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这种竞争优势便不存在了。 金融资产也是如此,如果竞争对手由于其努力而获得了额外的金融资产来源,那么本企业的充足的现金流便也不是什么优势了。 所以实体资产的这种易替代性使它很难产生实质的或者持续的竞争优势。 其次,实体资产的有限性决定了由其所产生的互补效应也存在着有限性。 一个企业可供利用的实体 资产不是无穷无尽的,他受到企业发展中各种条件的限制。 同时实体资产的不可重用性也决定了由这些有限的实体资产所产生的互补效应也是有限的。 再次,对实体资产的利用效率也是依赖于企业的隐性资产的质量的。 既使企业内存在的某些互补以及产生的互补效应也是依赖于企业对互补的识别能力以及实施互补的技能这些隐性资产的质量的。 为什么有的企业经常能够充分利用其资源,能够将其产品的质量提高到 6sigma(国际先进水平),而一些企业却人浮于事,官僚盛行,这主要是由企业的各种技能决定的。 我们前面已经论述了,这种技能就是企业的隐性资产。 与互补相对应的,协同则是创建企业群实质性、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 首先,产生协同效应的隐性资产是难以在短期内被竞争对手替代的。 这些隐性资产很难买到,它只能由企业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在实践中挫折的积累而创造出来。 所以竞争对手要获得这些隐性资产必须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得到。 同时由这些隐性资产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这种时间上的差别,是协同效应给企业带来了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 其次,隐性资产的特性,决定了隐性资产所创造的协同效应的长期性。 隐性资产的可重用性使得协同能够在不增加太多的成本的状况下 实体资产产生更大的效益。 另外,隐性资产的可合成性使这种隐性资产在使用后并不就是废弃掉了,而是与其他的隐性资产合成了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隐性资产。 所以,生产企业的隐性资产,识别协同并创造协同效应不是权宜之计,企业越能充分认识协同,越能创造出更多的协同效应,就越能把竞争对手抛得越远。 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个重要的结论:协同是创建企业群持续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 企业通过识别内部的协同,并创造正向协同效应,生产更多的隐性资产,就能创建企业实质性的、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企业群难以取得正向协同效应的原因初 探 协同是创建企业群持续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但为什么很多实施协同战略的企业却仍旧不能产生正向协同效应呢。 在此就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首先,实施互补或者协同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组织上的障碍,因为协同或互补可能产生整体效益长期的提高,但可能其中的某个个体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效益反而降低,它的抵制也许会造成整个协同或互补的失败。 另外,组织之间的障碍有时会阻碍隐性资产在不同组织间的传播与共享。 其次,准确评估协同和建立有效的组织去适应协同的要求和实施协同也是能获得协同效应的重要步骤,实际这也依赖于企业评估协同 和实施协同的技能,也是企业的隐性资产。 而目前企业缺少这些技能。 除了识别和实施协同的成本问题阻碍协同的成功以外,短期内没有达到隐性资产无形网络的临界容量 ,从而实现这个知识网络的正反馈也是没有充分创造协同效应的一个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潜在原因。 二 信息技术是实现企业群协同的技术动力 ——协同电子商务及其本质 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经历了以 IT 厂商和媒体为主的第一阶段和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后,正在进入以传统企业为主体的第三阶段。 我们可以称这个阶段为:协同电子商务阶段。 从上述结论可知:协同是创建企业群持 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但是,企业群难以实现协同的最大原因是实现协同的组织成本过于高昂。 那么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他们到底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呢。 协同电子商务的的本质是协同而不只是互补 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由于企业之间的壁垒,独立系统被看作是企业内部的要素。 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成为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内部实现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 随着 Inter 的问世和普及,基于 Web技术的 ERP系统为企业跨越组织边界、跨越地域限 制,从而为企业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可能。 信息技术使企业面向的范围大大拓宽,把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紧密地联系起来。 新技术的延伸促使企业重新构筑其外部关系。 不同的企业相互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各种方式的联系与合作。 公共计算机系统正在形成企业间的计算机网络,从而导致虚拟企业的出现。 信息技术使得企业能够在保持各部门相对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发展一个完整的高效的经济实体,并且与外部企业建立新型关系,成为一个 “广延企业 ”。 在 “信息经济 ”时代 ,协同商务( Collaboration Commerce)是 更好的运作模式。 协同商务能确保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整体运作的高效率,尤其适用于合作制造环境。 然而什么是协同商务。 我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商务手段,其最终的结果是为了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 而在以 Inter/Intra为基础的很多信息技术及其在企业的应用,如 ERP 、 CRM(Client Relation Management)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包 括 现 在 的CPC(Collaboration Product Commerce),其追根揭底不过是一套软件系统。 一个企业 可以利用,另一个企业就可以模仿。 这种单纯的电子化是不能形成一个企业的长期的、持续的竞争优势的。 真正能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是通过对这些新技术的采用,真正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的知识网络的正反馈。 除了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体资产外,关键在于促进企业积累的知识在不同业务单元和部门之间的快速传递和流通。 这才是真正的协同电子商务,所以通过重构企业的组织、建立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企业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文化才是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所认为的协同电子商务应该是 Synergic EC,而不是Collabrative EC。 根据对协同与互补的分析,利用新技术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实际上只是通过更充分的利用企业的实体资产,创造互补效应,而协同电子商务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解决那些在传统技术条件下难以打破的企业群不同业务单元之间以及统一业务单元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知识传播的障碍,不断的创新,创造企业的新知识,并实现这些知识在企业内的共享,逐渐达到企业知识网络的临界容量,引发知识网络的正反馈效应。 因此,协同电子商务应该具备两个层次的目标。 第一层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群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电子化,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活动 的效率,充分利用企业群中的实体资产创造互补效应,可称之为互补电子商务。 协同电子商务第二层次的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打破组织间影响知识创新与传播的障碍,激活企业群的隐性资产,引发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效应,即创造企业群的协同效应,这也是协同电子商务的最重要的目的和本质。 协同电子商务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利用以 INTERNET 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通过改变业务活动的模式在企业群各业务单元的供应链内及跨业务单元的供应链间进行各种业务的合作,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活动的效率和实现实体资产的互补;并建立有 利于企业群的各业务单元间信息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新型组织,最终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可见:协同电子商务的本质是由于技术的进步而打破了原来组织间的障碍,大大降低了企业群实现协同、创建协同效应的组织成本。 因而使企业群能够实现真正的协同,创建企业群的竞争优势。 新的技术条件为企业群创造了更多的协同机会,并为实现协同提供了网络环境及技术的支撑。 并且由于降低了组织成本中的共享协调成本,降低了协同效应的不确定性。 这使得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协同机会由于组 织成本过大而无法实现的机会在新技术条件下变得更容易了。 因而,实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