冬气,为养藏之道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使志若伏若匿,勿扰乎阳, 神气内守。 久坐伤肉第二节 情志护理附:情志与健康的关系一、情志正常,脏器调和二、情志异常,内伤脏腑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脏腑气机3、影响病情变化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社会因素 ; 环境因素病理因素 ; 情志护理 的 情志护 定情绪二、导病人自觉地解除不良心理因素,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抚慰、开导,使其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 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对医生的诊断提出各种疑问。 护理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解除病人的疑虑。 指排谴情思,使思想焦点转移它处。 采取一定措施,将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其他方面。 解惑: 通过一定的方法,解除患者对事物的误解和疑惑,从而恢复健康。 情志相胜:是指用一种情志来制约对机体有害的另一种情志,以达到协调情志,防病治病的目的,又称以情胜情。 怒伤肝,以忧胜之,以恐解之。 悲可治怒 伤心,以恐胜之,以怒解之。 恐可治喜 吓)治疗。 忧思伤脾,以怒胜之,以喜解之。 怒可治思 伤肺,以喜胜之,以思解之。 喜可治忧 哀。 惊恐伤肾,以思胜之,以忧解之。 思可治恐 指顺从患者的意志、情绪,满足患 者心身需要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当某种个人欲望未能得到满足,而生的情志病变。 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一、保持心情舒畅二、避免七情过激第三 节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指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作用,进行营养膳食方面的护理。 (一)疡等基本饮食一、食物的性味与功效(二)血、散风寒、散风热具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收敛固涩泻下、清热、通泄、燥湿泻下、软坚渗利水湿(三)发散类食物有些食物食用后易于诱发旧病或加重新病,称之为发散类食物,即忌口。 肉类 猪肉、羊肉、狗肉、公鸡。 蔬果 笋、茭白、韭菜、香椿。 瓜果 产品 鱼、蟹。 哮喘、痛风、皮肤病、损伤性关节炎、风湿性肿瘤、荨麻疹、痔疮等慎食。 二、饮食护理的 基本原则三、饮食调护的常用方法(一)汗法运用具有发汗作用的食物以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方法。 常用食物有葱、姜、芫荽、荆芥等。 立法依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适用范围:外感六淫所致的表证。 麻疹初起未透;疮疡、痢疾、疟疾初起兼有表证;水肿实证兼有表证。 (二)下法运用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以通泻大便或祛除肠内积滞的方法。 常用食物有蜂蜜、香蕉、桑椹、植物果仁等。 立法依据:其下者,引而竭之。 适用范围: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等。 (三) 温法运用具有温热食物以温补阳气,祛除里寒的一种方法。 常用食物有花椒、干姜、辣椒、羊肉等。 立法依据: “寒者热之”、 “治寒以热”适用范围: 里寒证或素体阳虚。 (四)清法运用具有寒凉性食物以清除内热,泻火解毒的一种方法,常用食物有西瓜、梨、藕、苦瓜等。 立法依据: “热者寒之”、“治热以寒”适用范围: 实热证或素体阳盛。 (五)消食法运用具有消食健胃作用的食物以开胃消食的一种方法。 常用食物如萝卜、山楂、大蒜等。 适用范围: 脾胃升降失调,饮食不化之证。 (六)补法运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以补气养血,滋阴助阳,强身健体的一种方法。 常用食物有羊肉、桂圆肉、甲鱼、鸡、鸭、木耳、海参等。 立法依据: “虚则补之”、“损者益之”适用范围: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证。 四、饮食的宜忌护理疾病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季节、气候、饮食习惯等诸方面的因素,合理选择饮食,以达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目的。 (一 )疾病与饮食宜忌 灵枢 ·五味 “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肾病忌甘,肺病忌苦”。 外感热病 宜清淡;忌油腻、煎炸、辛辣之品。 脾胃虚弱 宜易消化而富于营养;忌辛辣、煎炸之品。 疮疡、皮肤病 宜蔬菜、水果;忌鱼虾蟹、猪头肉等发物。 便秘 宜食高纤维素食物,多喝水以刺激肠蠕动。 (二)证侯与饮食宜忌热证 宜寒凉及平性食物,忌辛辣、温热之品。 寒证 宜温热性食物,忌寒凉、生冷之品。 阳虚 宜温补,忌寒凉。 阴虚 宜清补,忌温热。 (三)药物与饮食宜忌宜人参 +乌鸡 增强补气效果;赤小豆 +鲤鱼 增强利水作用;百合 +秋梨 有清肺热、养肺阴之功效。 忌人参忌萝卜;白术忌桃、大蒜;蜂蜜忌葱;鳖甲忌苋菜;荆芥忌鱼鳖;天门冬忌鲤鱼。 (四)食物之间的宜忌宜:羊肉 产品 可调其寒;扁豆 :白薯与鸡蛋;鸡肉与黄鳝;柿子与红薯。 第四节 用药护理执行医嘱前了解患者和药物的有关情况。 严格按医嘱给药。 用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一对。 合理安排用药时间,指导患者用药。 用药期间,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 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服药指导。 一、中药汤剂煎煮法(一)容器选择陶瓷砂锅瓦罐搪瓷类玻璃器皿铁锡铜等金属器皿受热均匀不影响药性最佳不影响药性传热过快、易碎可用影响药性产生副作用禁用(二)用水除特殊用水外,一般以水质纯净,矿物质少为佳。 (三)泡药煎药前用凉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复方汤剂 30 60分钟。 根、茎、果实、种子 60分钟。 花、叶、草 20 30分钟(四)不宜频频揭开锅盖,以免有效成分挥发 火候与时间根据药性及功用而定武火:大火急煎文火:小火慢煎先用武火,水沸后改用文火药物一般解表清热芳香滋补调理有毒火候头煎先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武火快煎二煎文火头煎时间二煎10 15分钟20 30分钟10 15分钟 10分钟煮沸后文火缓煎文火久煎40 60分钟 30分钟60 90分钟特殊煎煮( 1)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生龙骨等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应打碎先煎,煮沸 10 2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 乌头、附子等有毒药物,宜先煎 45 6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以减轻毒性。 ( 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等 ,宜在其它药物煎好前 5 10分钟加入,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 ( 3)包煎:花粉、细小种子、粉末状、带绒毛的药物,如蒲黄、车前子、海金沙、旋覆花等,为防止煎后药混浊或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先用纱布包好,再煎煮。 ( 4)另煎:某些贵重药如人参、西洋参等,应单独另煎 2 3小时。 煎液可另服,也可兑入其他药液混合服用。 ( 5)烊化:应先将其加温溶化,再加入药汁中微煮或趁热拌搅,使之溶化。 如阿胶、鹿角胶等。 ( 6)冲服:散剂、丹剂、自然药汁或贵重药物,以冲服为宜,如牛黄、麝香、芒硝等。 二、服药方法(一)给药时间无论饭前和饭后服药,应与进食间隔 1 2小时。 急性病随煎随服;特殊情况,遵医嘱。 一般滋补药饭前服;驱虫和泻下药空腹服;安眠药睡前服;健胃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饭后服。 (二)般汤剂均温服。 适应: 避免过冷过热刺激胃肠道;减轻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的不良反应。 将煎好的汤药放冷却后服用。 适应:热证:寒药冷服,“热者寒之”。 真寒假热:热药冷服,减少服药格拒。 另外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等宜冷服。 (三)日一剂,早晚 2次和早中晚 3次分服一日共 200 每 4小时左右服 1次, 发汗、泻下:中病即止呕吐者少量频服二、药物内服法与 护理(一)药 后 静卧,温覆取汗或饮热粥、热汤,以助汗驱邪。 洁,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于消化,多饮开水,忌生冷、黏腻、酸性食物。 (二)中病即止。 脾胃虚寒、年老体弱、孕妇等患者慎用。 食宜清淡凉润,可多饮清凉饮料、果汁等。 . 疫疠患者,要隔离消毒,病室及患者的餐具、器具、衣被等要注意消毒,防止相互传染。 (三)泻下类药物服法与护理1. 一般空腹服,易伤胃气,应中病即止。 久病、妇女胎前产 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2. 服药 后 腹泻较重者,随时观察病情,以免虚脱。 3. 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忌油腻、辛辣之品。 4. 此类药多为有毒之物,特别是攻逐水饮药要注意观察神志、血压等。 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四)祛湿类药物服法与护理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