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课件-吴红玲-中医护理内容摘要:

中医护理课件-吴红玲-中医护理 第二章 病情观察中医护理第一节 望诊第二节 闻诊第三节 问诊第四节 切诊第二章 病情观察1. 掌握正常舌象及病理舌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2. 掌握寒热、汗、疼痛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3. 熟悉全身望诊、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 4熟悉正常脉象和常见病理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5了解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问耳目、问头身胸腹不适、问妇女、问小儿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 6. 了解闻诊、按诊的基本内容与临床意义。 学习目标李某,男, 25岁。 患者身体素盛。 三天前因气温骤高,汗出当风,次日即见咳嗽,发热微恶风寒,今日上症加剧而来门诊。 症见咳嗽,咯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口微渴,少汗,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思考:1上述临床表现分别是通过哪一诊法收集到的资料。 答:咯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等通过望诊而收集;咳嗽通过闻诊而收集;微恶风寒、口微渴、鼻塞流涕等是通过问诊而收集;少汗、发热、脉浮数等通过切诊而收集。 2请运用四诊及其它有关知识,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答:该患者三天前因汗出当风、腠理开泄而外感风热之邪。 风热犯肺,卫气奋起抗邪,肺卫失调,故见上述临床表现。 其病因为风热外邪,病性为热,病位在肺卫,此时邪盛而正未衰,邪正斗争剧烈,故呈现有余亢盛之侯。 预习案例第一节 望 诊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诊 舌诊第一节 望 诊一、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常色、 形体强弱、 诊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望神常色 健康人的面色病色 白、黄、赤、青、黑望色第一节 望 诊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黄色: 主脾虚、湿证赤色: 主热证、戴阳证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黑色: 主肾虚证、寒证、水饮证、瘀血证病 色第一节 望 诊二、局部望诊望头面 头部、头型、发、 面肿、腮肿、口眼斜、特殊望五官 目、耳、鼻、口唇、齿龈、咽喉望躯体 颈项、胸胁、腹部、腰背望四肢 形态、动态望二阴 前阴、后阴望皮肤 形色变化、斑疹第一节 望 诊二、局部望诊望痰涎 热痰、湿痰、燥痰、咯血、肺痈望呕吐物 寒呕、热呕、伤食、湿热、血瘀望大便 清稀、黄褐、陶土、干结、便血望小便 清长、短黄、带血、血淋、尿浊、石淋第一节 望 诊四、舌诊脏腑分属望舌方法望舌意义望舌质望舌苔第一节 望 诊四、舌诊舌 色舌 形舌 态望 舌 质第一节 望 诊四、舌诊 (舌色 )淡白舌 (红色浅淡 ) 主虚证、寒证红舌 (鲜红色 ) 主热证绛舌 (深红色 ) 主里热深重紫舌 (青或紫色 ) 主瘀血、寒证、热证第一节 望 诊四、舌诊 (舌 形 )老嫩胖瘦裂纹齿痕芒刺第一节 望 诊四、舌诊 (舌 态 )强硬 舌体不柔软,活动不灵 多见于外感热病痿软 舌体软弱,伸缩无力 多为气血虚极颤动 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 多为气血虚极歪斜 舌伸出偏于一侧 多因风邪中络吐弄 舌伸出口外不时舔口唇 属心脾有热第一节 望 诊四、舌诊 (望舌苔 )苔色 白苔 黄苔 灰苔 黑苔苔质 厚薄 润燥 腐腻 剥落第一节 望 诊五、望小儿指纹观察部位 风、气、命三关观察内容 浮沉、色泽、淡滞、部位第二节 闻 诊听声音嗅气味第二节 闻 诊(一)发声 音哑与失音、鼻鼾 、呻吟(二)语言 谵语 、郑声 、狂言 、独语 、错语 、言謇(三)呼吸与咳嗽 喘、哮、短气、少气、气微、气粗 、咳嗽(四)呕吐、嗳气与呃逆听声音第二节 闻 诊(一)病体气味 口气、汗气(二)排出物气味(三)病室气味嗅气味第三节 问 诊问诊内容: 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问现症状: 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妇女、问小儿问诊第四节 切 诊医生运用指端的触觉,对机体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切诊按诊脉诊第四节 切 诊切诊(脉诊)诊脉部位 诊脉方法 正常脉象 病理脉象寸、关、尺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不大不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浮脉 沉脉 迟脉数脉 虚脉 实脉洪脉 细脉 滑脉涩脉 弦脉 紧脉濡脉 促脉 结脉代脉第四节 切 诊切诊(按诊)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胁按脘腹按腧穴【 案例 2某,男, 50岁,教师。 2000年 12月 7日就诊。 胃脘疼痛反复发作 20年,加重 1周。 患者素体虚弱,胃脘疼痛时有发作,每因过劳或多食而发或症状加重。 1周前复因饮食不慎而诱发胃脘疼痛,食后脘胀,嗳气则舒,神疲乏力,肢怠懒言,舌淡红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薄腻,脉细弱。 问题评析久病必虚。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血生化无源,则素体虚弱,神疲乏力,肢怠懒言。 过食则更伤脾胃,故食后脘胀。 嗳气后胃脘气滞得减,则脘胀减轻。 脾虚湿停,则舌淡红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薄腻,脉细弱。 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生理和病理外露的征象,亦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者就诊时陈述其感觉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的时间。 病人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多因邪热内扰心神。 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称为潮热。 一、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思考与训练二、简答题1简述神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 1)有神 主要表现为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呼吸平稳,面色荣润,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等。 提示精充气足,脏腑功能正常,虽病亦较轻浅,正气未伤,预后良好。 ( 2)少神 主要表现为精神倦怠,动作迟缓,少气懒言,反应迟钝,面色无华等,提示正气已伤,脏腑功能不足。 ( 3)失神 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 ( 4)假神 危重病人暂时出现的精神突然好转的假象。 提示精神衰竭已极,是阴阳即将离决的表现,为临终前的预兆。 ( 5)神乱即神志失常或精神错乱,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恐惧、淡漠痴呆或卒然昏倒等。 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二、简答题3试述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1)色较淡红色更浅淡。 因气血亏虚或阳气衰弱,运血无力,血不上荣所致。 色呈鲜红色。 因血得热则行,热盛则血涌于舌体脉络,故舌呈红色。 色呈深红色。 表示邪热已深入营血,多见热病极期。 色呈青或紫色,因气血不畅所致。 ( 2)老舌属实证、热证;胖嫩舌纹理细腻,主湿证、寒证。 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痰湿水饮停滞所致;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为心脾热盛所致;上有不同形状的裂纹,多因阴血亏虚,舌体失养所致。 体边缘见有牙齿痕迹,多因脾虚湿盛,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 面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触之棘手 ,多由邪热内盛入营,营热郁结。 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3试述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3)般主表证、寒证。 般主里证、热证。 里证。 可见于里热证或寒湿证。 里证。 ( 4)苔本为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厚苔为胃气挟湿浊邪气熏蒸所致,主邪盛入里,表明病情较重。 面干燥,扪之无津者为燥苔,多见于热盛津伤或阴液亏耗;苔面水分过多,扪之湿而滑利为滑苔,多是阳虚痰饮或水湿内停之征。 苔颗粒粗大,疏松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揩之可去,称腐苔,多为实热蒸腾胃中食腐。 舌苔颗粒细腻 ,多因湿浊内盛,阳气被遏所致。 落苔 ,多由正气亏虚,阴液耗损所致。 剥落不全,为胃之气阴两伤;若舌苔骤然全部退去 ,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征象。 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二、简答题3简述寒热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 1)恶寒发热 是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见于外感表证。 ( 2)但寒不热 病人只有寒冷的感觉而无发热者,即为但寒不热,多见于里寒证。 ( 3)但热不寒 患者但觉发热而无怕冷的感觉者,称为但热不寒,多见于里热证。 ( 4)寒热往来 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其寒时自觉寒而不热,其热时自觉热而不寒。 界线分明,可见于少阳病及疟疾。 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三、选择题1望神最主要是可以判断A气血的盛衰 B津液的盈亏 C病性的寒热D精气的盛衰 E邪正的强弱2鉴别假神哪项最有意义A本已失神,忽然神识转清 B两目晦暗,忽然目光转亮C本不能进食,忽然欲进饮食 D久不能言,忽然言语不休E局部症状好转与整体病情恶化不符合3小儿惊风的典型面色是A面色淡青或青黑 B面色与口唇青紫 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D面色青黄 E两颧发红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三、选择题4舌色淡白可见于A湿热蕴结证 B外感表寒证 C阴虚火旺证D气血亏虚证 E外感表热证5苔黄厚而腻,多为A风寒表证 B脾胃虚弱 C湿热食滞 D瘀血 E津液亏虚6小儿指纹纹色鲜红,多属A外感表证 B里热实证 C痛证惊风 D血络闭郁 E脾虚7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多属A寒痰 B湿痰 C热痰 D燥痰 E肺热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三、选择题8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A郑声 B谵语 C独语 D狂言 E语言謇涩9王某,女, 45岁。 自述近 1个月以来,午后或入夜即低热,伴五心烦热,盗汗,颧红。 可考虑为A气虚发热 B日晡潮热 C湿温潮热 D余热未尽 E阴虚潮热10田某,男, 40岁。 胃痛半年余,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消谷善饥,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证属A食滞胃脘 B肝气犯胃 C胃火炽盛D胃阴不足 E以上均不是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参考答案三、选择题1 B 2 A 3 C 4 D 5 C 6 A 7 E 8 B 9 E 10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